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作者:Gin Wang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鸡蛋,堪称现代最小的经济计量单位。
令大爷大妈为之疯狂的是鸡蛋,前段时间美国蛋荒潮,全民抢蛋,当门口茶叶蛋涨价5毛,你都会惊呼“鸡蛋都吃不起了”。大家甚至把排队疯抢某些产品的情况称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所以,这并不是开玩笑。
鸡蛋作为最平价的“超级食物”,一直是日常补充营养的必备品,我们也都是忠诚的“蛋门”信徒。
而发现这一点的人,竟能暴富百年!
一个灵感机会,带来827亿日元的转化?这并不是找到金手指的爽文故事,而是丘比百年间数次穿越周期的品牌智慧。
提起蛋黄酱,人们就会立马想到丘比。当创始人中岛董一郎察觉到鸡蛋的营养属性,丘比的传奇历史也就此开始了。2025年,丘比蛋黄酱迎来百年诞辰。借此,Foodaily也深扒了丘比蛋黄酱拥有超长生命力的原因。
01 16年销量增长800倍!日本人接受蛋黄酱,只是因为有营养?
据传,蛋黄酱起源于西班牙东部的地中海岛屿梅诺卡岛,经由法国人传播到大洋彼岸的美国。
20世纪初,中岛董一郎前往美国研究罐头制造,第一次尝到了用蛋黄酱制作的土豆沙拉,便被其浓郁酸甜风味折服。品尝美味的同时,中岛不由心生疑问,美国人之所以体格这么好,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了如此有营养的食物?
带着想要让日本国民都品尝到这种营养酱汁的愿望,中岛加入酱料和罐头制造商食品工业株式会社(丘比的前身),担任公司高管之一,并开始制作蛋黄酱。
千人千味、鸡蛋售价昂贵,加之蛋黄酱在日本的认知度几乎为0,新品推广困难重重。即便如此,丘比还是抢先借助流行趋势攻下消费者的“心防”。
1925年,丘比蛋黄酱问世。酝酿了好几年的新品,之所以选择在此时推出,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国内的西化潮流正盛,人们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积极接受西方饮食文化;另一方面,日本在1923年遭受关东大地震后,物资短缺,民生凋敝。丘比察觉到消费痛点,决定以高营养、改善体质作为产品卖点。
为了更好地开拓蛋黄酱这一空白市场,在产品研发上,丘比加强了本土化思维。
与中岛在美国品尝过的蛋黄酱所不同,丘比研制出了一种使用大量蛋黄、营养更丰富的“蛋黄型”蛋黄酱,还根据国民口味改良配方——保留风味关键成分,使用西式调味醋、更具特色的菜籽油和大豆油。
在包装设计上,品牌选择以丘比娃娃的形象作为产品商标(一个颇具特色、有着西方形象的娃娃,当时在日本广受欢迎),并将这款特色调味品命名为“丘比蛋黄酱”。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不囿于盈利,将目光放长远,也是丘比实现初步成功的原因之一。
2023年日本媒体专访丘比时,开发企划部的中村智美曾表示:“创始人强烈希望改善所有日本人的体格和饮食习惯。因此,他希望将蛋黄酱和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传播给尽可能多的日本人[1]。”
尽管丘比蛋黄酱刚推出时价格昂贵(每瓶约合人民币86元),但在推出后的百年间,它共降价24次。超越短期盈利的策略最终结出硕果,1941年,产品上市16周年之时,丘比蛋黄酱的出货量已经达到近500吨,是1925年的800多倍。
1950年代之前,日本人很少吃蔬菜,蛋黄酱的食用场景多是搭配罐头和面包。受驻日美军饮食习惯的影响,生食蔬菜的饮食习惯逐渐普及。
丘比刚上市时的油画广告,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1956年前后,为提高日本国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国民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量)而展开的营养改善运动兴起,日本人的餐桌发生巨大变化,传统饮食与外国饮食渐渐融合,成为现在所熟知的“日式饮食”。
这一变化使蛋黄酱迎来新一轮风口。当时的人们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口味,还能提供脂肪和优质蛋白质,其中添加的醋,又格外符合他们的口味。多家调味品公司在五十年代纷纷开发蛋黄酱产品以抢占蓝海市场。
洞察到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的丘比,先是在1957年将名称由食品工业公司改为丘比株式会社,强化国民“蛋黄酱=丘比”的认知,而后在1958年推出使用方便、应用场景更多元的塑料瓶装蛋黄酱,还推出了日本首款法式沙拉酱。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丘比深谙“百年品牌需要百年经营”之道。为了让蛋黄酱真正融入国民基因,他们花了半个多世纪持续做三件事:开放工厂参观、开设丘比课堂、赞助国民级烹饪节目。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丘比蛋黄酱成为几代人共同的餐桌符号。
品牌长青的秘诀不仅在营销,更在产品的"自我进化"。
1958年塑料瓶装虽然方便,却带来了氧化难题。此后半个世纪,丘比展开了包装技术的创新长跑:在1972年将瓶身更换为多层聚乙烯瓶容器,通过多层结构形成隔氧层;1988年开发出铝制封口膜,防止氧气进入;1998年改进灌装技术,用氦气置换容器口残留的氧气,进一步实现“抗氧”;2002年,采用了「おいしさロングラン製法」,从原料中去除氧气,将保质期从7个月延长至10个月;甚至在2016 年,丘比又一次修改了生产工艺,将保质期从 10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部分产品)。
而这些努力也使得丘比得到了奖项认可:在2017年获得了日本长寿设计奖(旨在表彰多年来因其功能性和价值而获得广泛认可的设计)。
02蛋黄酱=丘比,超90%的消费认知靠包装实现?
