文 | 李欣媛
编辑 | 刘南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毒眸编辑部,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年一度的春交会如约而至。行业爆款与内容新貌令人振奋,成为激励彼此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一年之中积攒的焦虑、疑惑与迷茫也需及时纾解。
在剧集行业面临深度调整的当下,短剧异军突起,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层出不穷的爆款不断突破行业上限,504亿的市场规模让短剧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于是乎,在春交会的论坛上,短剧毫无悬念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
4月25日,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首都视听产业协会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承办的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短剧嗨创日活动上,红果短剧、腾讯视频、爱奇艺几家平台纷纷拿着各家爆款分享最纯粹的干货经验。
以下是毒眸(id:DomoreDumou)根据现场内容的整理——
红果短剧:短剧2.0时代的内容跃迁与爆款法则
红果短剧总编辑 乐力:
如果真的是纯追随流量的话,同质化这个问题无解。之所以有人在同一个主题里面反复拍,因为它确实有效。像之前《琅琊榜》看完之后,第二个月上一个同类型的剧我会接着看,但是当时不具备这个条件,短剧现在具备这个条件,《好一个乖乖女》这部剧看完了之后意犹未尽,我就会想看同类型同主题的剧,所以就催生市场上拍一些所谓同质化的剧。但是我也直白说,这个事非常卷。其实与其跟风,不如做自己擅长的事。把一个领域的用户需求把握好,作出的内容才是市场最需要的。
行业要鼓励创新,解决同质化,那么就需要针对创新类型题材进行开发。现在短剧领域里面比较少见的题材,肯定相应会得到红果短剧的扶持政策。“果燃计划”会主动评估和投资一些属于稀缺品类里面的优质精品项目,另外,红果短剧的分账政策也会优先向一些内容稀缺的品类做倾斜和扶持。
以现在整个短剧行业活力和产业规模来看,短剧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叙事文体,接下来需要做更多精品化的内容,才能承托起这个行业更长远的价值。同样,短剧领域一定会支撑一批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文化价值和精品化追求上更上一个台阶的优秀制作公司、制作机构。
《好一个乖乖女》出品、监制,于今无量创始人 李峻丞:
我们建立了完整的五大制作板块标准,这就像是一个木桶——五个板块缺一不可。从前期剧本开发到后期发行运营,最终决定作品成败的往往是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因此我们必须确保每个板块都达到标准。
在这样的制作体系下,《好一个乖乖女》能成为爆款,说实话确实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它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时代脉搏,在短剧领域树立了女性独立的价值观标杆。
决定用户是否会二刷、三刷的关键,就在于作品中那些围绕核心价值观设计的、值得反复品味的细节,因此我们也特别关注这类作品的长尾效应。
无糖文化创始人、总制片人、导演,小糖罐短剧主理人 杜浩:
横屏竖屏的内容形态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横屏更侧重沉浸感,戏剧创作空间更细腻,它在视效上的发挥空间更大,而竖屏更偏重情绪价值和即时满足。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细碎,难以用简单的分类一概而论。比如,竖屏可以允许角色用嘴或者OS直接将人物动机讲出来,对横屏来说,这个方式比较暴力,但它就是当下观众的需求,可能只是我们理解的比较慢,或者说观众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而已。
对于创作者来说,怎么捕捉这些比较细碎的差异化,一方面只能通过实践,不停的去做,去优化,另外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将竖屏和横屏之间做价值的互通,相互反哺,让两边的优势做一个结合。
接触竖屏最主要的是先接纳、理解以及学习,因为竖屏的类型题材和内容类型,迭代速度非常快,它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的、各种设定的内容亮点,这个做横屏没有办法体会到。以前我们更聚焦自己的垂类,比如女性言情,但是现在我们会去理解重生、穿越、种田这样的题材,去理解为什么观众喜欢看这些题材,观众喜欢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得把这些理由融合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论。
目前来看,女性言情是最大盘的赛道,也是最卷的赛道,在这个赛道里面做一个绝对的创新有一定的难度,那最简单或者最便捷的是做微创新,同样一类题材里面在人设上做一个调整,或者在人物动机上做一个调解。
