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手机厂商集体涨价?小米功过如何论?谁是下一个倒下的巨人?

关注
手机的世界,真是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又是一年MWC,

傲骄的苹果依旧不屑参加,

不过这不妨碍其它各大手机厂商使尽浑身解数争奇斗艳。

以前是比配置,比跑分,

现在都开始比赛砸核桃了。

......

今年是iPhone诞生10周年。

毫不夸张的说,乔布斯用它改变了人类的交互史,决定了人类科技未来的一个走向。

然而十年过去,

  • 苹果已经不是当初乔布斯的那个苹果,

  • 三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高大上的三星,

  • 诺基亚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统天下的诺基亚。

五年过去,

  • 小米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令人发烧的小米,

  • 华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望小米项背的华为,

  • 哦,对了,蓝绿机倒还是当初那个厂妹机。

这几年,手机厂商们究竟怎么了?

大厂商势微:

  • 没了乔布斯的苹果找不到出路,市场份额下降,被指创新乏力;

  • 上一刻还在与苹果分庭抗礼的三星,突然就倒在了一片爆炸声中,再加上掌门人行贿被捕雪上加霜;

  • 昔日霸主诺基亚倒下了又回来了,却只带回一片片核桃皮,漫天飞舞.....

  • 曾作为互联网思维启蒙者的小米快被自己开创的饥饿营销饿死了;

  • 在小米鼓励下,民族企业华为趁此崛起了,

  • 不过最大的赢家却不是它,而是厂妹机OV!

还有几家打酱油的:

  • HTC没落了

  • 摩托罗拉沉寂了

  • 联想基本没戏了

手机的世界,

真是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三星掌门人被捕

没落与涨价

除了手机厂商的没落,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

——3C产品开始集体涨价!

  • 魅族涨价了,

  • 小米涨价了,

  • 据说iPhone8也将达到近万售价。

  • 华为与保时捷合作的Mate 9价格更是达到惊人的8999元,赶上苹果了。

实际上表面一派繁华的涨价背后暗潮汹涌——手机乃至整个3C行业将迎来一次倒闭潮和大洗牌!

以前手机厂商都在打价格战,比谁家的手机便宜,为什么现在都开始争相涨价了?

“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导致红米4和4A的成本剧增,之前指定的零售价已经严重低于产品成本……”

——元器件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这是小米涨价的理由,也是所有终端厂商涨价的理由。

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如此强调利润的重要性:

终端必须要有利润,利润一定要有现金流。

我们没有绝对地排除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绝对肯定化,而是实用主义心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武器’。我只有一个思维——利润。

我们说“以客户为中心”,看到客户口袋里的钱,但是我们取之有道,合理地赚钱。

你们说要超越苹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润和服务水平上超越苹果,而不是销售台数。所以公司EMT会议给你们终端订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内,服务水平赶上苹果,利润率赶上OPPO/VIVO,这样我们就很满意了。

“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

谁讲一次就罚100元!

周鸿祎在之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

“360手机之前被人带沟里去了,之前一直鼓吹性价比,后来卖一台亏一台。”

——虽然国内手机市场看上去非常繁荣,但是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据2016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数据来看,

全球智能手机的总营业利润为 94 亿美元。

苹果的营业利润就高达 85 亿美元,

占了全球智能手机产业营业利润的 91%。

国内厂商华为 、vivo、OPPO 分别排在第 2 到 4 名,

利润占有率分别为 2.4%、 2.2% 、2.2%,

除了以上品牌之外的其他厂商,利润占有率仅为 2.2%。

所以说,本来就无任何利润可言的手机厂商遇到元器件厂商涨价的逼宫,

已经到了不得不涨价的地步,否则生存堪忧,谁又甘愿一直亏损下去?

行业将迎来倒闭潮,小手机厂商面临灭顶之灾,千元机将成历史!

元器件成本上涨又意味着什么?元器件生产供应有限,只能优先提供给订单量多的大厂商,

那些小厂商自然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说他们面临着灭顶之灾也不为过!

手机市场价格战的红利已经接近结束,

届时曾火爆一时的千元机概念将成为历史,就像当初的千团大战,

因为千元机这个概念本身和团购大战一样,只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但手机这个行业本质上是技术创新的领域,

要的是硬件的创新升级,软件的匹配和优化,

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价格一降再降,

除非你能像Oppo、Vivo一样把广告和实体店砸到全国各地二三线城市,

——前提是有钱砸。

现如今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摆脱国产手机低质、便宜的帽子才是正途。

墨菲定律的魔咒失效?

小米开创的互联网手机低价模式功过如何论?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摩尔定律已存在了50年之久,业界也有不少声音说这个定律已经到头儿了!

就连它的提出者戈登·摩尔都表示:摩尔定律只能再生存5到10年。

据了解,芯片制造厂商的成本每4年便会增加一倍。

他们以不断增加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为目标,

但是芯片生产设施的建造会十分昂贵,

而更小、更便宜的处理器的使用还在不断增加。

从另一方面讲,手机定价的权利并非全部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

而是在上游产业链,芯片制造商手里。

以前的高通、三星还可以忍受手机厂商的低价策略,

但是长此以往肯定不堪重负。

而如今,在国产手机中,拥有自主芯片的华为已经崛起,

而小米也开始了自主芯片之路,

或许这也是小米此举的缘由所在——

从上游产业链开始变革。

说到小米,

雷军开创了互联网手机的营销模式,

也是千元机的“始作俑者”,

当初雷军提出的互联网思维、飞猪理论、七字诀等被业界奉为圭臬,

也曾被业界尊称手机行业的革新者,

不过五年过去,如今的小米深陷销量下滑的困局,

有人质疑它究竟是手机行业的革新者还是搅局者?

低价策略是不是阻碍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创新?

就像周鸿祎所说的,雷军是不是把所有人都“带坑里去了”?

其实功过我们已经没必要再去辩论,

至少短时间内,手机价格战是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实际利益的,

也为其他手机厂商带来了鲶鱼效应,加速了竞争。

未来,有了自主芯片技术的小米或许能摆脱价格战泥潭,

并最终成为颠覆行业的力量。

在诺基亚之后,谁是下一个倒下的巨人?

在苹果之后,谁又能成为下一个崛起的霸主?

成功的故事大抵相同,失败的故事各有各的悲惨。

其中有不少手机厂商,我们曾经眼看他起高楼,又眼看他楼塌了。

没有一家企业能保证基业长青。

崛起不容易,失败却很简单,

上一刻还如日中天,下一秒就虎落平阳。

所以,苹果着急了,三星着急了,小米也着急了,华为着急了——他们都害怕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巨人。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