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江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男人最爱的“广场舞”马拉松,如今越来越男女通杀。
今年马拉松赛事的热更是有增无减,连不少中年大妈不跳广场舞,开始跑起步。
在各地跑道上,经常会看到不少人戴着运动耳机,存在感相当高,它就是韶音。
很多人想不到,现在流行的不入耳戴法,连华为都抢着入场的“漂亮耳夹式耳机”,早在多年前就被韶音干出来了。
它几十年前还是小透明,如今却成了运动老炮们的心头好。因为黑科技含量够高,还跟影石、拓竹三家被人称为“创新三剑客”。
更有实打实的数据证明,自2023年以来,韶音运动耳机已经连续两年登上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根据欧睿国际数据,韶音运动耳机2024年,光是在全球市占率就高达70%。也就是说,全球每卖出10副骨传导耳机,就有7副来自韶音。
赚钱能力也是相当能打。韶音创始人陈皞曾在专访时提到,韶音2024年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也就是70亿人民币,连不少巨头都要仰望的水平。
把运动耳机卖到全球第一,这个巨头凭什么成为黑马?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01充电宝三蹦子后,又一个中国“神器”屠榜
如今,欧美人民无论到哪去,都逃不开“中国制造”。
去年特朗普还在用安克充电宝,普通欧美民众开中国三蹦子耍帅不亦乐乎。
到了今年,外国人又集体迷上了中国的耳机。
上到征服了各种官方专业权威机构。
在波士顿马拉松赛道,放眼望去,韶音科技的骨传导耳机已经成为半数跑者的标配。
知名科技媒体CNET,将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评为最佳新款耳夹式耳机;《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也忍不住夸赞,“韶音OpenDots ONE是见过的音质最出色的开放式耳机之一”。
日本众筹平台,韶音动钛圈上线不到两周,众筹金额便突破亿元大关,直接刷新2023年OpenFit创下的2.55亿日元的众筹纪录。
要知道,日本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一向苛刻,韶音能得到如此待遇,也算是靠实力说话了。
下到普通民众,韶音更是成了他们妥妥的社交货币。
很多美国人接触到韶音,还是一位父亲上传的视频,他的女儿失聪,他有天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通过骨传导让女儿听到声音?结果试了试,女儿真的听到了声音,这个视频直接在外国一夜火出圈,吸引不少人共鸣,也让不少人记住了韶音这个牌子。
一开始因为抱着试试的态度体验,没想到还真的很好用。第一个感受就是:轻!韶音用的是比婴儿皮肤还软的超零度硅胶。耳机支架不用普通金属,改用钛丝,单支只有8.3克,比两张A4纸还轻。
美国亚马逊曾搞出一个2025年的开放式耳机评论榜,没想到榜单中有一半都是被韶音承包,其中的标准版位居榜首,第二名竟然也是韶音的产品Shokz OpenFit 2,为耳挂式气传导耳机。
最近一年,就有超过千条关于韶音的达人种草视频,耳机开箱、使用测评,每个都是流量密码。
在这背后,其实是韶音一套颇有章法的策略。韶音相当聪明,深知一个销冠法则:与其高调摁头教育用户,不如先闷声打入群众内部。
打法也很反“爹味”:不请明星代言,不砸天价广告,而是选择一条扎实的路——堪比耳机界的“Lululemon”。
作为耳机品牌,它竟跑到全球各大马拉松赛场,与跑团、长跑协会、专业运动员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甚至还拍纪录片,组织线下体验活动,就是要把产品与健康、运动、自由的生活方式牢牢绑定。
一个耳机,硬是干出了生活搭子+价值观大师的效果。
论一个品牌是不是真的“地头蛇”,看它门店数量就知道了。截至2024年底,韶音科技在全球有足足20000多家体验网点,堪比沙县小吃的规模,说妥妥的全球运动耳机一哥毫不夸张。
上能征服专业机构,下能搞定户外老炮。不得不说,“无差别攻入”的韶音还是有点本事的。
02拒绝996的理工男却逼疯员工9年
说起韶音的逆袭,就不得不提起背后的三个中国理工男。
2004年,三名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陈皞、陈迁和齐心看准当时的电子风口,决定下海创业,凑了25万元,在深圳开始了电声产品代工业务。
因为是新兴行业,代工生意也是相当顺利,不到一周就接到一笔上千台的对讲机订单,2.5万美元很快进账。
然而随着时间长了,现实证明代工是不可能代工的。连不少传统专业耳机巨头都自顾不暇,增长率开始放缓,到了代工这一层更是“层层剥削”,最后只给代工厂10%的毛利。
“当时就想,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能够给中国千千万万的代工厂,在将来面对这些局限性的时候闯出一条出路。”
这句话不是说说,2007年,终于让陈皞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市场:骨传导技术——一种堵塞耳道,通过颞骨振动传递声音的创新音频技术。
优点是没人做的蓝海,但缺点也是太过新潮。在当时,这个骨传导技术面临几大难点:音质、漏音、功耗和震动,很多企业碰都不敢碰,再加上,骨传导耳机在当时被认为是“智商税”,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都需要从零培养。
但韶音,硬是选择硬刚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一方面是硬刚技术无人区。
从材料、设计方面干突破。比如研究怎么让用户戴着更舒服,团队天天泡在实验室足足9年。每个问题逐一死磕,音质差,就重新设计振动单元,漏音严重就优化声学结构,不断换材料、调频率。终于在2016年突破了骨传导难题,光是开放式耳机专利就手握千余项,第二三名加起来都没它多。
另一方面,是靠反卷,从美日巨头嘴里抢肉吃。
光是突破技术还不够,下一步是,怎么让普通人买账?
