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超长大促”静悄悄?LTV、AI、出海、即时零售是4个新战场

关注
疯狂褪去,价值浮现。2025年的双十一,或许正是电商行业走向下一阶段的起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剁椒Spicy(ID:ylwanjia),作者:亚娜,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下午刚在淘宝闪购买了一支口红,晚上聚餐时就涂上了——这是我今年双十一下的第一单。”一位北京90后白领用户这样描述她的双十一购物体验。

她并没有熬夜凑单,也没有等到11月11日。事实上,从10月9日开始,这场持续36天的超长双十一,已经悄然潜入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双 11 大促,现在真的还有必要吗?”

图片

10 月 16 日,资深媒体人易立竞在天猫双十一发布会上抛出了这个问题,台下坐着的不只是品牌方,还有即将在未来一个月里作出选择的数亿消费者。欧莱雅中国副总裁Ivy Li的答案是“有必要”。她把双11比作一场“年度大考”,认为消费者正在用真金白银为品牌投票。无印良品中国VP庄雅妙则观察到,大促期间会员复购率与客单价“逐年提升”,双十一已成为运营核心用户的“主阵地”。

但战场,早已不是原来的战场。

更长、更静、更智能——这或许是2025年双十一最真实的写照。当“官方立减”取代了烧脑凑单,当AI导购比你更懂你的需求,当海外消费者也能同步参与这场购物盛宴,双十一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转型。

图片

“我们不再追求爆单,而是追求精准。”一位参与过多届双十一的服饰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过去双十一是囤货逻辑,现在是需求逻辑。

具体而言,双11的周期拉长,规则简化。

今年双十一进一步提前到了10月初,10月9日各大平台的预售陆续开启,而截止日也最长延后至11月14日,再次封神“史上最长双十一”。

平台玩法侧集体化繁为简:小红书取消满减,改为“立减15%起”;快手投入30亿补贴,超20亿直补用户;淘宝、京东、抖音集体推行“官方立减”“一件直降”。

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双十一已经开始了。

部分带着购物需求来的消费者则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双十一玩法变简单了,“终于不用再熬夜算公式了。”一位消费者感叹,“现在打开各大APP价格写的清清楚楚,基本都是一件直降,官方立减,不需要在烧脑凑单了。”

忧的是优惠力度好像并没有变大。

图片

不止一位消费者表示,购物车里的东西全都涨价且赠品没变,算下来比去年还要贵。

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和品牌侧都指出今年双十一堪称“史上力度最大”。

在天猫2025双十一发布会现场,淘宝天猫市场部总经理暮珊表示,“今年天猫双11投入力度为历年最大。”她透露道,大促全周期发放500亿元消费券补贴用户,不仅天猫商品可用,开通淘宝闪购的品牌商品也适用双11优惠。

京东亦表示,双十一大促优惠力度低至1折,此外还有至高2111元的官方加补券包,以及京东金融提供的“百亿消费补贴”等作为加码补贴;抖音更是喊出了亿级现金补贴与千亿级流量、资源扶持;素来低调的拼多多则是延续了“百亿补贴”的常规打法;小红书也表示将投入亿级流量和亿元级规模的“宠粉券”给完成相应的直播和橱窗任务的买手,助力买手在双11期间将好货破圈。

李宁品牌表示,双11一定是全年最大优惠的波段;添可同样承诺,在大促季提供更好的价格、服务和商品体验。

动辄亿级的补贴到底补在了何处?事实上,在各大电商平台进入存量用户竞争阶段后,纷纷开始关注起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LTV)。一位平台运营人士透露:“我们更关注一个用户在5年、10年内的价值,而不是一次大促的GMV。

图片

当大促开始回归理性,对用户侧的精细化运营就被提上了日程。淘宝的88VIP、京东的PLUS会员,不再只是“打折卡”,而是深度运营核心用户的钥匙。

以淘宝为例,今年淘天的补贴力度大量倾向了以88VIP为代表的高质量消费者。淘宝平台总裁处端提到,“服务好88VIP,是今年品牌的核心增量。”当前,88VIP会员规模已达5300万。这部分用户有着数倍于非会员的消费力、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人均年度消费金额是非会员的9倍,贡献了头部品牌55%以上生意。今年双11,88VIP权益加码,消费券达500亿元,并延续618“无门槛直降9折”玩法,全年最优惠。

而针对3400万京东PLUS会员,京东在11.11期间也给出了多轮超3000元超级补贴的政策;新会员开卡,还能享0.1元兑换爆品、生活服务包积分翻倍等礼遇。

图片

“下午三点下单,四点送到公司。我当天晚上就穿着新鞋去跑步了。”一位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用户分享了她使用“淘宝闪购”的经历。

这是今年双十一“即时零售”成为标配的缩影:今年淘宝闪购首次参与天猫双十一,引入了折扣、千万免单红包等核心玩法。

据淘天披露,首批已有37000个品牌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覆盖苹果、华为、优衣库、迪卡侬等行业头部大牌。其中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预售首日在淘宝闪购成交与去年同周期相比增长超290%。

图片

“接入闪购后,我们的线下店成了‘前置仓’。”一位美妆品牌线下运营负责人表示,“用户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