腾讯视频:以“精品化”破局,用“创新力”突围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银河工作室负责人 曹睿
现在的竖屏市场是很火热的市场,作为长视频平台,无论过往在横屏领域做得多么领先,对于竖屏的探索还是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如果一定要说差异化,腾讯竖屏做的剧集更注重于故事和内容,在腾讯平台看竖屏剧,只是看换一种形式的好的故事,我们可能会用一些腾讯视频擅长的领域,无论是IP,还是资源,去做出一些竖屏剧集。
在推动短剧市场的良性创新生态方面,腾讯视频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创新度,腾讯平台一直鼓励大家创新,提倡微创新,而非颠覆性的创新。第二个是创新路,2023年腾讯视频一直提倡做男频内容,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男频剧集生产出来,获得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平台赋予行业题材方向。第三个是创新果,腾讯视频永远包容所有创新类型和创新题材,我们愿意对有创新或有思路的剧集、内容给予扶持和鼓励,也会在创作的前端给到每一个合作方关于创新的度和路对应的结果数据方面的建议或指导,来帮助大家通过创新市场完成良性的生态建设。
对于短剧精品化的行业标准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端,腾讯视频过往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数据来帮助创作者理解或反馈到自己的创作,作为一个C端市场来讲,现在腾讯视频给创作者提供的数据标准除了留存率之外,还要看分账票房,分账票房是目前统一、公平的维度,能让大家看到剧集不一样的表现。第二个是用户端,能帮观众选到他们想看到的片子,是整个平台搜索端无论接Deepseek优化搜索,还是在宣传推广上,一定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让用户准确地获得他们想看到的剧集,同时如何能服务我们优秀的创作者,让剧集准确的推给目标用户。
无论行业怎么发展,大家一定要记得短剧是拍给观众看的,所以故事进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近比较欣喜地发现有一些微短剧会有一些创作结构的进阶,它从过去主做故事到现在开始先去做人物,再去做故事,这也是很好的进阶点。
大家后续做短剧,希望在短板上做一下进阶,很多创作是长板足够长,但短板也非常明显。大家接下来的进阶路,要在短板上尽量填齐,这样整体行业才能实现更大一步的精品进阶。
《噬心》《夺娶》总制片人、盛世文和创始人 侯奕含
横屏确实是当下市场最能够兼顾电影质感,以及快节奏的一个产品。我们现在学习尝试做竖屏,发现它没有足够的时间给观众去建立这个人物,包括细腻的情感层面,长剧确实有足够的时间,只是它的时间成本很高。
在演员层面,其实不太有长剧演员和短剧演员的分别,只是长剧对演员的表演在情感层次方面有更丰富、更细腻的要求,一部长剧可以用20集来建立人物的成长过程,但是短剧需要演员一秒入戏,比如《夺娶》第一场戏就需要男主角完成人物偏执感的建立。未来市场一定需要能兼顾长剧细腻度,以及短剧锋利度的演员,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走得长远。
短剧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真诚。创作者首先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之上,要求演员的表演贴合人物,让观众有足够的代入感。故事设定现在追求创新,并不是说非要想出一个完全新颖或者市面上没有见过的故事,故事的创新是多维度的,服化道或视觉层面都可以带来创新。以及制作水准肯定要在线的,要控制好预算,集中预算到三五场重点戏,其他地方用叙事去弥补。合作长剧演员也要提前沟通,避免盲目选择长剧演员,如果长剧演员不适应短剧的创作节奏,可能会带来麻烦。
《富贵逼人太甚》导演、仟亿影视创始人 周潇
长剧短剧在叙事节奏上的区别就是情绪调动的位置区别。比如竖屏剧会把情绪前置,第一秒先看到他打了一巴掌,这个行为会吸引观众再去往下看,而横屏是用快节奏讲故事,再去调动情绪,是用深度一点的故事逻辑去讲比较价值的东西。
接下来的短剧创作可以带一些“引导”。我最近尝试做了一部叫《茧成蝶》的片子,讲述得了抑郁症的人怎么变成正常人的故事,故事里面主人公会做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里面有共鸣点,也有不能共鸣的地方。短剧是在短视频基础上起来的,短视频本身也是一个舆论和讨论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个结合,可以做具有话题性的作品试试看,形成一个新玩法。
《见好就收》《点石成金》总导演、编剧,大唐之星合伙人 唐十一
我的观点是“先爽到再想到”,现在观众用脚投票的速度比算法还要快,如果一上来不让观众先爽到,直接讲人生哲理,观众看不下去。《点石成金》就是这样,基本上第一个画面就是“爽”的画面,紧接着再进行故事推进。这就是横屏短剧和竖屏短剧的区分。
几个月前,还在说横竖屏本质性的不同,一个在讲故事,一个在讲情绪,一个在讲价值观讲主题,另外一个在讲几分几秒几个反转点。但大家现在不需要把这两者区分,无论横屏短剧和竖屏短剧都在融合,竖屏短剧考虑价值观,横屏短剧现在讲爽点、情绪点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分得太开。
