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商业评论( ID:shangyepinglun),作者:贾贺辉,编辑:小鱼,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曾经硬控年轻人的“雪糕刺客”们,倒在了史上最热的夏天,千亿外卖混战,更成了压垮“雪糕刺客”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人血糖血脂都容易高,冰淇淋只能偶尔尝尝了,不能跟自己的胰岛过不去。”“一根3元雪糕的品尝时间比3块的纯茶和矿泉水差远了,再说了,现在外卖补贴力度这么大,用外卖优惠券点一杯冰咖啡或者奶茶更香啊”。
曾经作为清凉经济主角的冰淇淋和雪糕,已不是主角。
市场也在印证。钟薛高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哈根达斯品牌在华门店传出被卖的消息,一度“秒空”的茅台冰淇淋生产线暂停......就连手握和路雪、梦龙等头部品牌的联合利华,去年也因冰淇淋业务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下降,年初便宣布剥离整个冰淇淋业务,进行大幅裁员。
正如硬币另一面。在长尾市场上,以“野人先生”为代表的意式冰淇淋品牌却逆势增长,站在了风口上。为什么58元钟薛高倒下了,38元价位Gelato却火起来了?中高端雪糕未来该走向何方?
0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雪糕白月光
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期,雪糕还被人们称为冰棍,是夏天“消暑奢侈品”。
一到夏天,小贩会将包着棉被的雪糕箱子,放在自行车上走街串巷的吆喝。拿着几张人民币毛票冲过,就能得到透心凉爽和一下午的快乐。
当时冰棍包装比较随意,原料简单,以糖水为主,辅以少量牛奶或豆类,主打“甜、冰、凉、解渴”,被赋予的只是简单的解暑功能。
到了80、90后的童年,雪糕市场就繁荣起来了。冰砖、雪莲、碎冰冰,小布丁、老冰棍、绿舌头....价格大多在 0.5-1.5 元之间,电视机那句"旺旺碎冰冰,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好玩伴"广告语,甚至让碎冰冰成了当年的“社交货币”。
随着外国雪糕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市场竞争格局被打破,中国雪糕行业也从 “冰棍时代” 打大步迈向 “全品类时代”,冰棍逐渐进化成了雪糕、冰淇淋。
1992年DQ、1993 年随和路雪、1996年哈根达斯.....尤其是哈根达斯被视为 “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 ,单球售价 30 元左右,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月薪的 5%,能和心仪的crush一起吃哈根达斯,得至少提前一个月就攒零花钱。
外资品牌推动中国冷饮市场从 “解暑功能” 向 “享受型消费” 转型,2000 年和路雪销售额超 350 万升,梦龙创下联合利华全球新品牌销售纪录。
据前瞻研究院分析,2018年以前雪糕行业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从价位来看,和路雪、雀巢等国际品牌占据高位,中端的是蒙牛、伊利等依托行业优势的平价巨头,再往下则是五羊、天冰等占山为王的区域性雪糕。
格局在2018年发生改变。2018年,“雪糕刺客”钟薛高踩着国潮崛起的热潮出世,“厄瓜多尔粉钻”雪糕每支定价66元、“杏余年”系列定价160元,刷新价格天花板。
高价雪糕成为流量密码后,一众品牌闻风赶来,每杯定价66元的茅台冰激凌、20元档位的东北大板联名、每日黑巧推出的黑巧厚乳撞味雪糕、伊利旗下的“须尽欢”......开启了高价雪糕的战场的争夺。
贵价雪糕踩中了消费上行期的红利,大家看重的并不是性价比有多高,而是冰淇淋能提供多少情绪价值。此时,雪糕已经超出了基础属性,消费对它的需求也从消暑转向了品质和情感。
网红经济总是短暂,时代巨浪席卷而来,很快就被拍倒在沙滩上。
随着网红雪糕迈入第五个年头,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雪糕从城市中产消费升级的心头好变成了“心头刺”。“便利店的冰柜里随手抄起来一根,价格就得十几二十块,扫码后又不好意思退货的大冤种们,只能含泪买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单支冰激凌或雪糕的可接受价格”调查中,中国消费者对冰激凌单价的接受度普遍在3—15元(不含15元)之间。
于是,年轻人怀念的5元雪糕时代回归,巧乐滋、奶昔杯、绿色心情......价格在5元上下的平价雪糕再度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每一代人对雪糕需求,背后是每个年代经济和消费心理的切面。
如今雪糕和冰淇淋,不再是消费者降温解暑的首选。原因一面是“冰”市场的繁荣,想提神的有咖啡+冰,想喝不同口味有奶茶或果茶+冰,而且茶饮享用的时间与社交属性都比雪糕长,自然更受欢迎。
另一边是对健康的顾虑让很多人放弃了冰淇淋。童年最爱的“甜”,在数年后成为身体的负担,在讲究控制糖分摄入的当下,市面上含糖量在18%到25%之间的雪糕、冰淇淋,自然就成了“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有消费者表示:“感觉这两年大家推荐的还是那些老牌子,梦龙、可爱多、巧乐兹什么的,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嘴馋了想吃冰欺凌,会选择成分更干净或者更小支的款,比如买迷你梦龙、迷你可爱多,偶尔吃一支解馋也没那么罪恶。”
02 Gelato,图个”新鲜“?
58元钟薛糕的贵价雪糕倒下了,28~38元价格带的野人先生却火起来了。
野人先生是“Gelato”的代表,这一源自意大利的传统手工冰淇淋,成了今年夏天最有势头的雪糕新故事,也是最卷的赛道之一。
数据显示,野人先生门店数已位居冰淇淋品类第三位,仅次于DQ和波比艾斯,成为Gelato圈的“头号玩家”。其官方账号显示,截至6月3日野人先生全国门店已突破800家。
为何野人先生有这么多人买单?