京东秒送业务虽然相比低调,但也在试图借双11流量推动业务扩容,推出了“秒送好物低至5折”的活动。10月18日,京东秒送官宣了京东超级外卖日的活动,并请来京东潮流代言人张艺兴、京东寻鲜代言人雷佳音、京东新锐代言人刘宇宁等明星艺人助力宣传造势。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开启双11的同一天,京东物流发布公告称,将以2.7亿美元从京东集团收购从事本地即时配送业务的子公司,此次收购将有助于京东物流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我们在速卖通上的销售额,这个月已经超过了亚马逊。”一位主营硬盘的跨境商家透露。

在国内增长见顶的背景下,平台将成熟的电商模式复制到海外。

今年淘宝出海首次在20国同步启动双十一,推出5种语言版本,针对港澳实现“0门槛包邮”;此外,阿里旗下速卖通推出“超级品牌出海计划”,以“亚马逊一半成本”吸引品牌迁移。至少10个年销百万美金以上的品牌,在速卖通销售额反超亚马逊。

同样押注海外市场增长的还有拼多多,旗下Temu美国站于10月9日正式启动预热,以八折和八五折两档优惠,直接对标“黑五”。

“海外用户对‘双11’认知度越来越高,我们也在调整商品结构,主打高性价比和轻量化产品。”一位家居品牌出海业务负责人表示。

图片

当前AI万能搜为代表的导购工具已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广为普及。AI导购工具的意义在于,能帮助用户更加精准地分析需求,给出聪明的购买决策。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提到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家里既有猫又有狗的用户向“淘宝万能搜”询问称,家里的狗总去偷吃猫的豆腐猫砂,该买什么样的猫砂盆?而AI万能搜给出的商品推荐是一款全封闭式猫砂盆,只有猫能从顶部入口进出,这一产品设计完美规避了狗进入猫砂盆的可能性。“类似这种聪明的商品理解,没有AI之前是很难做到的。”凯夫表示。

这类“模糊需求”在过去难以被搜索引擎理解。今年,AI导购工具大规模落地:淘宝推出AI万能搜、AI试衣、拍立淘等6款工具;京东上线“AI对话”,支持比价、看趋势、筛评价;抖音推出“AI帮你挑”,多维辅助决策。

图片

从左到右分别为:京东、抖音、淘宝截图

“过去搜‘秋季外套’出来几百页,现在AI直接问我:‘想要防风还是透气?预算多少?’就像有个导购在身边。”一位95后用户表示。

当前一个普遍业内共识是,AI更有价值的应用是在B端应用,即平台对商家开放大数据运营,帮助其更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实现个性化营销等等。

今年双十一,AI在B端实现全链路覆盖:阿里妈妈推出“万相台AI无界”,支持人群运营、创意生成等场景;京东免费开放京点点、京小智等工具,覆盖作图、客服、直播;抖音借助AIGC生成种草内容,动态调配流量策略。

对于天猫来说,今年是第一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对用户行为序列长度的感知周期从半年延长至10年,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带动用户购买效率提升25%。

而京东在11.11惊喜开放日上也特别提到,今年是AI、大模型、机器人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将免费向商家开放京点点、京东玲珑和京小智等AI工具,覆盖作图、发品、直播、客服等开店全链路。

“我们80%的客服接待由‘京小智’完成,转人工率降了28%,满意度还提升了15%。”一位京东家电商家透露。作为京东官方智能客服核心产品,京小智5.0版本已经能实现客服接待、智能导购、客户质检的全链路能力,完成了从导购到主动增长引擎的关键转型,当前已服务超百万京东商家。

图片

AI数字人直播也是京东今年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当前京东全新“数字人4.0”能力已经能实现从直播带货到内容生成的全链路能力覆盖,解决了直播带货“优质主播稀缺、运营成本高”的行业痛点。“用AI数字人做凌晨时段的直播,成本只有真人主播的1/10,转化率却不低。”一位服饰品牌直播运营负责人表示。京东数据显示,其AI数字人已服务超3万商家,提供100余款主播形象。

巨量引擎发布的双十一大促营销案全面聚焦心智营销,在这套覆盖中秋、国庆、双11全节点的营销全景攻略中,从蓄水期 - 触达期 -突围期,AI技术也深度嵌入了其中。

在618期间,借助巨量星图的AI大模型能力,不少品牌生意得到了极大爆发。以高端运动品牌迪桑特为例,基于平台大模型能力的洞察品牌发现用户在跑步过程中,会更关注跑步时的“跑步不落单”、“跟着大部队跑五公里不喘气”、“景好心情也好”等情绪表达。并以此重塑了跑鞋场景心智,围绕马拉松、山野骑行等场景进行内容种草,匹配相应运动达人进行传播,输出了更具体验感和陪伴感的内容,最终将跑步人群渗透率提升了30%。

此外,拼多多在今年双十一依旧延续了务实策略,在AI布局侧相对保守,其AI应用主要集中在内部客服系统优化上,暂未大规模推进大模型及数字人等技术。

“这届双十一,更像是一场‘日常的高潮’。”一位从业多年的电商人士总结道,“它不再是一个突兀的节点,而是平台、品牌与用户共同构建的‘理性场’。”

在这场进化中,AI成为底层能力,即时零售重塑履约体验,出海打开增长天花板。而用户,也从“囤货者”变为“按需决策者”。

疯狂褪去,价值浮现。2025年的双十一,或许正是电商行业走向下一阶段的起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