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类O2O也有大作为

关注
我们在谈O2O的时候,最直观想到的就是,把商家和消费者做最优化的对接。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需求存在于个体之间。而满足用户刚需的C2C类O2O可以解决B2C类不易涉足的生活领域的难题。所以,同样有大作为,大空间。

  互联网打破曾经的虚拟,最终服务于线下,并与线下充分融合是O2O的使命,其发挥空间巨大,且都依赖于变革力量的推动。而这种推动,需要理论先行,用毛主席的话说,是要先有主义。

  此间要谈的主义是:O2O也可以分为B2C、C2C等属性类别,而其中C2C类O2O也大有作为。

  我们在谈O2O的时候,最直观想到的就是,把商家和消费者做最优化的对接。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需求存在于个体之间。而满足用户刚需的C2C类O2O可以解决B2C类不易涉足的生活领域的难题。所以,同样有大作为,大空间。

  在传统领域,个体之间的供需关系对接往往由“中介”机构完成,或者个体之间通过某些传播方式,比如熟人介绍,张贴小广告等方式实现对接。作为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把传统线下“中介”替代为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线上“平台”。那么这种线下C2C就有了用O2O方式对接的前提。

  我们可以例举很多C2C需求,比如实物交换、闲置房出租,钟点工、月嫂、家教、拼车、陪护,美容师、装修、维修师傅、营养师等靠个人技术提供的服务,委托办事,代办证件、罚款、交款等等。而且,这一类需求,往往呈现出刚需特征。但因为对接双方彼此间存在供需信息不通畅问题,尤其是信任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人们往往会颇费周折的采用其他方式将就解决。

  很显然,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信息不通畅的问题。那么,信任和安全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淘宝等电商平台的网上信用体系(包括收取保证金)、评价机制,以及网络实名认证等解决方案已经给了我们有益的借鉴。

  C2C类O2O平台同样可以在线上建立信用和安全保障机制,而且信息保存完善,随时可以成为供需双方选择决策时更可靠的依据;一旦发生纠纷或者事故,平台保存的认证信息、交易凭证信息也为调查处理提供了更多有效可靠的信息。传统的中介方式反而因为难以规范性操作,且往往偏向于供方立场而非居间中立立场,更容易出现信任和安全危机。因此,O2O方式比传统方式可以实现跨越式进步。

  在移动互联网盛行之前,虽然有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平台,但显而易见,他们所解决的问题的仅限于供需信息对接。

  如果要上升到O2O层面,就必须为双方的交易过程服务,必须解决双方诚信、安全交易的问题。淘宝借助支付宝非常好的解决了交易信任和安全问题,最近58同城与阿里结亲,变成了阿里58同城,应该就是要赶O2O这趟班车了。

  笔者最近也设计出一套用于拼车的APP应用解决方案和运营模式,目前已开始物色合适的技术合伙人。

  对于拼车项目,最初是因为发现了这样一个潜在的刚需——每天朝九晚六的出行时,马路上都是赶着上下班的私家车,几乎每一辆都只有驾车人。

  一面是占道近10平方米的车空着几个座位,一面是拥挤不堪,长龙般堵车的道路,让人明显感到,空载的私家车对道路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如果能让车上多坐几个人,就能减少上路的车辆,一定会是交通史上的一次进步;另一面,很多搭车人疲于赶、挤公交地铁,忍受堵车的煎熬,乘坐公交地铁不方便时,还得伤脑筋费一番周折;开车人要负担较高的养车用车费用。而拼车可以大大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必然有大作为,大市场。

  在设计方案时,笔者同样是力求更好的解决几个核心问题,包括:拼车双方的安全和互信问题;如何提供最简单、方便、快捷的方式,实现随时随地拼车;如何做到只服务于纯粹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拼车,杜绝非法营运乘虚而入,规避政策风险;设计出靠谱的盈利模式,做到有人用就有收入进账,实现自我发展,跳出互联网只砸钱拼市场,不论收入的怪圈。

  当解决了以上提出的核心问题,笔者还发现了两点好处:C2C类O2O只有用户,没有商户,不需要分散我们的精力,推广上更容易,作为O2O的入口有先天的优势;C2C类O2O项目附带了社交的功能,而且是在解决本地化的双方需求的过程中,为陌生双方创造相识相知的机会,有别于纯粹的网上交友那种无中生有的生硬社交。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讲,C2C类O2O服务是可以让社会更集约化,更和谐,更美好,因此必然大有可为。

(来源:创业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创业邦-创业吧|0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