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6G双线破局:鹏鹄物宇发布5G NTN卫星物联网“中国方案”,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关注
它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可行的科技普惠路径,更以实际行动将国家“天地一体化”的战略构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商业价值,开启了一个万亿级的增量市场。

政策共振:万亿赛道的战略窗口期

2025年秋,中国空天产业迎来了一系列标志性时刻。

在宏观政策层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指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便是将“航天强国”与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目标并列。此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表示,发展卫星物联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的密集落地,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卫星物联网,是商业航天+第六代通信技术两个万亿级市场的交叉点,并可以赋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其他万亿级市场,将从“技术探索”阶段,正式进入“商用落地”的爆发前夜。

在一系列政策与产业共振的背景下,一家名为鹏鹄物宇(SpaceIoT)的卫星物联网企业,于10月31日举办的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主会场,在江苏省省委领导的见证下,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5G NTN卫星物联网全球试验网,一时成为了业界焦点。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源表示,无锡作为“中国物联网之都”,也是中国商业航天新兴战略高地,在传统物联网+商业航天两个行业的加持下,一个新的物种,卫星物联网正在重塑天地链接、改变行业格局。鹏鹄物宇通过“重塑5G网络协议上天实现卫星通信跨代升级”和“重构地面芯片实现低成本芯片上星”两大核心创新,以一套低成本、高性能的中国方案,将卫星物联网的终端成本和资费降至接近地面网络水平。

目前,卫星物联网试验网已在海外服务多个规模化场景,为能源监测、智慧海洋、重型机械及无人机监测等领域提供全球100%覆盖网络,尤其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照亮了一条可行的科技普惠路径,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型赋能底座。这家公司正在用实际行动,将国家战略层面的“天地一体化”构想,具象化为触手可及的商业价值,开启一个万亿级增量市场。

核心能力:以5G NTN重构“天地链接”的技术底座

在广阔的地球上,仍有高达90%的区域缺乏地面网络覆盖,而传统的卫星物联网成本高昂,单个模组及年资费数千元人民币,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应用。

鹏鹄物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颠覆性重构,尤其体现在5G NTN技术的深度应用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上。这使其在技术上占据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卫星物联网长期以来性能低,成本高的痛点。

1、5G NTN试验网:中国方案的全球落地

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技术是3GPP组织为实现天地融合通信而推动的核心标准,被视为6G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鹏鹄物宇早在三年前就完成了全球领先的3GPP R17卫星物联网协议研发,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全国首套卫星物联网基带及核心网设备,并开通了卫星物联网全球试验网,为客户提供触手可及的卫星物联网网络链接。

目前,该试验网已经具备了全球灵活部署和服务的能力。依托国内外卫星基础,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一站式卫星物联网网络服务。

这种能力,首先体现在跨代升级上。鹏鹄物宇通过重构地面通信的基础协议栈,实现5G协议上星,实现了大容量,低功耗,低时延,低成本的网络特性,推动卫星通信的跨代升级。

其次是自主可控的属性。从核心的“天地物语”通信协议,到芯片、模组、终端设备,均实现了国内自主研发,这避免了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的风险,保障了中国方案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而最具颠覆性的则是低成本优势。传统的卫星通信终端和资费昂贵,主要原因是芯片和协议体系独立于地面通信。鹏鹄物宇充分利用我国5G产业链的优势,通过产业融合和重构的方式降低成本两个指数级,将卫星物联网模组价格从“千元”降至“百元”级别,未来3-5年,实现卫星物联网与地面物联网同价!

同时,通过联合运营黄金卫星频段,规避了自建星座的高昂成本和漫长周期,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财务成本。

2、产业链的“芯片上星”与产品矩阵

鹏鹄物宇深知,“卫星上天,产业落地”需要聚集中国产业链力量,抱团出海,共建生态。

为此,公司联合了紫光展锐、智联安、芯晟等国内芯片厂商,推出了4款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的5G NTN卫星物联网芯片。同时,与移远、嘉则等模组厂商合作,推出了卫星单模、天地双模、天地多模及高速率定制等7款模组,以适配不同规模化部署的需求。

在终端侧,基于自主可控的芯片和模组,公司首发了小型化卫星信使、卫星手表、卫星对讲机等8款终端产品,未来有机会将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从工业领域拓展到更广泛的行业和个人用户。

这种从协议、芯片、模组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使得鹏鹄物宇能充分依托中国完整的5G通信产业链基础,保障了其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未来的扩展性。“芯片上星”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为未来的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毫无疑问,通过复用5G供应链,鹏鹄物宇正在加速推动卫星通信模组和资费贴近地面网水平,为卫星物联网市场的爆发做好关键准备。

应用场景与落地案例:从“数字孤岛”到“万物互联”

卫星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彻底解决传统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数字孤岛”问题。鹏鹄物宇的5G NTN试验网,正在将这一价值转化为全球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和“一带一路”国家科技普惠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据悉,目前鹏鹄物宇的解决方案已经在20个国家落地,主要聚焦于重型机械、能源监测和应急救援三大方向。

例如,在重型机械领域,鹏鹄物宇已为国内多个头部重工客户在东南亚、拉美洲部署了重机监测系统,为石油客户、海外基建客户在非洲、中亚等区域提供车辆应急通信管理系统。

在能源监测领域,公司为偏远电表遥抄、杆塔监测、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监测、海上风电监测,提供核心资产的位置监测、设备告警和运营数据回传等服务,实现了全时全域的数据采集和设备监控,极大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并已在多个国家落地。

在新兴领域,应用则聚焦远洋互联和无人机超视距链接的需求。去年,鹏鹄物宇与印尼合作放共同推出了“全球海洋应用综合管理系统”,提供鱼讯下发、SOS报警和渔船定位监测等功能,助力全球智慧海洋发展。

