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市之路更跌宕起伏的是其背后故事。
播客所蕴藏的能量尚未完全迸发
据港交所文件,喜马拉雅控股今日再次递表港交所。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喜马拉雅曾于去年9月13日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书。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2.68亿,包括1.16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5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收听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财务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人民币58.567亿元;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年内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9.248亿元、人民币28.821亿元及人民币51.06亿元。
喜马拉雅为什么难盈利,天花板在哪里?
每家准上市公司都有各自的焦虑,喜马拉雅的焦虑比其他公司的焦虑似乎要大一些。
9月13日,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作为相对冷感的内容媒介,在线音频想要获得关注自然需要付出更多成本,而这也正是喜马拉雅成长的代价。
“耳朵经济”第一股终于要来了!
1940 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试验广播开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港交所官网显示,9月13日,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喜马拉雅平均总月活跃用户达到2.62亿。同时,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
面对短视频平台等强势竞争对手的高歌猛进,作为一个仍以相声、评书、有声书为主要消费内容的在线音频平台,眼下的喜马拉雅还在河里摸石头,距离安全还远。
前有荔枝、蜻蜓等老对手虎视眈眈,后有巨头、国家队蓄势待发,头部企业喜马拉雅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吗?
喜马拉雅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网络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自身商业模式尚未跑通、口碑越来越差、巨头入局竞争,可以说,喜马拉雅正处在一个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下,即便能够在港股上市,怕也只会是如履薄冰。
2021年,长音频被“予以厚望”。
央行重磅发声:支付市场垄断不仅蚂蚁集团一家,采取的措施会推行到其他支付服务主体
自2020年疫情以来,“耳朵经济”热度提升,但从账面看,各家公司的业绩却并没有明显起色。
千呼万唤始出来,频频被传上市的喜马拉雅终于要在美股上市了。
流血的不止是变法,也有上市。
喜马拉雅等玩家能否成为最终的幸运儿?
客服微信: cyzone2019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