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海锋:出海虽然是被动的,但我们有主动的策略

正泰电源的立体化出海之路。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企业出海已从单一的产品输出,迈向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运营模式等多维度的立体化突破。

光伏与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看似风光,实则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五起四落”,竞争异常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等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中,在创业邦2025 DEMO WORLD企业创新创投大会上,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海锋,以“能源浪潮下,中国企业立体化出海的实践”为题,分享了正泰电源的出海策略。

以下是项海锋的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图片14.png

围绕海外目标市场不断赋能

创新也好,发展也好,出海也好,其实是一个蛮简单的逻辑,一切为了生存与发展。难就难在坚持,正如难走的都是上坡路。

正泰发源于温州,温州人之所以走出去,而且事业做得比较成功。除了本身的勤劳才干,还有一个因素是温州山多地少交通不发达。正因如此,要想发展,就要走出大山,一进一出就要花费半年。如果不走出去,则困在山中得不到发展;如果走出去,就要提高经营效率。我本人去过很多次非洲,与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非洲是非常富饶的,可以靠天吃饭,但这恰恰是非洲没有发展的原因。

我所在的正泰电源,是正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主体隶属于正泰新能源板块。正泰电源的出海逻辑其实很简单,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寻找更好的商机,一旦锚定了某个商机,公司就会全力坚持,最终,正泰电源在北美和韩国两大高壁垒市场站稳了脚跟。公司80%收入来自海外,这80%中又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三相组串逆变器,已经连续八年在北美市场保持第一,彭博社可融资性排名第一,被广泛的金融机构接受。在韩国,也是连续多年市占率第一。

十年前,正泰电源锚定美国市场,随即公司集中大部分资源在这一市场,同时采用本土化团队独立经营。从总经理到工程师、文职人员,只有两个是华裔,剩下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做生意嘛,文化相通是很重要的。随后几年,正泰电源在欧洲、南美、韩国等市场,继续践行本土化战略。

总部围绕着目标市场做长期不懈的赋能支持,同时充分放权,让前线能够快速响应。比如,多年前,正泰电源提前布局了泰国工厂,北美地区所需的产品均由泰国生产供应。比如,本土化运作,提高对关税等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的灵敏度,同时,全美采用独立的运作模式,包括库存备货的模式,保证北美仓库充足。

优先追求高毛利 再追求一定的增长

创新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围绕着同样的产品,正泰电源有第二增长市场、第三增长市场。围绕着同样的市场,我们也有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最近几年,正泰电源开展全球的营销网络布局、全球性研发生产安排以及产品系列缩减与型号丰富。模式创新方面,正泰电源亦在探索长尾客户。

归根到底,正泰电源是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逐着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需要。事实上,追逐的不是海外市场,而是高毛利的市场与机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只有盈利,才能持续投入。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得益于80%的高出海比例,以及42.88%的海外营收增长。公司的逆变器是第一大核心产品,占营收的54%。储能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实现35%的增长。同时,均实现30%以上的高毛利。

毛利和市场份额之间,其实是跷跷板的关系。如果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和增长,那么毛利势必下行。追求高毛利,则需放弃低毛利业务。我们认为,在当下经济环境下,要优先追求高毛利,保证经营现金流,追求稳健增长的同时,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

作为制造业企业,我们瞄准机会,坚持不懈,不断微创新,先求生存,再图发展。这是正泰电源出海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谢谢大家!

来源:正泰电源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