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变形”后,月销2万台,AI玩具走到分岔路

关注
是盲目下的跟风还是判断后的选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来源:AI无象限(gh_038acd4f5b63),作者:Lainya,编辑:殷观晓,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今年 6 月,AI 玩具赛道上热度很高的“芙崽 Fuzozo”(下文统一简称 Fuzozo)正式上线京东开卖,这个毛绒绒的挂饰吸引不少消费者,目前 Fuzozo 在京东 AI 玩具热卖榜上位列第二,据商业观察媒体“豹变”调查到的数据显示,Fuzozo 的月销量可达 2 万台以上。

9 月,一款挂饰状的 AI 陪伴机器人 Eiliko 在 Kickstarter 上结束众筹,最终收获约 4700 人支持,筹得约 60 万美元。

10 月,专注于 AI 陪伴领域的硬件品牌灵起科技 LIVING.AI(下文统一简称 LIVING.AI),突然更新了官网的产品宣传图,新增产品的形态同样类似挂饰。

从左至右依次为 Fuzozo、Eiliko 和 LIVING.AI 新品预告图|图源京东、Kickstarter、LIVING.AI

Fuzozo 走红后数月内,连续有 AI 玩具品牌推新,而大家默契地选择了挂饰形态。某个赛道扎堆跟风并不少见,但还不错的成绩下,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是“挂饰”?相似动作下,是赛道选手的趋同跟风,还是判断后的选择?

同样的路径选择?从桌面到身边

据企查查显示,上述 3 款 AI 陪伴挂饰产品分别来自上海珞博智能 Robopoet、深圳注能科技 Energize Lab 和深圳灵起科技 LIVING.AI。巧合的是,这三家公司在起步阶段,都选择将桌面机器人作为自家首款产品。

. Robopoet-Fuzozo:

珞博智能成立于 2024 年,首款产品 Sunday 官方定位为 “AI 潮玩”,宣传称产品形态支持桌面、地面、可穿戴的三合一场景。Sunday 高约 15cm 支持语音聊天、表情识别、长期记忆和性格养成等功能。从官方介绍来看,与其后来的明星产品 Fuzozo 相比,Sunday 除了没有“碰一碰”加好友的社交功能、外观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设定几乎均被 Fuzozo 延续。

珞博首款产品原型机代号“Sunday”(左),未正式上市售卖,现官网显示为生活助手 Robohelper;后推出 Fuzozo(右,最初亮相时名称为“Fuzzoo”)|图源公众号 Robopoet 珞博智能. Energize Lab-Eiliko:

注能科技成立于 2019 年,在 Eiliko 上线 Kickstarter 之前,还有一款桌面陪伴机器人 Eilik( 后续新品名仅在后面加了个“o”) 在 2021 年时筹得约 77 万美元。Eilik 配备传感器,可识别用户的接触动作,通过显示屏的面部表情做出情绪反馈,支持对话、计时、游戏互动等功能,多个设备还能联动。

今年 Eiliko 上线,乍一看就是 Eilik 的缩小版,新品高度减少了 5cm,在挂饰形态的基础上,增加模块拆分的设计,以实现 Eiliko 的换装功能。功能方面,则在对话功能中加入了 AI 技术支持;并增强社交属性,不同的 Eiliko 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亲密度也会提升。

从左至右依次为 Eiliko 和 Eilik 对比图、Eilik、Eiliko。Eiliko 还采用了“一生一次”的配对机制,一旦配对成功,不可解绑。其头部可与身体拆卸,更换不同的搭配。|图源 Kickstarter. LIVING.AI-HICOCO:

灵起科技成立于 2020 年,首款产品 EMO 同样为桌面机器人,支持对话、拍照解疑和日程管理等功能;配备多个传感器,可通过面部显示屏和多轴关节,表现情绪,以回应用户的语音指令和触摸。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EMO 对用户指令的理解能力也会提升。

后推出 AIBI,定位口袋机器人(也可搭配挂绳佩戴),支持人脸识别、拍摄、语音问答和日程管理功能。在这一阶段,LIVING.AI 已经明显在缩小机器人的体积,增强其便携属性。AI 挂饰,被大家熟知的是 fuzzoo,但随身携带的形态,应该是 LIVING AI 的口袋机器人更早在探索。

而对于最近官网突然更新的首页产品图,LIVING.AI 在预热活动中表示,新品 HICOCO 可能是“EMO 和 AIBI 的惊喜补充”。按照前代产品从桌面到口袋,体积逐渐缩小的发展趋势,加之目前释出的预告图来看,HICOCO 很有可能也呈现挂饰形态。

左图上分别为 EMO 和 AIBI,下为官网首页更新的产品图。|图源 LIVING.AI

而看 AI 玩具厂商们的统一转向,除了“挂饰”形态,潮玩属性特征明显。

Fuzozo 和 HICOCO 选择了亲和力高、吸引人的毛绒材质,而 Robopet“芙崽”更名也恰巧发生在 Labubu 爆火后的 2 个月内;Eiliko 支持换装,并且在售卖形式上采用了潮玩中典型的“盲盒”模式。