短剧精品化需要建立标准,无论是热度还是最终的分账数据,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叫做留存率。每集从头看到尾的留存有多少,留存越高,百分比越高,它就是精品,因为其他数据可能受市场水位或者宣传等因素影响,只有留存不是,它决定作品本身,这个骗不了人。
其实现在的竞争激烈不只是短剧,整个行业环境都是这样,现在比的是什么?是思维的更新,谁变得通透,谁变得更快,谁就站在领跑线上,怎样从不跟风的角度站到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是核心竞争力。
爱奇艺:品质升级,共拓精品短剧新局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 李莉
平台赋能短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剧本端,前期评估服务主要判断内容开发在市场上是否有风险,这个判断的依据来自于各个平台已经播出的项目反馈。第二个依据基于平台评估过的海量项目,这个评估服务可以帮助创作者判断内容是否在未来有扎堆的现象,或者题材雷同的现象。
第二个阶段在上线前期,也就是说选择在什么节点上线。在项目排期时,平台会通过整体数据反馈给到制作方建议。比如,去年《原罪》上线在爱奇艺没有其它悬疑剧的节点,恰恰补充了用户喜欢看悬疑剧的需求。同时,因为这种差异化的排播也推动了前期数据有引爆点。
第三个阶段在项目上线后,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端表现进行实时反馈,比如续看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代表用户是否对内容的全集或者多集感兴趣往后看,这个既反馈给制作端,同时通过营销,或者通过投放等机制推动数据更好。还有一个指标是一集弃看率,它代表有多少观众真正能留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平台可以根据一集弃看率调整宣传方向,如果一集弃看率高,就代表宣传点可能没打对,用户群可能没打准。项目收尾以后还有内容复盘,主要为了指导以后做创作的时候有哪些可以提升。
其实短剧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观众喜欢看,这是我们未来要追求的。另外商业模式要能反哺到创作端,让创作端可以挣到钱。观众喜欢看,创作者能转起来,这是平台未来追求精品短剧的方向。
《原罪》总制片人 吴佳霖
短剧本身节奏感强,具有灵活性,这是它的优势。它的劣势就在人物设计和情绪上面,没有把众生写的更透彻,还有情绪的表达没有那么细腻。
《原罪》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一方面,它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钩子和强情节,用视觉效果的开场来吸引观众,故事通过主线贯穿始终,逐步释放信息,另一方面,这部剧又是单元剧,保证了单元案件的爽感。而且《原罪》在结尾故意设计了留白,因为在创作初期我们就想做成系列,所以故意留了一些悬念的部分引起大家的兴趣。
短剧发展这几年,关于精品化标准的确立还在论证过程中,不过在维度要素这块,还是聚焦在精准定位,精彩故事和精品制作,这是老生常谈的,却也是最主要的三个要素。
《朱雀堂》总制片人 丁成琳
市场的趋势驱动我们尝试做改变。首先,近两年短剧赛道用户量非常显著的在增长,但悬疑赛道题材的短剧项目在当下市场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想尝试一下。其次是创作周期的推动,长剧的制作周期比较长,短剧相对短一点,这样一年可以做两到三个项目。最后是用户习惯的改变推动,前两天爱奇艺世界大会分享了一个数据,现在用户单一屏幕上的停留关注时长只有47秒,现在用户是碎片化时间追剧,追求当下的即时满足感。
其实由长向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制作思维的转变,之前做长剧的时候,是用非常长的篇章,进行从内容细节的铺垫,以及埋设伏笔,为后续的反转做铺垫。但是短剧可能更追求开篇即高能,一爽到底,需要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闭环。其实长剧思维和短剧特性可以进行融合,《朱雀堂》就是一个用短剧的外壳装长剧的灵魂的作品。
《朱雀堂》的原著结构非常好,我们想办法把主线确定之后,再想怎么能结合市场反馈加入一些比如权力抗衡、时代更迭等能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的元素。《朱雀堂》就是以长剧规格入局短剧市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高投入高标准的制作模式,来推动短剧市场由短平快转向短精优的升级,这是我们最开始的初衷。
《大明悬案录》总制片人、汇雅映画传媒创始人 赵雅茹
《大明悬案录》的创新挺复杂的,它融合了悬疑、武侠、爱情等要素,在短剧的内容容量以及周期、资金的条件下,把它做成还是挺难的。这部剧在团队结构以及定位上是比较创新的,做第一部、第二部的时候我们主要以大女主为主,第三部则是大男主,在这样的内容上,具有混血思维的团队架构便于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故事,一般大女主戏有两名女性成员加一名男性,大男主的时候就是两名男性成员加一名女性,这样推进进度跟定位,角色定位就非常精准。
《大明悬案录》是可以做成一个系列的IP,因为短剧周期比较短,而拍摄和制作周期短不会太影响人物的变化,只是在场景上有一些差距,这样做出来系列剧,它的延续性或者观看感会很舒服,而且悬疑因为跟案件有关,案件又不影响整体的创作,还是比较适合短剧市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