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了吗?

关注
会走上直播带货和短剧的老路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芝士雪糕 ,编辑:刘南豆,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几个月,半个娱乐圈都学会了“扫腿舞”。

先是迪丽热巴、金晨在综艺节目上跳,紧接着,丁禹兮的扫腿舞视频获得500万点赞。李晨、李兰迪、张雨绮都在不同场合“扫腿”,就连宣传电影的贾冰,也感受了一把团播直播间的“拉腿特效”和“顶级美颜”。

和寻常的舞姿不同,“扫腿舞”的精髓不仅在于扫腿,还在于旁边必须得有一排人组成一个“专业团队”,给人一种整齐划一又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这恰恰是这两年方兴未艾的团播最显眼的特征。

娱乐圈集体“玩团播”,给人一种“老实人”豁出去了观感。而这种集体整活背后值得思考的是,当一种娱乐形式破圈到了更主流的圈层,是否说明它正在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甚至像它的“前辈”直播带货、短剧一样,脱胎于短视频,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和文化载体?

2025,以团播之名?

“团播”,也叫“多人才艺直播”,顾名思义,是多名主播一起出镜的组团直播,形式大多以跳舞、唱歌的表演为主。和常规的直播间相比,团播的舞台看上去更加“专业”,有编导、灯光、运镜、控场主持人……直播团员们既是队友,也是竞争关系,他们需要被观众们通过打赏的方式,决定表演内容和互动方式,以及表演的顺序、站位、登台次数等等。

抖音上的团播切片(图源:抖音@sk经纪人今日)

虽然是直播领域的新形式,但团播的基本原理并不新鲜。它从过去秀场直播生态中独立出来,加入了许多具备综艺感的镜头调度、环节设置、艺术包装,让它在入局门槛不高的同时,也保持了PGC属性。

许多缺乏舞台的练习生,通过团播如今也有了再就业岗位。从2023年起,无忧传媒、遥望科技等知名MCN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男团、女团。前SNH48成员李慧,起初带着粉丝们的争议下场,以“星星”的名字在团播领域重新翻红,反而让不少粉丝重新燃起“打投”的斗志;出身于综艺的人气练习生娄滋博加入了团播界男团顶流 “喜悦-x”,贝汯璘则加入了无忧传媒旗下的宇宙009男团。

如果说在2023年以前,团播还是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圈层式狂欢,那么近两年内,团播已经越来越出圈,吸引了更多大众目光。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25年全行业团播间数量有望达到7000个左右。每天晚上,无数团播主播们开始在手机镜头前发力,为争夺手机那端观众的片刻停留。

娄滋博团播切片(图源:抖音@某+记录)

比之过往媒体和观众更多将目光聚焦于高额打赏数字,如今行业已经度过了“造富神话”周期,更多迈向了破圈化与合规化的阶段。许多过去与团播看似无关的头部主播如“广东夫妇”、“奥黛丽厚本”、“锅盖wer”、“猕猴桃文博说事”都开始在短视频或直播里尝试团播,也成为了内娱明星们的”时尚单品”。

“广东夫妇”团播舞蹈(图源:抖音@广东夫妇(精选))

当一项活动成为短视频博主能吸引流量的选题,意味着它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大众文化的属性。目前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流行能持续多久?它的商业收入模式和空间能否支撑它成长为一个独立逻辑的产业?

一直卷到蓝海变红

有钱的地方就有竞争,团播发展到今天已经“卷出花了”。

在表演类型上,除了常规的男团女团,古风、二次元、Hip-Pop等类型也纷纷出现。而在传统的“打PK”之外,各种主题和互动玩法也衍生出来,比如玩游戏、演短剧,直播带货……团播的一片红海,也吸引了B站、小红书等新平台纷纷加入。

7月3日,抖音头部主播@广东夫妇和宇宙男团厂牌旗下的@宇宙009和@宇宙RED合体团播,三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次超过了1600万。一场团播下来,也让广州夫妇的账号涨粉近6万。