“给你三秒时间,回忆一下你所认识的蛋黄酱品牌及包装。”——这是丘比消费认知调查中的常用问题。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2.5%)消费者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丘比,超九成(90.9%)的人在被提示后能够想到丘比。
如此高的消费认知,是怎么做到的?
场景联想,快速吸引受众
以经典的塑料瓶装蛋黄酱为例,它的外包装使用红色格纹、丘比娃娃等元素。
丘比娃娃作为品牌甚至集团的“代言人”,一方面能够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目光;另一方面则通过西方玩偶的形象,强化对西式调味品类的认知,顺应西化潮流下的消费趋势。
之所以选用红色格纹,是想借助西餐厅常见的桌布样式,引发西餐场景联想,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产生购买欲望。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这种包装从1958年沿用至今,西餐场景元素已经演变成丘比的品牌资产,为建立“蛋黄酱=丘比”的强消费认知打下基础。
不止是包装,找好“搭子”,定位沙拉微场景也是丘比的策略之一。
从1974年开始,丘比始终将蔬菜作为广告宣传的重点,希望“当顾客看到蔬菜时,首先想到丘比蛋黄酱”。连续推出蔬菜主题的广告,积极打造“丘比和它的蔬菜朋友们”这一IP,吸引低龄受众接受蔬菜。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从瓶盖开始,深挖百搭属性
饭团、章鱼烧、大阪烧、寿司……如今,几乎每一款经典日料都离不开蛋黄酱的加持。不同食物适配不同形态的酱料——有的需要均匀覆盖,有的追求造型美感,为了拓展产品的适用性,丘比开发出适配全场景的包装。
包装的最大秘密在于瓶盖。丘比创造性地使用了双帽盖,掀开外盖,第一层为三孔或单孔盖(仅350g规格使用3孔盖),三孔盖可以挤出均匀的三条线,能够最大程度覆盖食物表面;拧开外瓶盖后,第二层是星型瓶盖,秒变“裱花神器”,可以挤出类似粗奶油条形状的蛋黄酱,使人最大程度地享受蛋黄酱的滋味。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不只是瓶盖,丘比更通过差异化包装与细分功能持续拓展市场。
针对多元化消费场景,丘比面向户外活动及校园午餐场景推出便携条状包装;顺应健康饮食趋势,开发出降血压型、低脂型及纯素配方等细分蛋黄酱产品线;推出专为小吃制作、三明治搭配及大阪烧定制的专用调味酱。
为了开拓消费者的餐桌想象力,培育西式调味的消费心智,丘比从1962年开始,联合电视台推出《3分钟烹饪》节目。时至今日,这档节目仍在播放,对于日本国民来说其地位不亚于中国新闻联播结束后的天气预报。一代代日本国民在烹饪节目的熏陶下,养成对西式饮食的偏爱与忠诚,而蛋黄酱就成为一餐西式美食里的“点睛之品”,长盛不衰。
03单品卖百年,一瓶蛋黄酱,怎么就实现了品类互联?
超级单品战略虽能助力品牌实现快速突围,但其“产品即品牌”的强绑定模式并非永续经营之道。
当企业成功打造出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产品时,实际上已悄然步入更为复杂的品牌生命周期管理阶段——尤其是对于定位百年传承的单品而言,如何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价值维度创新,实现“旧瓶装新酒”,成为增强品牌生命力的关键。这考验着企业对市场变迁的敏锐洞察,以及在消费认知层面对产品价值内涵的持续重构能力。
当大多数企业困于产品升级难点时,丘比开始了“从核心单品到生态品类”的系统化布局:选择以蛋黄酱为切入点,基于消费者对沙拉品类的认知基础,进而构建出清晰的第二增长曲线孵化路径;横向,用技术把环保议题转化为增长密码;纵向,通过原料研发、应用场景的产业链延伸夯实竞争壁垒。
横向:全蛋利用,围绕鸡蛋的想象力可以无穷大
丘比集团官网数据显示,公司每年加工约 250,000 吨、相当于42亿颗鸡蛋!如果将它们排成一排,长度足以绕地球六圈。蛋黄都被拿去做酱料了,那么42亿颗鸡蛋里的其他成分该怎么处理?