不得不说,厂商们可能在“拿捏”年轻玩家的心理,但泡泡玛特爆火的确让创业者们看到了情绪价值的价值。

受众方面,Robopoet 的创始人孙兆治曾明确表示,Fuzozo 的目标受众为年轻女性;Eiliko 宣传图中大量的服/包搭配元素,和“一生一次”的配对机制,显然将年轻用户和情侣们为视为核心受众。LIVING.AI 旗下的 EMO 和 AIBI 受众年龄则范围更广,而 HICOCO 的受众群有待正式发布后观察。

缩小的 AI 陪伴, “被看见”后的社交转向

从上述厂商迭代产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从早期“桌宠”到近期的“AI 挂饰” ,实用性的基础功能几乎没有变化,和 2021 年就已经上线众筹的 Eilik 几乎没有差异,更多是得益于 AI 技术的发展(如模型能力的提升、长期记忆的改善),升级体验。

也就是说,虽然 AI 玩具在 2025 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但其实与 4 年前来说并无二致。年初的很多 AI 玩具销售后遭遇的退货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验可能还未达到用户预期。

但 Fuzozo 上线后的成绩以及多家厂商的集体跟风,刚好其实和我们在 AI 陪伴软件这条赛道上观察到的趋势一样,大家正在尝试走出一个“误区”,以 AI 去陪伴人类。

这一波的核心变化,“挂饰”形态,除了以潮玩属性给了年轻人一个喜欢的理由,更通过挂饰形态,让这种喜欢,可以被分享和看见,即增加 2 个 AI 挂饰玩具相互遇见的概率,将玩具价值从单纯的 AI 陪伴人,变成 AI 随时陪伴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

在种草平台上,能看到不少购买了 Fuzozo 的消费者寻找“家长”想要交友,或分享自己通过 Fuzozo 线下“面基”的经历。笔者身边购买了 Fuzozo 的朋友表示,对她而言,目前 Fuzozo 的陪伴属性还是大于社交属性。使用社交功能的可能性和用户自身性格也有关系,比较内向的朋友表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同好”并不会主动提交友,但如果有人问起,她也很乐意尝试碰一碰交友的功能。

朱啸虎将 Fuzozo 作为包挂,在社媒发布交友帖(左);有用户同时购买了 Fuzozo 和 AIBI(蓝框中)|图源小红书

Kickstarter 上,同样能看到海外用户们对社交功能的高期待。以 Energize Lab 的两款产品为参照,在 Eilik 的众筹阶段就有不少用户留言希望能增加其社交互动的相关功能;推出 Eiliko 时,用户们对其亲密社交的属性也都抱有很大的期待。

同时,从 Eilik 到 Eiliko,Energize Lab 的设定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原本,2 个 Eilik 之间就能实现设备联动,使用者是同一个人;而在 Eiliko 中,无论以“亲密度”为主要指标的社交功能还是“一生一次”的配对机制,背后的使用者通常是不同的人。

Eilik 和 Eiliko 的评论区|图源 Kickstarter

Energize Lab 曾分享道,在 Eilik 发布后,团队发现,Eilik 作为桌面机器人的使用范围远不止于桌面,有大量用户带着 Eilik 去咖啡厅、海滩,甚至挂在旅行包上环游世界。

Eiliko 的诞生背景|图源 Kickstarter

此外,AI 玩具们集体转向“挂饰”后的价格变化,貌似也便于推动行业往前一步,做市场验证。

Robopoet 旗下 Sunday 未正式售卖,Fuzozo 售价 399 元(目前“双十一”券后价约 300 元出头),在 AI 玩具中属于可接受度很高的价格。Energize Lab 在 2021年发布的 Eilik 超级早鸟价为 100 美元(约 710 元),今年推出 Eiliko 时,超级早鸟价直接对半设为 50 美元(约 355 元)。LIVING.AI 的 HICOCO 虽然还未正式发布,但从 279 美元(约 2000 元)起的 EMO,到 249 美元(约 1800 元 的 AIBI,产品价格显然也在降低。

写在最后

据商业观察媒体“豹变”报道,曾在经纬、光源资本等投资公司工作,NLP(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出身的 AI 领域投资人 Vivian 曾强调,AI 陪伴不是单一产品,而是要围绕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设计场景。现在很多团队只盯着“陪伴”两个字,却没搞清楚“谁需要陪伴”、“用什么陪伴”、“在什么场景下陪伴”。而这也成为了 AI 玩具厂商变现难的核心原因。

上述选择做“AI 挂饰”的玩具厂商们,都经历了从桌面机器人到随身设备的选择变化。这种一致的转向,实际上反映了 AI 陪伴硬件厂商们正在调整思路,以年轻用户为核心受众,以“挂饰”形态实现更高频、贴身的陪伴场景,但最终目的可能还是“用 AI 吸引人来陪伴人”。而对于新路径的尝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AI 挂饰们的后续发展。

参考资料:

1、朱啸虎们押注的 300 元 AI 玩偶,先得跑赢「退货潮」-豹变

2、养「AI 宠物」一个月,我发现这门生意充满泡沫-硅基研究室

3、不做“AI 陪伴”的机器人,再融数千万-AI 无象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