此外,它也为低空无人机提供全球之眼,为林业、电力巡检等行业的无人机提供了地面电台无法触及的全域通信支持。目前,鹏鹄物宇卫星物联网产品可支持无人机搭载其卫星数传终端设备,可实现全球范围分钟级的数据采集,监测无人机坐标及速度等参数,同时支持航点下发,全程全时保障数据稳定回传与核心指令传输。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项目,例如中亚的车辆监测、拉美的物流监测,其通信保障已成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关键一环。鹏鹄物宇的网络及终端产品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保障了中国海外资产和人员的安全。这套自主可控的系统,有效支撑了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

同时,鹏鹄物宇也扮演了中国科技“走出去”的输出者角色,使得许多“一带一路”国家跨越式实现通信升级,直接享受到中国科技成果,以中国力量推动科技普惠真正落地。这证明,卫星物联网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实际价值的商业现实。

产业协同:发起全球应用产业联盟,构建天地一体新生态

万亿级产业市场的培育壮大,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与生态体系的共建共荣。在卫星物联网从 “技术探索” 向 “商用落地” 加速迈进的关键阶段,产业生态整合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鹏鹄物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国 5G 产业优势与卫星物联网发展需求,主动担当产业协同 “领头雁”,牵头发起 “5G NTN 卫星物联网全球应用产业联盟”,着力推动 “企业单点突破” 向 “产业协同共进” 升级,为天地一体通信体系建设凝聚合力。

该联盟由鹏鹄物宇联合国内卫星物联网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共同组建,成员涵盖智联安、芯晟科技、移远通信、嘉则、是德科技等芯片、模组、终端、测试设备领域重点单位,核心定位为以卫星物联网为纽带,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 “卫星 + 物联网” 天地一体新型解决方案供给体系,助力国家 “天地一体化” 战略落地实施。

联盟成立后,重点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攻坚关键技术,联合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搭建 “技术研发 — 产品落地 — 场景应用” 全链条协同机制,针对 5G NTN 卫星物联网协议适配、低功耗终端研发等行业共性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二是推动产业出海,依托我国卫星物联网全产业链优势,以 “一带一路” 沿线及东南亚、中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为重点,协同拓展全球应用场景,输出卫星物联网 “中国方案” 与 “中国服务”;三是降低产业成本,通过开放实测卫星资源、共建测试认证实验室、共享技术成果等举措,为联盟成员降低研发与商用落地成本,加速行业整体商用进程。

对于传统物联网设备企业而言,地面网络覆盖局限一直是制约其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瓶颈。联盟推动的 “卫星 + 物联网” 融合模式,借助卫星全域覆盖能力,帮助企业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为能源、交通、海洋、林业等领域提供无缝隙、全时段通信解决方案,助力传统物联网企业向 “全球化服务提供商” 转型。

从产业角色来看,鹏鹄物宇通过联盟搭建,实现了从 “技术产品提供商” 到 “产业生态构建者” 的升级。其开放核心技术与网络能力,将卫星物联网转化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用型基础设施,既为联盟伙伴开辟了增量市场空间,也为卫星物联网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形成 “龙头引领、多方协同、互利共赢” 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国家战略维度看,该联盟的组建更是我国布局 6G 发展的重要先手举措。“天地一体化” 是 6G 网络的核心应用场景,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全域覆盖与万物智联,而卫星物联网作为 “天地一体化” 架构中商业化落地最快、应用场景最广的领域,其产业生态建设与商用实践,将为 6G 技术迭代、标准制定积累关键经验数据。鹏鹄物宇通过联盟整合产业链力量,推动 “天地一体化” 战略从顶层设计向具体实践转化,培育引领行业发展的 “新型物种”,为我国在 6G 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前景:从高性价比连接到万亿级增量市场

在政策红利和产业协同的双重驱动下,卫星物联网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GSMA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20亿个物联网终端通过卫星接入网络。这一数字,是基于对企业级应用需求的调研,预计将为企业带来每年额外100亿美元的收入。

鹏鹄物宇认为,卫星物联网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连接”本身,而在于“连接”所催生的数据服务和行业应用。从地面物联网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每1元的连接收入就能带动超过10元的应用市场,包括了终端设备、数据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等。按照20亿卫星物联网的终端体量,其带动的终端设备、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将形成一个万亿级的增量市场。而低成本的终端和网络服务能力,正是激活这20亿市场的催化剂,最终带动后端“服务”的巨大价值的释放。

鹏鹄物宇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双市场驱动”和“四要素协同”。

双市场驱动指的是公司采取“国内+国外”并重的策略。国内市场依托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例如能源、环境监测等;国外市场则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低成本方案抢占新兴市场,实现全球化营收。

四要素协同则是指“技术+产品+市场+生态”的协同发展。在技术上,公司以5G NTN自主网络和“芯片上星”为核心壁垒;在产品上,提供从芯片、模组到终端的全系列自主可控产品;在市场方面,则通过试验网和生态合作伙伴,快速实现规模化落地。最终,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技术和产品作为底层驱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卫星物联网生态加速落地,形成高效运转的商业闭环。

据了解,鹏鹄物宇运用这套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化营收,摆脱了“纯技术公司”的标签。通过将终端成本和资费降至地面网水平,公司极大地扩展了潜在客户群,将原本属于小众、专业领域的卫星物联网,推向了大众化、规模化的应用。

不难预测,下一个十年,卫星物联网将成为中国科技出海的强大驱动力。

鹏鹄物宇的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治理的一个缩影。它以商业化的手段,解决了全球性的互联互通难题,将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图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从“商业价值”到“国家价值”的飞跃,鹏鹄物宇完成了关键蜕变。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