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刺猬公社编辑部,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改编运”,一个内娱大IP热潮兴起后的时髦词。
如今,上游作家作为影视开发链条的一部分,终于也普及了属于自己的“实绩”比拼环节。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便能看见书迷们讨论起各路大神的改编运,被卷入话题的笔名越来越多。
从最近挂在热搜上的尾鱼和马伯庸,到前阵子引发阵阵热议的千山茶客、竹己,不同赛道、不同平台的创作者们正齐聚改编运赛场,在市场反馈与用户评价之中二次建构创作身份——有人是频出爆款的幸运儿,有人则是屡遭“魔改”的倒霉蛋。
但话又说回来,看多了“逆天改命”的热血故事,咱们也不免产生好奇:谈资之外,所谓的改编运难道真是个玄学问题吗?倘若以走近科学的视角来观察,在一位作家拥抱影视化的进程中,影响其成败命运的变量到底有哪些?
千山茶客们的再崛起
大IP并不总能奏效,这是过去十年间内娱影视化实践早就证明的事实。相对应的,那些原本筹码有限的项目,也未必无法收获观众青睐。
为改编运这一概念赋予了戏剧色彩的,正是内容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有时,网文界叱咤风云的大神得接受“隔行如隔山”的滑铁卢事件;有时,看似与当下潮流错位的古早味IP却能让原著作者来一场意料之外的“飞升”。
这两年的潮头新贵千山茶客,便是后者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对女频书迷而言,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22年11月,知名网络文学平台潇湘书院曾专门为作家千山茶客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周的纪念活动,旨在回顾她过往10年的创作历程。
图源网络
以此为原点倒推,千山茶客在2012年的末尾成为一名潇湘作者。那时的潇湘,是中国最早发展女性向网络文学、最早探索女频付费的原创阵地之一。
此后,千山茶客在这里陆续创作了《重生之贵女难求》《重生之嫡女祸妃》《重生之将门毒后》《重生之女将星》等一系列作品。截至入站潇湘10周年时,其名下最火爆的小说《重生之将门毒后》已经积攒了超过3700万阅读量。
光是念叨一遍书名,你就能意识到这是一位近乎“专精”重生复仇题材的网文大神。尤其是她早期的重生三部曲,可谓女频圈最具盛名的类型书写之一。再加上后续仙侠题材的《簪星》、融入悬疑权谋的《灯花笑》,千山茶客的作品积淀已经称得上丰厚。
图源豆瓣
但在网文圈外,以往的她还不算是荧幕观众最熟悉的那批创作者。
尽管多部作品相继进入影视开发环节,但直到“出道”近12年后,千山茶客的首部影视化作品才姗姗来迟,甚至落后于很多创作生涯起步更晚的同行。
至于剧集本身,假如以平常标准判断,一来它没有所谓的“顶流”加持,二来主打的大女主叙事也并非贵圈稀罕物,故而开播前摆在成堆的古装剧里其实不显得多出挑。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2024年的夏天红透了剧圈半边天,一口气以优酷年度热度值最快破万剧集的姿态登顶了海量第三方榜单——这部名叫《墨雨云间》的现象级网剧,就这样连带着把原著IP《嫡嫁千金》与幕后作者千山茶客送到了聚光灯下。
图源豆瓣
一时间,社交平台上关于“千山茶客升咖”的热搜层出不穷,绝佳的改编运势初现端倪。
2025年3月,千山茶客的第二战拉开帷幕。根据其小说《重生之贵女难求》改编的古装剧《雁回时》上线,开播11天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即突破30000大关,如同一匹黑马杀进平台爆款俱乐部。
至此,千山茶客的IP效力再度得到验证。两次大捷过后,当舆论场再度审视起其待播剧集时,会发现她的其余IP已是人均大厂大制作的香饽饽,包括每逢选角风吹草动就会上热搜的新丽“大饼”《将门独后》(改编自《重生之将门毒后》)、孕育过《闯关东》《父母爱情》等经典杰作的山影所出手承制的《簪星》(改编自同名小说)……
图源豆瓣
至少,从待播作品的制作班底来看,千山茶客的未来改编运依然可期。
书与剧的不等式
在“改编运绝佳”的艳羡之语中,真正的问题是:像这样不曾被纳入“大IP”盘点的网文作品,凭什么能在越来越“卷”的当下以小博大,成就IP开发的第二春呢?
