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AI+硬科技”创新发展推介会圆满举办

聚焦AI+硬科技赛道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及产业机遇

9月25日,南京建邺区“AI+硬科技”创新发展推介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主办,聚焦AI+硬科技赛道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及产业机遇,搭建资本与优质项目的精准对接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南京建邺区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主任 任媛媛、南京建邺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 丁娟、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薛景彬等领导出席大会,与3家顶尖投资机构代表,8家AI+硬科技未来独角兽企业共聚一堂,现场交流务实高效,对接氛围热烈。

开场,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为本场活动致辞。建邺区是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常住人口中超四成为17-40岁人群,每年净增2万余名“高层次+高学历+高净值”的年轻新居民。近年来,建邺区聚焦AI+硬科技核心赛道,集聚万得资讯、烽火星空、文远知行、百川智能等高能级人工智能企业。阿里、小米、京东、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布局区域总部。

2021年建邺区揭牌成立全国基金街区中首个资本要素撮合平台——金鱼嘴每日路演,着力打破金融与产业间的信息壁垒,引导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目前已集聚近200家股权投资机构,在管基金规模超4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近4000家。期待更多资本与项目到大美河西,一同建功立“邺”!

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

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 王晓辉、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汪恭彬、水木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 勇围绕《AI+硬科技的产业投资逻辑》进行了深入的话题研讨。

王晓辉表示,盛景嘉成有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目前母基金覆盖的IPO企业达到265家,直投基金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现在深入前沿产业做投资,已有近20家企业成功上市。

产业发展规律通常是,每次技术进步带来基础设施成熟之后,上面有硬件的载体渗透,而后有多种应用的爆发。至于AI的机会也是一样,其中有时间发展的序列和技术关键点的迭代,AI互联网时代也一定会有新的载体,他们会更轻、更小、更沉浸、更方便,目前看诸如AI+AR眼镜等有很大机会,我们在这个赛道已经提前布局且开始有收获了。

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 王晓辉

汪恭彬表示,长石资本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具身智能的产业链投硬科技,第一只基金已投24个项目,上市11个。

从基础设施对AI的贡献来看,上游的芯片材料有很多机会;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厂,如何借助AI让生产工具和生产效率提升也存在一些机会,目前机器人跟场景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比2017、2018年,现在对于创业者的要求更高,第一,战略能力,可以分析市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天花板有多高;第二,组织能力,可以带领各个方向都比较强的一群人往前走,需要比较强的分享精神;第三,在技术能力上需要具备稀缺性。

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汪恭彬

吴勇表示,水木创投2012年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围绕高校、院所、科技转化投资,围绕早期的种子轮、天使轮、A轮的阶段,硬科技类的项目累计投了140多个项目,有多家上市公司。

水木创投10年前开始做AI相关的投资,包括语音识别等方面。这几年投了具身智能、灵巧手、AI医疗诊断、药物筛选,汽车设计模型,以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算力等方向项目。AI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在各行各领域都有机会应用,现在萌芽阶段,迭代很快,很难判断哪个领域最先跑出来。他提醒创业企业,能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进行快速迭代。作为投资人要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方向才能争取同路人。

水木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 勇

本次活动邀请了埃瓦科技、犀灵视觉、星衍智能、尖叫智能、亿麦矽、丰坦机器人、临一云川、连信数字等8家在AI+硬科技赛道上成绩斐然的未来独角兽企业进行分享,展示他们在硬科技创业中跨行业、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和优势定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南京市正全力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建邺区作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金融集聚区和数字经济高地,坐拥建邺高新区等核心板块,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本、科创企业和人才资源,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发展“AI+硬科技”,不仅是建邺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响应南京市创新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未来,南京建邺区将吸引股权投资机构与更多优秀企业互动,打造优质创投环境,以成熟、包容、高质量的金融环境,让更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深度链接AI+硬科技等科创型企业。

来源:金鱼嘴基金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