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西进:“来重庆,是我们走得最正确的一步棋”

“就开放的现实而言,西部是中国开放的最薄弱的环节,但是放眼未来发展,西部也是中国最大的开放潜力所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田伟凤,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编者按:自4月以来,中美经历了关税拉扯到关税暂缓的360度反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策划了“中国外贸城市观察”专题,以区域为划分,前往具有代表性的外贸城市,带着对当前外贸形势的疑问,做实地调研、微观观察,了解当前外贸现状,并寻找外贸走向的答案切片。第一站我们选择了义乌,第二站则前往了距离义乌1500公里外的重庆。

2024年,重庆货物出口额约为5073亿元,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列第一,同比增长6.2%。同时,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重庆无疑是观察中西部外贸最佳的样本城市之一。

“来重庆,真的是我们走得最正确的一步棋。”

2022年,做跨境电商的创业者刘清云没有选择继续留在义乌,而是来到了重庆创办公司开辟新市场。目前,他的公司位于重庆西永跨境电商产业园内,而工厂则留在了义乌作为协同。在重庆创办公司后不到半年,公司营业额就达到了4000万元。

时至今日,他在重庆的团队已经从零增长到了几十人,营业额还在继续增长,市场在继续扩大。据他所言,身边越来越多做外贸的朋友都开始关注重庆这座城市。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采访刘清云当日,小巴正好碰上了速卖通的官方小二来产业园开展培训。下午两点,产业园一间教室里,年轻人三五成群聚集,桌面上摆放着纸笔,他们认真记录着知识点。组织培训的负责人告诉小巴:“这些都是对外贸、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人。”

窗外阴雨绵绵,室内交流气氛火热。而走访多位外贸从业者后,小巴同样也感受到了重庆这座中西部城市在外贸发展上的愿力。

图片

等待上课的年轻人

图源:小巴拍摄

这种愿力是一种刚刚萌芽,极具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

关税摩擦中的“护身符”

与第一站探访的义乌不同,重庆出口品类以机电产品、汽车、摩托车等为主,因而在关税变量上,其相较于义乌等以小商品为主导的低货值市场更具弹性。

“对等关税之后,我们发往美国的货运量立即少了一半,很多客户都不敢下单。但5月12日声明发布后,货运量又立马起来了,而且估计比之前要增长了一半。”吕剑是重庆米多奇国际物流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过去两个月里经营情况的这趟“过山车”。

尽管如此,说起公司生意和重庆外贸的整体情况,吕剑的神色比较自在。“我们的生意没受到太大影响,因为欧洲市场的量起来了不少,其他市场的量也在增长。”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从宏观数据来看,4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21%,对东盟增长21%,对欧盟出口增加8%。

“从品类来看,那些货值低、利润低的货物受影响大,但是货值高、利润高的,一直没有停止过发货。”在吕剑看来,后续出口情况也大致如是。货值高、利润高的商品品类在关税变动中的弹性空间更大,因此受影响的程度也相对较低。

这一观察也侧面印证了重庆在关税变局中的一道“护身符”。

拆解重庆出口货物中不同品类的占比情况:

机电产品。2024年,重庆机电产品出口额约4549.7亿元,同比增长8.4%,占重庆年度出口总值的89.7%,是重庆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类别。

汽车及摩托车。2024年,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汽车出口额为431.3亿元,同比增长30%,占重庆年度出口总值的约8.4%;摩托车出口额为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占重庆年度出口总值的约4%。

也就是说,重庆出口商品多是机电、汽车等高货值商品,因而在过去两个月的贸易争端中,更具韧性。

图片

重庆的电动汽车工厂

“关税加征,对企业来说,无非是要在成本增长和销售价格调整两方面去做平衡。要么就自己承担上升的成本,要么就涨价。但总的来说,谁都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所以最后承受这些上升成本的人大概率就是消费者。”他又接着强调道,“当然我所说的情况并不是指之前145%那么离谱的关税。”

而同刘清云交流后,会发现重庆出口在品类上的特点又是利弊一体的。利如上文所说,高货值、高利润的产品更具有出口弹性。但是从制造特点上来讲却又使得供应链刚性化特征突出。

谈及来重庆的原因,刘清云聊了重庆的三点优势。

第一自然是重庆依托于中欧班列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而形成的便利的物流网络系统。

