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作者:Sage,编辑:Panda,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还是喜欢红底。”
34个番茄广告出圈后,亨氏的一个负责人加了李丹。添加好友成功后,李丹和他说的第一句就是坚持他的“红底”。李丹是Heaven & Hell创始人,而Heaven & Hell便是此次亨氏番茄酱广告的创意代理商。

亨氏番茄广告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李丹对这个红底还是浅底,十分在意,为此还在小红书上特意发帖征集大家的意见。“三七分,大多数人支持红色。”李丹告诉FBIF。
执着的李丹,最近因为作品的出圈,产生了不少甜蜜的烦恼。
多年不联系的微信好友,突然先后恭喜他作品出圈了;群里一直没有交集的客户,突然一个个主动加了他;员工在小红书上的分享一条相关内容,从一天内赞点近6万,到后来快突破十万;突如其来的密集采访,排到了下周。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在运动员还没上场拼出自己的高光时刻时,亨氏的广告先破圈了。
全运会期间,亨氏的番茄广告出现在了广州的高铁、地铁、电梯里,凭借创意让不少过路的行人变成了广告的“自来水”。
广告中,34个番茄蒂(梗)化身运动员,以不规则的番茄蒂演绎出了不同运动项目的标准性动作。李丹在小红书账号中阐述了其中的理念,他们一共为这个广告设计了34个运动番茄梗,对应了全运会34个比赛项目。广告语是:“想赢的番茄都在亨氏里。”
“完全出乎意料!”对于这次作品的出圈,李丹多次感慨。
他确实没想到能获得这样的关注。截止11月11日22:00,小红书相关的官方话题#想赢的番茄都在亨氏里#,仅有33篇笔记,但浏览量已达了57.6万的。这还只是官方话题,还有很多“自来水”的广告安利笔记,获得了更多的浏览。小红书用户 @饭饭爱吃饭 发布的笔记,感叹亨氏广告用心,获得了7.7万的点赞和4000余条评论,广告创作者之一的 @Grunt 在小红书发布的笔记也获得了9.6万的点赞,近7000个收藏。
这个广告是Heaven & Hell在6月参加的比稿项目,他们最初为亨氏想了4个创意。但在比稿前一天,一度想要离职的00后美术指导李唯一(Grunt)提出了番茄梗的新想法。
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获奖无数的广告“老炮儿”李丹,一下子从当时略带抽象的草图中,发掘了其中的含金量。于是又用半天将它完善,第二天带去比稿现场,才有了后来出圈的34个番茄。
李丹对平面广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看来,大家对于平面广告都忘了一个根本问题——视觉,视觉是可以形成语言的。
借着这次亨氏34个番茄平面广告出圈的契机,我们找到了它的创作者——Heaven & Hell创始人李丹(Danny Li)。和他聊了聊这支“运动番茄”是如何从“赠品”转正,一个番茄把叶片“凹”出像人的造型需要经历哪些关卡,平面广告又该如何在注意力稀缺的流量时代保持竞争力。
“希望这个平面的番茄梗广告出现后,可以让大家冷静一下,觉得’哇,原来平面广告还可以这样啊。”看着平面广告越来越卷,李丹如此表示。

亨氏番茄广告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减):
01谈idea和极致:把叶片“凹”出像人的造型,这真的很难
FBIF:怎么想到“番茄叶像人形”这个idea?
李丹:这是一个比稿项目,整个周期大概有两个星期。我记得当时需要在周二提案,也就是说周一是最后一天。那时,我们已经把PPT做好了,开始做些整理工作。
这个时候,我跟团队里的00后美术指导说:“今天你别做其他事了,你对这个提案还有什么想法吗?不过现在有想法也来不及了,马上就要提案了。”
然后,他从手机里调出几张草图给我看。我看了觉得不错,就跟他一起花了半天,又是做动画,又用AI生成内容,大概做了三四页,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加进提案里了。
我们一般提案会准备好几个创意方向,这次比稿我们在此之前提了4个创意方向,加上最后这个就是5个。其实我们也不确定哪个更好,毕竟不知道客户关注的重点在哪里。所以我们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创意方向,希望有一个创意能被客户看中并采用。
我们的美术指导Grunt最初从手机里调出的草图特别丑,但你能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

