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滴滴和ofo们?

2019-08-24
“也许就是你。”

280f227e9b66c2bcb094c0449c5f36fa.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投资家网 ,作者飞碟瓜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纵观这十几年来的互联网创业史,几乎所有的创业风口都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式命运。风来之时蜂拥而上、风停之时一地鸡毛。

若论这几年最火热的创业概念,非“共享经济”莫属。在这个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享受的美好蓝图里,似乎你什么东西都不用买,出门上班、滴滴一下,中午饭点、美团一下,下班骑行、ofo走起,周末游玩、来辆共享汽车.......

而在诸多共享经济领域中,共享出行的发展最令人瞩目。网约车行业的滴滴,共享单车的摩拜及ofo,想当年那可是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投资的对象,据说共享出行最火爆时,企业收不收你的钱都成为了划分投资人“三六九等”的标志。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然而当风停了,猪也会被摔死!现在,这个昔日最火热的风口,终于迎来了风停时刻。

曾经无限风光,如今一地鸡毛

1.市场增速放缓,死亡潮开启

自2015年开始,共享出行市场开启了大跃进式的野蛮生长。首先是网约车行业,既有互联网公司,如滴滴、快的、uber,又有传统车企,如上汽、首汽;然后是共享单车行业,摩拜、ofo打响发令枪后,越来越多的新公司加入战局,一时间满城尽跑五彩单车,以至于有段子调侃说,接下来共享单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颜色不够用了;共享汽车的赛道也是非常拥挤,500多家企业加入战局。

然而,在经历了几年的狂飙突进之后,现在共享出行市场的增速却是严重放缓。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曾一度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但据最新报告,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

其实,就我们的切身感受来看,也能感受到共享出行“死亡潮”的来势汹汹。满大街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现在只剩下了哈罗单车、青桔单车、美团单车,还有一个ofo半死不活;共享汽车也是一家连着一家倒,麻瓜出行、巴歌出行......就连国际巨头奔驰的共享汽车也玩不转了。

看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坟场,可真是触目惊心。

2.资本市场转冷 烧钱游戏玩不动了

共享出行的烧钱程度,即使在以烧钱闻名的互联网圈也是令人发指。一边是疯狂砸钱做广告、一边是疯狂烧钱投放补贴,好像钱多的都花不完。

网约车龙头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从未盈利,更是在2018年巨亏109亿元。最早玩家易到更惨,被乐视拖下水之后身负巨债,连司机的收入都扣下提不出来。共享单车更不用说了,据媒体统计,共享单车行业烧掉了至少250亿的融资。250亿已经是天价了,但共享汽车烧的钱更多,2017年一年,共享汽车就得到了764.59亿元的融资。

都说中国股民具有“群羊效应”,看涨时一窝蜂地买,看跌时恐慌性地卖。资本市场何尝不是如此?风口时期挤破脑袋地给企业送钱,风停之时“白送都不要”。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共享出行融资规模从2017年的1072亿元到2018年的419亿元,规模下降了653亿元,降幅高达61%。

3.负外部效应凸显 影响公共利益

步子跑得太快,就容易丢了鞋子。这些企业们光顾着扩大规模,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却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

比如网约车滴滴,为了推自己的顺风车业务,不仅丝毫没考虑配套安全能力的建设,还邪恶地在顺风车中加入一些令人想入非非的“社交元素”,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最终酿成大祸。2018年5月6日晚上,河南郑州一位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结果惨遭杀害。事情过去后仅仅3个月,浙江乐清一个姑娘白天乘坐滴滴,结果被杀害。

共享单车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安全问题,但是其大规模的过量投放却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负荷。粗制滥造的单车,沦为了街头巷尾的金属垃圾。

据测算,到2020年,将有至少1000万辆共享单车面临报废,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和土地资源,还将产生数十万吨的固体废物。更不用说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本是为了方便“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却成为了阻碍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大元凶。

种种乱象下,曾经被捧上天的“创业明星”,现在被狠狠地摔到谷底。提起共享出行,人们想到的一是泡沫、二是麻烦。

就算看不惯它,但也离不开它

但,我们真的不需要共享出行,真的不需要滴滴和ofo们了吗?