与此同时,也有人把“团播”的形式感发挥到了极致。比如主播木森创办的@木森大舞台,虽然不能算正经的“团播”直播间,但原理上也是在发挥人多的优势,被称作“民间版星光大道”。每晚8点在西安开启3.5小时直播,主打素人才艺PK,包括歌舞、杂技、模仿秀等,算是把东方斯卡拉搬到了短视频平台。

木森大舞台(图源:抖音@木森(卷土重来))

这种高互动性内容吸引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用户,单场在线人数峰值达163万。在表演的间隙,木森大舞台也会插入带货环节。近3个月,@木森大舞台涨粉超1100万,带货销售额破13亿,单场GMV达7500万元。

不止形式上卷,团播的投入成本也在卷。不同于很多布景简单的单人直播,团播在技术门槛和操作复杂度都更高。据多家媒体报道,如今基础团播直播间的搭建成本在10到20万元不等,而更大级别的舞台配置可能需要百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团播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5到7人的前台直播,其包括运镜师、化妆师、灯光师等在内的幕后团队人数可能是它的1.5倍。

而最终一起卷起来的,必然是团播一线从业者。在很多媒体的采访中,团播主播都提到,行业内的竞争很激烈。直播是体力活,而主播下播之后,还要复盘、“写作业”。而市面上,大多数主播的收入由底薪加提成构成,底薪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提成则通常是直播流水的15%-20%。

团播拉票切片(图源:抖音@SK团播经纪人洋芋片)

知乎博主@潮汐 发帖称,自己曾经做过团播公司的老板。他把市面上的团播直播间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流量团,也就是传统的爱豆团,靠粉丝供养;第二类是暧昧团,缺乏基础流量,只能靠女孩子“写作业”(圈内对于主播在业余时间维护关系的说法),跟大哥维护关系;第三类则是“拉票团”,主播干的基本是体力活。“很累,非常累。”

在帖子中,他“奉劝”想要进入团播简直的年轻人:“团播公司压根也没打算培养你们,基本就是把你们当作消耗品。就像毛巾一样,拧干,换下一条。”

大众文化,还是短暂狂欢?

不过,比起前两年的野蛮生长时期,随着团播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规范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对毒眸表示,如今团播已度过草创萌芽、内容转型期,进入精品规模发展阶段,“正在越发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

产业化的信号已经初见端倪,如出现稳定团体、内容标准化、品牌开始试水冠名……可以看出,今天的团播不仅仅是“旧内容的升级版”,而是融合了社交、游戏、娱乐、交易等多种属性,很有潜力成为直播产业的“第三赛道”。

今麦郎团播(图源:抖音@今麦郎速食旗舰店)

团播产业的持续升级,直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分工来看,包括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等前台岗位以及运营、妆造、编舞、服装师等中台部门。如果按照当下7000个左右的团播直播间来计算,眼下的团播,已经创造了至少15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团播能否被称作“大众文化”,或许依然需要打一个问号。尽管团播从业者绞尽脑汁想做出差异,但必须承认的是,依然有大量的团播直播间存在同质化问题。扫腿舞、发牌舞、打pk,套路和模版依然占据着团播的半壁江山。

以普遍市场原理发展,要规避同质化,就势必会有各种“旁逸斜出”的尝试,而要让团播作为一种产业平稳落地,势必需要在这一时期尤其注重合规管理。就在7月30日,抖音刚刚宣布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同步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管理规范升级后,将进一步加强对主播在直播场景外侵害用户权益、公会设置合约陷阱侵害主播权益等不当行为的治理。

(图源:公众号@抖音集团)

2025年上半年,平台累计清退54家涉嫌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诈骗、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等违规行为的公会。

只有让入局者摆脱投机心理,以长期深耕行业的心态做下去,这个行业才有被视作独立产业的可能。而观众以追求新鲜刺激的心态涌来,怎样持续留住观众的注意力,让团播有物可看,是行业到目前这个阶段亟待思考的问题。

除了更多的主播,更有质感的画面和运镜这些“面子”,团播能不能找到它真正的“里子”也许会决定这种形式能不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