Grunt当时做的草图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Grunt并非专业出身,学的是广告学,他之前比较擅长剪辑,原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之所以录用他,是因为他主动联系我,他说想来我们Heaven & Hell,即便不要报酬,当实习生都行。我年轻时也曾有类似想法: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在好的环境里做出优秀作品,比挣钱更重要。
他来了后,我发现他在设计方面不太在行,他也感受了压力。当时,我也不清楚他到底擅长什么,有一天,他突然跟我提出辞职。我有和他说:“你受了点小挫折就辞职,这样不行。首先,我说的这些问题是不是事实?其次,我也没让你走啊。”
他和我说,其实他是怕影响我,不想拖累我。第二天,他又和我说,不走了。慢慢的,在工作接触中,我发现他在剪辑、3D制作以及AI生成方面表现不错,于是就让他负责AI生成图的工作。后来,我发现他还很有想法。
FBIF:当时,您看到这个创意的草图,什么感受?
李丹:我看到就说赢了。
我和Grunt说:“你赶快去生成几个动画之类的。”我那合伙人坐在Grunt身后,因为他的电脑屏幕很大,合伙人直接看到了。他看完后,直接在我们群里说:“赢了。”
这里“赢了”不是说能让客户选择什么的,就是大家一致觉得这是个好作品。
FBIF:整个设计过程中,比较难的事是什么?
李丹:难就难在要在写实的前提下,把叶片“凹”出像人的造型,这真的很难。当你现在看到这个成品,可能会觉得“这不就这么回事嘛,我也能行”。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实很难。你看看Grunt画的草图,虽然看着是个人形,但那真的能算是叶片吗?怎么才能把它变成像人造型的叶片呢?这不是靠硬来就行的。
当弄明白如何将番茄转化成人形的设计逻辑,一旦跨过那道坎,就顺畅了。
当时我在网上搜了很多,想看看有没有人做番茄梗相关的内容。结果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都在玩这个番茄梗,但都没有做得很好。大部分做番茄梗的,要么是平面化、扁平化,要么就是造型无形,不讲究透视逻辑。还有人用真实的番茄梗去拼成人形,可看起来黑乎乎的,既不好看也不美观。
也就是说,做番茄梗的人确实有,但都没做到非常出色。虽然他们强行把番茄 “凹” 成一个胳膊的样子,但这只是一种比较艺术化、设计化的呈现。
所以我就想,这就是机会点,我要找世界顶级的 3D 公司来做。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等我们做完这个番茄创意,其他人以后就别想再做番茄相关的创意了,到我这儿就做到极致。
得花很长时间去琢磨,还要找到好的公司从视觉上提升一下,这样番茄的美术效果才能执行到位。接下来就是各种机缘巧合,客户选择在广州上线,还选择了地铁、高铁这类户外投放渠道,综合这些因素,才促成了这个广告的出圈。
FBIF:最初亨氏想做一个怎样的广告?
李丹:事件营销。我们当时是这么提议的,就是说你买其中一个创意,那个番茄梗我就免费帮你做,相当于是买一送一,搞个打折优惠。但客户没接受,没买这个。
FBIF:这是“赠品”?
李丹:这就相当于一个赠品方案的尝试。
我相信每个参与比稿的公司,都很重视遵循brief。什么叫on brief呢?就是听brief的要求,也就是听客户的话。大家都在想事件营销的点子,有的提两个,有的提一个,还有的提五个,但可能其中没有一家公司会附赠一个创意。