细究起来,《墨雨云间》和《雁回时》的热播确实离不开文本层面的共性。
要知道,不论是前者所改编的《嫡嫁千金》还是后者原著《重生之贵女难求》,塑造的都是千山茶客宅斗文序列中标志性的、锋芒毕露的女性角色——一个背负仇恨大杀四方的正版大女主。
因此,得益于宅斗复仇带来的强驱动力,观众能在改编剧集中明确感知到主人公的“狠”和“疯”,并配合着时代情绪所生发的发疯文学兑现社交话题,吴谨言的薛芳菲如此,陈都灵的庄寒雁亦如此。
图源豆瓣
与此同时,在短剧创作思维深刻影响影视行业的当下,千山茶客笔下的快节奏桥段反倒提前完成自适应,顺应了最前沿的内容潮流。
纵然“重生之”的书名框架已被嘲弄为上古范式,但那些重生故事里酣畅淋漓的正反馈设计,却时隔多年正中这届观众的眉心。
于正们虚心求索的“长剧短剧化”秘籍,似乎不在最新潮的当红网文里,而是借着千山茶客笔下的远古狠角色还魂在手机屏幕上,与隔壁App里同样塞满节奏点的复仇短剧隔着媒介代际大声击掌。
十多年后让千山茶客IP全自动翻红的关键,就是这清脆到分不清是不是打脸的巴掌声。
当然,更具体地说,千山茶客的改编运还涉及到一些“小小”的辅助因素,比如适当的内容篇幅、聚焦易落地的宅斗场景、无需费神的架空朝代设定,以及从小我情仇到家国升华都处于内娱舒适区的主旨表达……
没错,这么多“小”因素凑在一起,含金量可就不小了。每一个千山茶客恰好踩准的要点,某种程度上都交叉印证着其他创作者改编运“坎坷”的原因之一。
比如内容篇幅上,荔枝季声量不小的新剧《长安的荔枝》就冒了一把险。剧集在马伯庸精悍原作的基础上针对长剧体量需求进行了支线扩充。显而易见,这种大刀阔斧的改编策略注定会重塑核心故事的节奏,也就势必要面临观众与书迷的额外审视,争议自然难免。
图源豆瓣
再比如落地难度上,以志怪虚构、地域书写为特色的晋江大神尾鱼更是典型“受害者”。虽然她同样是近年来IP改编领域的大热选手,但读者社群普遍认为其改编运远远谈不上好。
算上待播项目,经历影视化的尾鱼作品已经足够列出长长的清单:《半妖司藤》《西出玉门》《三线轮回》《怨气撞铃》《七根凶简》《龙骨焚箱》《枭起青壤》……只是从结果来看,已播作品中除了由《半妖司藤》所改编的《司藤》大火外,其他尾鱼作品多多少少都面临着口碑或市场反馈的杂音。
图源豆瓣
结合书粉评价来看,尾鱼小说里诡谲神秘的设定往往很难在影视剧中完整还原,因此被公认改编难度极大。有时,改编团队是困于置景成本和特效难度,有时则受到改编尺度上的客观限制。
比如不久前热播的新剧《七根心简》,一字之差的改名现象就暗含了改编难点,原著中关乎古代人物的核心谜底也对应做出了更为科幻化的调整。相似的,小说《三线轮回》的不同影视化版本则选用了《三线轮洄》《三线秘回》等多种标题,内容改编也各有侧重。
换句话说,即使马伯庸、尾鱼等作家作品中稀缺的内容价值有目共睹,但到了下游的实际开发环节,这些项目却不见得能完全匹配行业现有的创作逻辑。在“改编运不佳”这件事上,大伙各有各的苦水可吐。
扭转“改编运”的可能
那么,假使网文创作者想要得到上好的“改编运”,有哪些道路可走呢?
首先,在最初的创作阶段,一部作品就有可能向着书影协作的方向生长。事实上,在IP开发趋于常态化的今天,不少新生代创作者其实已经有了顾及IP改编大局的思维。
例如,早在男频IP《大奉打更人》剧版播出前,原著作者卖报小郎君就曾在接受龙的天空论坛采访时透露称,许多网文作者都很渴望影视改编,彼此之间也会讨论什么样的作品适合改编。
“写书的嘛,总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出版,一个是影视化改编。(我)当时还比较迷茫,后来思考了很久。”据卖报小郎君回忆,为了适应IP开发需求,他有意尝试了更匹配影视化改编的题材元素。
“(《大奉打更人》)之所以选择破案题材,(就是)因为这种题材适合改编。”卖报小郎君坦言道。
而从《大奉打更人》最终的热播成绩来看,原著中“打更人破案”的职场化叙事的的确确拉了故事一把。至少,市场看到了继《庆余年》系列之后,又一种让男频玄幻大IP平稳落地的方式。
图源豆瓣
与此同时,对于创作者身后的网文平台而言,前置影视化预期的创新模式也正在释放影响力。
比如近年来的IP新贵阵地豆瓣阅读,其最具标志性的征文赛事“长篇拉力赛”就主动引入了“影视观察团”,邀请爱优腾芒、华策克顿、柠萌、万达、西嘻等产业关键角色参与评选。在这套规则下,“观察团选择作品”自然而然成为了参赛者具体可感的引导范式。
图源豆瓣阅读
当然,这份创作自觉只是双向奔赴时的锦上添花,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解。面对更多天马行空的IP文本,如何啃下硬骨头仍是影视行业需要深入探索的命题。
事实上,改编运好坏本身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曾见证了许多作品的影视化从不可能到可能,也目睹不少名家之作和题材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改编突破。
就说中国科幻圈最著名的IP《三体》,其作者刘慈欣在创作生涯的绝大多数时段都不具备什么上好的改编运。甚至可以说,在本土科幻影视沉寂的日子里,对包括大刘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科幻作家而言,压根没有被改编的机会。
但时至今日,当影视行业的工业化水准发展到一定阶段,越来越多的惊喜随之而来。横空出世的《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从原著细节处切入改编,硬生生给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而陷入版权泥潭多年的《三体》IP,也终究拿出了水准可喜、热度不俗的电视剧改编,如今甚至连人物外传都已提上日程。
图源豆瓣
再看坐标另一极,曾经因文学性门槛而不被看好的《我的阿勒泰》改编,最终也被证明大获成功。
剧版《我的阿勒泰》不但从散文集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动人的诗意表达,还反哺推高了同名原著的销量与影响力。在刚刚落幕的上海电视节期间,《我的阿勒泰》更是斩获了“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在此之前,又有谁会把李娟之名和“改编运”这个词挂钩在一起呢?
图源微博@迷你剧我的阿勒泰
说到底,一名作家的改编运不只关乎个体,也折射出整个行业在特定阶段的改编需求与消化能力。任何一次技术进步、体裁创新、审美革新,都可能成为生产端推陈出新的契机,时来而后运转。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千山茶客”被再度发掘,也期待那些此刻“运势”不佳的故事与创作者于来日扭转乾坤。或许,改写改编运的第一步,就是不信改编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