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10-15万级市场,成了新能源最难攻破的阵地

关注
今年1-4月份,在A级车市场,传统能源销量占比为69%,新能源销量占比为3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杨晶,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如果把视线拉回到2020年,那一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常规的市场。燃油车市场的基盘相对稳定,新能源的发展苗头也没那么激进。就是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呈现了非常典型的细分市场特征。

比如在10-15万级的细分市场,我们既能看到合资品牌中的轩逸、卡罗拉、朗逸等紧凑型轿车依旧是市场主力,其次是H6、CS75、博越等自主品牌紧凑型SUV继续扩充市场份额,再加上合资小型SUV中的逍客、缤智等加以点缀。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能从其中分一杯羹,比如轿车方面有英朗和思域、帝豪和逸动,SUV方面有荣威RX5和瑞虎8、途岳和探歌等等。每家车企都有机会,每款车型都能看到希望。

当然,从数据上来看,即便是到了2024年,各个细分市场的占比中,10-15万市场仍然以高达33%的占比一骑绝尘。因此,不少车企也看重这一市场潜力,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之后,这一细分市场,反而成了众多车企最难攻破的阵地。

即便是2025年1-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42.7%,这意味着在每100辆汽车中,有42.7辆是新能源汽车。但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头部效应加剧明显,车企前期布局不够深入,导致现在有点束手无策的意味。

一块难啃的骨头

本文统计了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4月之间的6个月中,售价在10-15万元之间的所有新能源车型销量,并从中摘取了前11名。从数据表现来看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看点:品牌高度集中,越级车型较少,整体销量普通。

首先从品牌高度集中来看,前11名基本上只有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和小鹏5家车企。毫无疑问,比亚迪凭借4款车型遥遥领先于其他车型,也贡献了这11名总销量中的半数还多。另外,吉利银河和小鹏算是杰出的后起之秀,广汽和长安则表现稳定。

2.png

然后看其中的车型类别。一直以来,中国品牌汽车于外资品牌之间的竞争,始终离不开越级这个词。无论是配置、空间、动力等,却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所以,才会有4月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提升至65.5%。

但是在此次统计的表格中,大部分车型还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紧凑型级别,只有比亚迪凭借两款新车型达到了中型车尺寸。这也可能意味着,在10-1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中,消费者对车型大小的感知或者倾向度并不明显。

最后是整体销量。如果翻看2020年这个细分市场的车型销量,基本上是每月2万辆销量起步,头部几款车型更是经常盘踞在3万辆朝上。但是在本次的表格中,月销2万辆已经是顶峰,更多的车型可能连月销1万辆的状态都没有。

比如长安汽车旗下的两款车型,虽然排名进入前10,但是销量确实不算出色。榜单中表现最佳应该非小鹏MONA M03莫属,这款车型最大的亮点就是配备了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在产品力上逐渐与头部车型靠近,故而才取得佳绩。

3.jpg

实际上,吉利银河的2款车型也是新车上市即热门的选手。最重要的原因和小鹏一样,与头部品牌的产品力无限接近,然后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比如银河E5的空间、星舰7的价格,再加上吉利的体系力,在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想不火都难。

那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在10-15万元区间市场,新能源产品的发展还是偏慢?有一组数据或许能解答:今年1-4月份,在A级车市场,传统能源销量占比为69%,新能源销量占比为31%。也就是说,这里面有近7成的消费者还是选择了油车。

通常情况下,10-15万元的A级车市场,主要以首次购车人群为主。因此,他们对于第一台车的长期使用价值、便利性、保值率等更为看重。这些痛点,使得追求务实的首次购车群体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车。

此外,部分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续航与补能存在焦虑。其次,大部分车企在该价位段的新能源车型,其技术成本与价格平衡上仍有不足,难以在性价比上打动消费者。所以,综合以上因素,或许才是10-15万元级别新能源车型难有亮点的原因。

挡不住的新车洪水

但市场难做车企就会放弃吗?况且还是这么大的一个细分市场,显然不会。尤其是这几年供应链的成熟、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不少车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从微型车到方盒子、从大5座到中大型SUV,车企们已经布局的严丝合缝。

所以面对10-15万级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没有人会坐视不管。而今年以来,就有不少车型相继上市,比如吉利银河星耀8、零跑B10、二代哈弗枭龙MAX、海狮05EV、2025款极狐阿尔法S5、风云A8L、AION RT、星海S7、宝骏享境等等。

4.jpg

甚至还有合资品牌也来凑热闹,广汽丰田铂智3X售价10.98-15.98万元,东风日产N7售价11.99-14.99万元,长安马自达EZ-6优惠后将至9.98-13.98万元。看看这些车型的价格,要比不少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价格还低。

而且,此次下场的车企们,是真正做到了带着越级来的优势冲击这个原本作为A级市场的价格带。像星耀8、星海S7、宝骏享境,以及东风日产N7、长安马自达EZ-6等,放在以前可是标准的“532”车型,即5米车长3米轴距20万级,如今直接变成了“531”车型。

这些新车型的推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无疑在10-15万级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彻底打破了这一价格带原有的平静格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利好,更多的选择、更高的性价比,让他们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原本不可能的配置与体验。

以往,消费者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内,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车型和配置中徘徊,难以满足对空间、性能、科技等多方面的需求。从客观事实上来看,大部分新能源车型比传统油车更具优势。而如今,随着这些“531”车型的入局,将极大丰富了市场市场的空白。

5.png

对于车企来说,这一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自主品牌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合资品牌则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试图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

这种激烈的竞争促使车企们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也预示着10-15万级市场将迎来新的变革。车企们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以预见,未来10-15万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这些自主品牌车型各有亮点,与合资品牌展开差异化竞争。未来 10-15 万元区间市场,究竟是合资品牌凭借品牌底蕴与价格逆袭,还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依靠技术创新与性价比突围,市场走势充满悬念。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