FBIF:这支广告收到了非常多的好评,不少人评价“超前、用心、有创意”,“回到广告最初的样子”。作为创作者,您觉得哪方面打动了观众?
李丹:如今我们看到的广告,大多是文案类广告,像户外广告之类的,上面写着一堆看似暖心的文案,实际这类文案比较泛滥。而且广告执行呈现出的画面也很粗糙。另外,还有一种广告,充斥着各种明星谐音梗,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只不过我确实没想到这次的广告能如此火爆。在做这个广告之前,我只是觉得它有意思,就想着用心把它执行好,然后广告投放出去,没想到就这么火了。如果非要问原因,那就是用心做广告,把每个画面和文案都做得简洁且细致,这样就行了。
FBIF:小红书上有不少用户自发分享,这种自传播对你来说是不是预料之内吗?
李丹:完全意料之外!我当时发朋友圈就很惊讶,平时就几个点赞的人,发了这个内容后点赞量居然有一两万。
FBIF:有没有哪个反馈或者评论让你印象深刻?
李丹:我没有特意去关注某一条。最大的感受是,几乎所有人都说好,这是大部分人的评价。
02谈battle和坚持:番茄一定要34个,底还是喜欢红的
FBIF: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个广告一开始是为“大学生运动会”准备的,后来变成“全国运动会”,这个变化对创意或传播策略有影响吗?变为全运会传播,是否是这个广告出圈的助燃剂之一?
李丹:绝对是。影响力方面,“大运会”相对“全运会”会弱一些。
今年的“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亨氏Global做了一个调研,和上海的亨氏提建议,提议在“全运会”期间做,这是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
FBIF:投放主要集中在哪些场景?
李丹:他们投放了广州体育西路(一度为中国人流量第一的地铁站)的广告位,还有高铁站的广告,以及电梯广告(梯媒)。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上海投放了,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广州。
FBIF:从大运会变更到全运会,你们是否重做了一些内容?还是在制作中期就已经决定要把它用于全运会的传播了呢?
李丹:一开始我们计划在成都做一个两分钟的动画,里面没有文本。后来和客户沟通,客户提出做个15秒的,我说15秒的效果不痛不痒,这样还不如做平面广告。
后来,打算单独做番茄的内容,做34个梗(番茄蒂),因为34个番茄对应34个项目。客户说做5个就行,不用做那么多。但34个是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的,不然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D制作草图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FBIF:在小红书的分享里,你们提到当时用AI试了很多版,但没有做出来。
李丹:做不出来,用AI生成了无数次,一点进展都没有。
AI生成的图片里,它的动作根本达不到你脑子里想要的效果,AI的偶然性太大了。现在这些是3D制作的,前面三张图是我们自己用3D做的草图,是给客户看的。