首先是蛋清。最初的处理方式是向外出售生蛋清,但由于蛋清的保质期短且运输成本高,丘比便开始研究干燥蛋清的方法,并于 1935 年出售干制蛋清。此后,干制蛋清就用于各类食品之中,包括鱼糕、鱼酱、蛋糕和糖果。
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目前,丘比专门分出一个公司负责该业务,用于提升鸡蛋的附加值,其产品线扩大到巴氏杀菌冷冻蛋清、蛋黄、全蛋等产品。
其次是蛋壳。25万吨鸡蛋加工后丢弃的蛋壳约有2.8万吨,丘比将蛋壳回收,用作稻田和其他地区的土壤改良材料。因其能够促进水稻生长而广受好评,甚至在丘比的员工餐厅中以“蛋壳米”的形式供应。
近年来,丘比可持续部门致力于探索蛋壳的工业应用,如用蛋壳替代塑料产品中使用的碳酸钙,用作场地线、粉笔的原材料……此外,蛋壳还可以被升级改造成墙纸和瓷砖,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气味和吸收多余水分的能力。
丘比对鸡蛋的多维利用,从左到右依次为蛋清、蛋壳、蛋壳膜,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除了蛋清与蛋壳,蛋壳膜也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原料之一。
蛋壳膜是蛋壳内部的一层薄膜,厚度仅为0.07mm。不使用化学品将其从蛋壳中分离出来极其困难,丘比却选择持续开发这项技术。
分离后的蛋壳膜可以作为化妆品和食品成分。去除蛋壳膜的蛋壳也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更易作为食品原料进行加工。
“カルホープ”便是丘比旗下一种将蛋壳粉碎成细粉制成的钙补充剂。与其他碳酸钙相比,蛋壳钙的磷含量较低,其多孔结构拥有更大的表面积,容易被胃酸溶解,人体吸收率更高。“カルホープ”可以用在蛋黄酱、面条、面包和糖果等各类食品中。
蛋壳钙(左图)与碳酸钙(右图)的对比,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这种创新开发方式,其实还实现了另一重效果——精准踩中日本环保风口。
1975年日本《废弃物处理法》实施前夕,丘比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蛋清、蛋壳回收体系。丘比不用牺牲利润做环保,还能因为全蛋利用塑造品牌形象,一举多得,也因此实现了蛋黄酱的价值迭代。
纵向:向上下游深挖,用蛋黄酱串联起更多品类
(1)醋
蛋黄酱的主要成分是油、蛋黄和醋。
在20世纪初,日本生产的醋大多是用大米等原料酿造的日式醋,很难找到与西式调味料蛋黄酱相配的醋。二战结束后,为了保证产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丘比于1962年成立了专门酿醋的公司——丘比酿造公司,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利用独特的技术,以苹果汁、麦芽等原料酿造出风味独特的“蛋黄酱醋” 。
专用醋的开发不仅实现了品质控制,还间接实现了无防腐剂保鲜:蛋黄酱中所含的醋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即使在蛋黄酱中添加了致病菌,它们也会很快减少。因此,丘比蛋黄酱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掌握多项专有酿造技术的丘比集团,还根据自研的醋酸菌株开发出多款特殊风味的醋,应用于制作新品,扩大相关产品线,持续铸造产品壁垒。
蛋黄酱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消长(试验性添加致病菌时),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2)生食蔬菜
随着职业女性、单身家庭数量的增加,市场对预包装沙拉蔬菜的需求攀升,在1999年,丘比成立了一家名为Salad Club的公司,用来拓展生食蔬菜业务。自成立以来,不仅打造出多个累计销量超50万包的蔬菜沙拉产品,企业的销售额也多次实现攀升,在2024年实现了2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的收入。
1999-2024年Salad Club年销售业绩,图片来源:Salad Club
(3)蛋沙拉
在丘比看来,鸡蛋不仅是沙拉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三餐主角。从可以即食、自行捏碎的鸡蛋沙拉到半熟蛋,再到鸡蛋配菜,丘比用产品展示了鸡蛋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2024年春季发售的“丘比酱蛋系列”(下图右三),发售一年销量达200万个。
图片来源:丘比株式会社
从调味醋到生食蔬菜,再到蛋沙拉,在每一次的小跨界中,丘比都以核心产品为圆心,串联起更多品类,进而实现同心圆式扩张。丘比对于上下游品类的纵深,恰恰展示出了不仅要做好一种产品,还要做好一类产品的创新哲学。
04小结
大单品撑起企业增长,往往暗含着精密的价值进化法则。丘比在造爆品、做爆品、创新品这样的过程中持续实现质变,蛋黄酱则从“老品”变身“经典”,从一款地域料理,变身日本国民饮食文化中的独特符号,这离不开持续的市场教育、产品的价值迭代。
经典产品无惧退潮,持续进化或许才是超长生命力的真正奥秘。
[1] 98年前は瓶入りで販売「キユーピー マヨネーズ」の秘密と変遷を知るともっと食が楽しくな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