与传统耳机不同,开放式耳机不堵塞耳道,让用户在听音乐的同时也能感知周围环境声音,这也就让它天然就多了一个其他同行没有的优势——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于是,韶音就巧妙想出了一个切入点:户外运动赛道。这样一来直接避开跟索尼、苹果的正面竞争。
它先聚焦那些最能体会产品优势的群体,例如运动爱好者,尤其是跑者,然后就是悄然刷屏。2022年,全球销售额就飙到27亿。
不光是产品卖点打透户外,连韶音内部都把户外这件事刻进骨子里。
公司有个相当有意思的规定,创始人们曾明令禁止“996”,把健康写进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还要求员工每人每月完成100公里锻炼目标,公司设立了健身、篮球、网球等近20个俱乐部,给员工直接霸总式报销2/3的费用。
公司内外一致死磕运动这条路,不仅俘获了户外忠诚粉丝,更狠的是还比同行多了定价权。
在运动耳机领域,韶音的产品动辄高达100美元,远高于传统耳机品牌,彻底站稳了中高端市场。
只卷技术,不卷价格和营销,很多从事电子产品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有多难。毕竟在过去,中高端产品基本被美国日本巨头长期垄断,韶音却从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光从这点看,韶音的存在也够有含金量。就像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影石在运动相机的“统治力”,韶音想做的就是:
当人们想到运动耳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韶音。
03把小众生意变大众,还得继续“自讨苦吃”
今年,不少横扫全球的中国巨头,都是从“小生意”干起来的。
运动相机起家的影石,最初切入的赛道没人看好甚至冷门,大疆宇树也是如此,执拗地all in各自的垂直赛道,但他们的野心都相当大——从创立就是为全球市场而生。
现实证明他们终究还是赌赢了。
《2025开放式耳机品类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用户对“佩戴舒适度”“多场景适配”的需求升级,开放式耳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出货量达2492万台,同比激增212.0%,彻底成了大风口。
作为这个空白区的第一人,韶音自然也第一个吃到了红利。但随着蛋糕越来越大,万魔声学、倍思、漫步者等耳机同行不断入局,连华为、小米也开始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
毕竟,开放式耳机分为很多种:耳挂式、耳夹式和骨传导,每多个类型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对手和黑马,典型就是华为出圈的耳夹式耳机。
韶音显然还不能掉以轻心,在刀哥看来,韶音要想稳住自己的一哥地位,还得注意两件事。
第一,户外虽好,但也不能“贪杯”。
如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挑剔,对耳机的要求也不是“听个响”,而是“功能大而全+创新颜值”的我全都要。
至于运动领域,就有更多的可选项了,能细分出健身徒步、跑步骑行、游泳铁三、通讯会议......等诸多场景。如何能同时兼顾各种场景的音质提升、防漏音等细节,进入更大众市场,吸引除了户外老炮之外的人群,也是韶音需要突破的难题。
如今韶音已经突破了“好不好用”的阶段,但在中国,离全民级产品还有一定距离。
接下来在中国成为“全场景耳机”,而不是仅限于某个运动场景,打下更多人的使用门槛,也是韶音要当成紧急任务去执行的。
第二,主业要守,还要挖深更多“护城河”。
从曾经的有线、蓝牙再到开放式耳机,市场的喜好说变就变。纵然有骨传导耳机作为大本营,韶音也得不断在其他地方找后路。
在医疗领域,韶音推出了“韶音听力”系列助听产品,还布局了声学、可穿戴设备、医疗大健康、半导体等业务板块,在洛杉矶设立工作室,还找到波士顿运动医学中心联合研发。
大火的AI风口也没放过,最近在某次大会上,韶音也展示了第一代智能眼镜工程样机,高调入局AI眼镜。
这些尝试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回报,但多了这些新探索也是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不得不说,韶音的成功,说白了还是那句话:
用全球化的视野,先找到一个少有人做的潜力细分领域,再用技术定义行业标准,做出有差异、有体验的产品。
这个过程注定不容易,但站在价值链顶端的人,往往才有资格定规则。
不靠价格战,中国制造照样能干到世界第一。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