从物理层面看,消费者大多图个“新鲜”。
新鲜源自于野人先生推出“手作现制”和“健康低脂”量大概念。尤其在宣传口径上,野人先生强调消费者能吃上新鲜出锅的冰淇淋,用“当天现做,拒绝隔夜”强化了品牌差异化认知。
同时,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吃上现做的冰淇淋,野人先生采用了分时售卖的运营模式,玩起了“限时口味”的游戏。如在 10 点-12 点内,门店只能买到开心果或者大米口味,想吃树莓味或者其他口味,还得等下一个制作的时间点。
野人先生踩中了健康饮食的新风口,还兼顾了好吃和创新等元素。
尤其是近两年在消费价值认知升级的驱动下,雪糕行业开始回归“食品”的核心逻辑,健康属性和口味属性成为影响雪糕的购买决策重要因素。野人先生给了既要又要的消费者们,一个“无负担”吃冰激凌的理由。
此外,野人先生定价在人均 30 元左右,也切中了中产精致生活的靶心。拍照打卡,赶在冰淇淋融化之前发在社交软件,仪式感和社交感拉满。
尼尔森IQ高级研究表示,单价30—50元的Gelato门店,主流消费群体通常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年龄多在20—35岁。
这群人喜欢Gelato的消费者眼里,野人先生不仅仅是一球冰淇淋,而是对真实原料、健康成分认同,更是品质生活与“理想自我”的载体。
从心理层面上,消费者大多也图个“新鲜”。
据商业评论观察,每晚9点后到达商场B1楼,野人先生大部分时间都会排起长队。店员小沅笑着说道:“很多消费者会冲着买一送一优惠来尝鲜,有人会直接办卡,我们会卡着食材点单,只怕食材都不够了。”
晚9点超市打折盛况,在野人先生重现了。对消费者而言,或许吃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用半价买到原价的产品。
这种策略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日清策略先吸引到想要买打折商品的尝鲜消费者,随后通过口感来促进门店转化,加盟商透露过,“野人先生试吃能带来的转化率很高,只要能让人吃到,业绩就不会差。”
忧的是容易形成消费路径依赖和心理依赖。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了低价能买到的新鲜野人先生,谁还愿意花原价去购买呢?毕竟,“好吃”和“高性价比”是一个好雪糕的必备修养。
摆在野人先生面前是一道难题,尝鲜过后如何留住消费者?毕竟当年冲着钟薛高噱头去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
但从整体消费结构上看,消费分层始终存在,雪糕也不例外。
中研普华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冰淇淋消费已形成明显的分级现象:54%的消费者属于价格敏感型,偏好单支5元以下的产品;31%为品质追求型,倾向于购买单支10-30元的产品。
也就是说,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下,中高价位的雪糕永远有市场。野人先生想要摆脱网红品牌的宿命,不要只看短期热度,如果是做需要长期经营的品牌,就要有长期投入的心态和耐心。
03高品质雪糕不会消亡
当前,雪糕行业全面进入“质价比”阶段,但如果将现在理解为简单的“低价竞争”“成本压缩赛”,并不合理,因为一旦陷入低价模式,行业或许将陷入“创新贫困陷阱”。
正如超高温灭菌技术重塑乳业格局,历史在经验表明,食品行业的每次价值跃升都源于技术创新,而非简单的价格博弈。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高品质雪糕不会消亡。
以哈根达斯老牌对手DQ为例,官方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门店迅速铺开,3年时间增长近800家;截至2025年4月,DQ在国内市场门店数量已达到1721家。
DQ在中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曾陷入过低谷,据其主要特许经营商CFB集团的数据,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DQ连续3年单店同比双位数下滑,一时间退场成为其不得不做的选择。
变化发生在2017年。DQ开始拓展产品类,对倒杯不洒暴风雪的固守策略开始松动,试水茶饮业态,推出桶装冰淇淋等硬冰零售品,布局电商渠道等等。
DQ做对了最重要的一点,坚持“好吃是第一竞争力”的方法论。今年3月推出开心果暴风雪主打真材实料,一杯冰淇淋中使用约60颗开心果,这一单品连续近3个月霸榜美团、大众点评上开心果冰淇淋相关产品中交易额第一的佳绩,更是蝉联DQ销售额最高单品和复购率最高单品的王位。
推出新品只是修炼内功,外家的招式DQ也没拉下,联合银行发放优惠券,还大搞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做了这么多努力DQ又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野中。消费者表示:“一碗约半斤重的DQ拌拌碗也不过20出头,后来又尝试了开心果暴风雪,出乎意料的好吃,会回购。”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来雪糕市场的竞争仍将围绕产品和渠道展开。
首先,产品是品牌的立身之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及服务体验。以Gelato为例,难吃的Gelato不多,但如何做得更有特点,风味更好,就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更何况Gelato市场如今群雄环伺,前有喜茶、茉莉奶白、蜜雪名称等新茶饮品牌纷纷推出了属于自己的Gelato产品,后有湖南长沙本土品牌波比艾斯势凭借平价现制冰淇淋杀出重围,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并强化差异化认知是一道难题。
据悉,如今波比艾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近1000家门店,近1个月新开74家,净增长率达到5.11%。在广州某知名商圈,波比艾斯更是一个商圈开出3家门店,目前其门店数量仅次于DQ。
其次,雪糕品牌需要及时布局即时零售等新渠道。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线上渠道将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靠情怀溢价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能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能应时而变的品牌,一定会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长久的经营下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