◎ 其二则是重庆作为高校资源排名靠前的城市而具备的人才储备优势。

◎ 其三是重庆的制造业基础。重庆是老牌的工业城市,曾经的“六大工业基地之一”。从产业门类来看,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在汽车产业,重庆已经积聚了16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重庆已经连续9年都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笔电基地。

从制造基础来讲,重庆能力突出。但刘清云仍然认为:“在供应链的灵活程度上,重庆和义乌等东部外贸城市相比仍然差距明显。”

图片

装备制造业先进技术

当前外贸出口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大宗外贸出口,即大型企业的大批量生产或代工。一类则是近几年以跨境电商为主导的外贸。

过去重庆外贸以前者为主,所以工厂仍然是以传统思维在做生意、做生产,他们习惯承接大企业的大批量订单,做惯了“大生意”。因而在供应中小企业的小批量订单上,可能缺乏一定的意愿。

事实上,跨境电商近几年在重庆外贸中的角色分量越来越突出。2022年,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为407亿元。2024年,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80亿元。两年里,交易额增长67%。2024年经由重庆相关通道发运的跨境电商包裹达到了3200万件,同比增长58%。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在刘清云看来,如果这种刚性供应链不能转变,跨境电商在物流便捷、人才集聚上的发展都会受阻。

所以刘清云也透露了自己和朋友正在做的一件事情,他们希望去整合重庆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商家,让订单化零为整,提高工厂生产意愿,以此去推动当地供应链的柔性转向。

“当这种门槛降低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人敢于且有能力、有意愿进入这个行业。盘子才会越做越大。”刘清云说。

所以客观上而言,他形容当前重庆外贸如新芽破土,一切才刚刚起步。

货物运输的“生长线”

刘清云和吕剑的公司都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方圆七公里之外即是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

综保区成立时间颇早,于2010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园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是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设立初期,园区就吸引了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企业相继进驻。

2024年,综保区出口总值达到了295亿美元,占到了重庆出口总值的约四成。

吕剑带着小巴走访了此地,其公司的仓库正设置在西永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仓库的大门入口,摆放有一张地图,地图上,多条线路贯穿重庆这个中心点,形成了一张网状图。

“以前货物出口运输以空运或者海运为主,但近些年用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越来越多。”他指着那张地图,介绍了当前重庆在外贸物流运输上的两条线。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第一条线是中欧班列。以重庆为始,过去十四年,中欧班列的网络系统不断扩大。2024年11月,中欧班列已经联通了中国境内125个城市,既包括郑州、宜昌、武汉、赣州等多座内陆城市,也包括义乌、宁波、深圳、广州、泉州、牡丹江等多座沿海或者边境之城。在国外线路布局上,中欧班列连接了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 第二条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它南向连接了东南亚的诸多港口航线,缩短了运输时间。重庆到马来西亚,以前靠长江水运得出海,需要20天左右。现在通过陆海新通道的铁路直达,只要9天。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运输货物总值为467亿元,同比增长67%。

以重庆为中心,两条线在国内四向延伸至各个城市,国外向南连接东盟市场,向西通往欧盟市场。

“中欧班列给了很多做外贸的商家一个新的物流选择。”吕剑说。

“对重庆以及靠近重庆的外贸企业而言,货物如果要发欧洲、发东南亚,铁路的建立也是重大的利好。过去,重庆的产品出口如果要走海运,可能需要先运到东南沿海,运上货船,然后才发往目的地。从内陆到沿海,运输过程既耗钱也耗精力。但现在,重庆、内陆的商家可以直接经由中欧班列将商品运往欧洲。”

除此之外,吕剑透露说:“2024年因为红海冲突,海运难走。公司很多客户的商品能够运往国外,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中欧班列。”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9%。从占比来看,中欧班列在出口欧盟的总额中占比已达8.3%。

当天,小巴还遇见了一辆从深圳运货至仓库的货车。车辆到达时,卷帘大门前,仓库管理员已站在门口,等待卸货。货物将在这里经历报关、检查等一系列流程,然后会再次被卡车运送往直线距离约十公里之外的团结村,那里是中欧班列重庆站的始发地。而从团结村出发,货物将会在15—20天内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港口。这种运输已经是重庆外贸物流的一种常态。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从保税区A区入口到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车程约十分钟。沿路而行,路过大大小小的厂房、楼栋,基本上能窥得过去近十年里重庆产业、外贸变局的宏观一角。