3D制作草图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最后一张图,是找泰国一家非常著名的3D公司帮忙渲染的。
番茄梗上的毛都清晰可见,这谁能做到呢?我们最初AI生成的小动画,那个番茄梗,像铁片一样,生成了无数次都不行。
那个东西,要是做出来客户可能也能接受,但这和广告出圈可没关系。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得把东西做好。

AI生成的广告效果视频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为了让客户选择这家(3D渲染)公司,我发了它们过去的作品,又是特地详细地向客户解释为什么选择它们。客户虽然认可了这个创意,但对于选择这家公司来制作,还是有疑虑。你得不停地去说服他。
但有的东西,还是需要专业的来。
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也就这样了。为了呈现番茄梗的动作,还要做到写实,着实费了不少脑筋。比如,一只番茄上的5个叶片,得让人能分辨出哪个是头,哪个是胳膊和腿,还得让它们看起来长度一样。
我们琢磨了很久,最后决定让每个“头”上的叶子折一下,就像弄了个发型。不管是甩着自己的发型、长辫,还是戴着帽子……还有一些梗,一旦离开了像自行车这样的道具,就得设计非常典型的动作,才能让观众猜到这是和自行车相关的动作。你别看现在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从无到有去构思并实现它,需要做大量的测试工作。

3D制作草图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FBIF:在小红书征求大家意见,到底是红色底好看还是白色底好看,您之前是支持红色的,在网友评论之后,有改变主意吗?
李丹:三七分,大多数人支持红色。
这个广告出圈之后,亨氏有一个负责人加了我。她加我之后,我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是喜欢红底。”
你知道为什么要battle红色底、白色底吗?
在小红书上,大家看到番茄时,一开始会觉得“诶,一堆番茄挺好”,但仔细一看,看到那些绿色的梗,就会觉得“诶,这里面有点创意”。
这就是浅色底色带来的效果,第一秒你没注意到梗,只看到番茄的原型。所以,如果未来参赛,类别有很多种,我这个作品会参加哪些类别呢?会参加美术指导类、设计类,还会参加跨部门制作类等很专业的类别。科班出身的人,在评审时看你的作品时,一定会看这个视觉呈现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让人看到其中的创意?

红色底版广告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03谈广告和文案:希望这个平面的番茄梗广告出现后,可以让大家冷静一下
FBIF:这次出圈后,有什么变化吗?
李丹:不管什么变化,你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现在很多人加我,热火朝天的,最后还是得回到一件一件做,并把它做好。而且也很难复制番茄这种创意了,这是不可能的。
FBIF:做了24年广告了,哪个作品是您最骄傲的?
李丹:在这之前,2011年,我是中国首位获得戛纳全场大奖的创意人,我也是唯一一位凭借3个不同作品都获得戛纳金狮奖的人。
辞职自己创业后,我的重心转移到如何以我公司的名义,帮助我的客户在国际上获得更多关注。到现在已经创业六年了,我甚至一度觉得未来可能不会再有像今天这样的案例,尤其是像之前那样的。
但这次又成功了,感觉像是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又让我激动了一把,我就想着又可以再坚持两年了。
FBIF: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品牌选择简单、直接、视觉轰炸的方式做地铁平面广告,或者在地铁做异形广告,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还是趋势所致?
李丹:这是内卷的结果。
现在很多广告的文案都写些共情、暖心的内容,画面有的甚至没什么图,就是一堆文案加一个牌子。还有的用谐音梗,有的还会请明星,基本上都是这类内容。
当客户审美疲劳后,就开始从创新媒介方面进行内卷,追求所谓“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大家都忽略了创意本身,没有人去想创意,想的都是形式。
希望这个平面的番茄梗广告出现后,可以让大家冷静一下,觉得“哇,原来平面广告还可以这样啊”。毕竟轰炸式广告太多了,如果只是偶尔有一个这样的广告,那还可以接受。但要都是那种风格,轰炸就成了基本模式,大家也就不看了。

亨氏番茄广告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FBIF:反其道而行之?
李丹:对,当所有人在做文案稿时,你就做美术,当所有人在做创新媒介时,你就做一个不创新媒介,不就反着来嘛?
FBIF:作为创意人,您认为当下的平面广告是不是确实更难出圈了?什么样的平面广告才能真正破圈?
李丹:我记得我上一次做出圈的平面广告,是快手非遗主题的三张图片,主题是“快手——手上的非遗”。
我想说的是现在客户做平面广告,一提到平面,大家都忘了一个根本问题——视觉,视觉是可以形成语言的。而我们现在很多平面广告配图没有文案,让人看不懂。大家都只注重文案,然后美术图就只是作为配图,这已经不叫广告了,更不叫平面广告。
平面广告是什么呢?它要有视觉表达,就是你的视觉要“说话”。而文案是用来点题的,不是用来解释画面的。

手上的非遗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文案是什么呢?文案要像金句那样,不要觉得原先的文案越长越好,因为用很多字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说明你对这件事本身就没搞清楚。
我们现在这个番茄创意“想赢的番茄都在亨氏里”,这就是一个有创意的句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能流传开来就是因为有创意;以前丰田那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也是一句话的创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