保税区A区栅栏后的第一家工厂是富士康。站在外面观察,道路两旁的楼栋冷清,难见人影。查询相关信息才了解,此地的富士康工厂于2010年投产使用,主要为B区的惠普提供电脑的电子零配件。

前些年因为业务调整,富士康已经将大部分产能迁出此地,很多厂房就此停用。唯有最后排的几栋楼房偶而传来机器响动,楼层间有人影略动。

看着斑驳的楼房墙面,小巴只有通过手机上查找到的往日资料感受工厂曾经的热闹,过去这里员工数量多达六万人,双向四车道的马路上运货的车辆频繁流动。

这段往事和首列中欧班列的开通又有密切渊源。最初,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开通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方便将在重庆制造的电子产品运往欧洲。

2011年,重庆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而一半的产量销往欧洲。但由于空运成本过高、铁海联运时效慢影响交付,重庆、中央乃至德国当局各方就需要找到一个更畅通、更低成本的物流通道。中欧班列就是商讨下的产物。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2023年,受全球笔电市场饱和、需求下滑等各类因素等影响,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货值1599亿元,相较2020年的2000亿元,下跌近20%。2024年初,有媒体以此为观察锚点发出“2024年重庆出口如何应对挑战”之类的疑问。一年后,事实给出了一种答案。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万辆,同比增长9.4%。快速增长背后是以赛力斯、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产量的飙升,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相比较下,全国年产量增长率约为34.4%。

从富士康厂房再向前行走十多分钟,就能看见赛力斯在西永的整车保税专用库。目测上千平方米的地面上,停满了赛力斯正等待运往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而十公里外的那条因笔电而生的铁路线,也有了更繁茂的“枝干”和更重要的使命。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西进中的人潮与金流

在宏观经济中,外贸对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将投资、消费、出口并列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巧妙运用“三驾马车”互动作用化解危机,在出口上,通过对泰国、印尼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援助、信贷支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香港金融秩序稳定的强大支撑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任,也打通了本已拥挤的出口通道。自此,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也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1998年,中国出口总额1838亿美元,占全球商品出口的比重约为2%。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25.4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8.4%。

在就业上,外贸顺差影响就业存在一条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即外贸顺差增加意味着对外贸易水平提高,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则和就业呈正相关。

但过去外贸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效应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城市。

早在2014年,重庆原市长黄奇帆就曾指出,如果从开放的角度分析东中西部的差距,每年全国约4万亿元的进出口贸易额,超过八成是沿海城市贡献的,而在引进外资方面,同样有超过八成落到了沿海。

以此延伸,也就是说外贸间的差距是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之一。2024年中西部薪资和就业情况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东部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143712元,而中部地区为98090元,西部地区为110376元。

计算对比,东部地区的平均工资几乎是中部地区的1.5倍,西部地区的1.3倍。从增速来看,东部地区的增速为3.2%,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5%和2.2%。

与之连带的是人口东流成了中西部地区最普遍的现象。刘清云也曾是其中之一,他本在重庆读大学,其后因为事业选择而前往义乌。

所以彼时黄奇帆表示,就开放的现实而言,西部是中国开放的最薄弱的环节,但是放眼未来发展,西部也是中国最大的开放潜力所在。

十一年过去,重庆在外贸上的潜力正在释放。这种潜力除了重庆在物流、人才、制造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还有一项原因是在新一轮开放经济的市场转变中,重庆所具备的区位优势。

图片

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无水港

2024年,美国、欧盟、东盟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为14.7%、14.4%和16.4%。欧盟、东盟合计31%。在这两个出口市场中,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焦点城市。

2024年,重庆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739家,增加10.7%。2024年,重庆出口总额5073亿元,同比增长6.2%。2025年一季度,重庆出口总额1211亿元,同比增长12%。曲线继续上扬。

如果将沿海城市为主导的出口经济视作是中国开放经济1.0时代,那么当前外贸西进可以视作是中国开放经济2.0时代。在这一轮变局中,重庆手上的筹码已经极具分量。而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用好筹码,赢得这一局。

过去人们提起重庆,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口味与民俗皆火热的“火锅之城”,是坐了十八层向上的电梯结果开门仍是地面一层的“折叠山城”,是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网红之城”。而接下来的外贸城市变局中,期待看见重庆作为中部“外贸之城”样本的崛起。

暮色中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曾经是千万巴蜀子弟顺江而下闯荡世界的起点,而今团结村的钢铁驼队正沿着古丝绸之路西向“掘金”。而同样西向的,或许还有人才和资金。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