前几天,关于滴滴和美团收罚单的事情刷爆了朋友圈。8月14日,上海交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批罚单,100多张,全都是针对网约车的。其中滴滴一家,在7月就被罚款了550万元。而且,若是滴滴、美团等“拒不整改”,继续为无资质的车辆派单,交通执法部门可能对它们作出下架APP、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等处罚。

与此前顺风车事件后众人对滴滴的枪口一致、口诛笔伐不同,这次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滴滴们。

大概是因为,虽然人们曾经痛恨滴滴,但最终发现自己离不开滴滴。

顺风车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群情激愤,不少人高呼“卸载滴滴”。在众人的怒火和上面的压力下,滴滴顺风车业务彻底停摆。不仅如此,2018年9月8日至9月15日滴滴还暂停了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专车、豪华车服务,进行整改和反省。

滴滴消失第一天,人们发现自己遇到了大麻烦。没有了网约车,出租车漫天要价, 强行拼车拒载, 黑车暴增。

夜幕降临,想要回家的人们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叫车回家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打不到车了,即使加价也没有车接单。

但叫不到车并非因为无车可打,大量的等车人群旁边就停着出租车,不过这些“正规司机”们此刻却是坐地起价,以前只要50元的路程、现在能加到200元,一口价、不打表,不仅价格贵到离谱,而且连行驶轨迹都没有,这难道就能比原来的顺风车安全了?!

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虽然令人恼火,但对于城市居民而言,1-3公里的路程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太远,要是自己买辆自行车还得担心无处不在的小偷,还是一辆共享单车来最合适。而对于那些没钱买车或者不想买车的有证一族而言,想开辆车自驾出行时,共享汽车就能派上大用处。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限号限行政策日益严格的当下,共享出行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有了它们,你无需浪费大量的钱用以买车、维修、保养,也无需为开车出门之后在哪儿停车而烦恼。中国汽车汽车工程学会测算,共享出行总成本仅为私家车自驾出行的67%,其中时间成本仅为11.6%。

因此,共享出行必然是大势所趋,你会渐渐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中金公司预计,到2025年,接近三分之一的出行需求将由共享模式完成。

如何拯救滴滴和ofo们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共享出行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是因噎废食,而是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如何让它们更好的发展。

1,产品:速度上来了,质量也要跟上

自从顺风车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大家都很明显地能感觉到,滴滴变了。更加重视安全、更加重视人性。

柳青说事件发生之后自己和程维两个人在办公室里抱头痛哭了一场。虽不知是真是假,但的确可以看到滴滴拿出了真金白银投入在安全方面。2019年滴滴预计网约车安全投入将超过20亿元,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并在产品上做了不少改进,为司乘双方客户端添加“一键报警”功能、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安全”频道、“未成年人乘坐滴滴需由监护人陪同”的提示等。

共享单车也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改观,过去企业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往往会牺牲产品质量,导致“十辆单车九辆坏,还有一辆骑不快”。但现在的共享单车质量明显上了一个层级,车容美观、骑行省力,而且改变了过去饱受争议的现金押金模式,纷纷采用了信用免押。

2.盈利:赚投资人的钱,更要赚市场的钱

共享出行被人诟病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它的融资依赖症,除了不断吸血之外毫无自我造血能力,一旦资本市场“断奶”就无法存活。但是现在这一局面已经有所改观。首汽约车、神州优车等网约车平台均已实现盈利,与过去的烧钱补贴打法不同,它们走的都是通过高品质、专业化的服务来实现产品高溢价的路线。

共享单车中,哈罗单车宣布自己也已实现盈利,靠的就是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来控制成本。其实共享单车本身的确满足风投眼中“好生意”的“高频刚需”特点,用户规模很大,只要不打价格战、只要控制好成本,按半小时1元钱的收费来看,是可以实现盈利的。而尽管外界不看好,ofo也一直在艰难自救,拓展自己的盈利方式,贴广告、发软文、搞电商,甚至还与P2P公司合作,希望能从资金泥沼中走出来。

3.社会:关乎国民素质的考验

当然,要拯救共享出行,单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更需要广大用户的共同努力。有人说,共享出行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的确如此,不是自家的东西,国人往往是不会爱惜的。共享单车的私自占有、恶意毁坏、倒买倒卖现象十分严重,有些用户为了一己之便把公用的单车藏在自家楼道、甚至房顶上;还有些人喝醉酒或者失恋之后来就拿共享单车撒气,一把火烧掉单车或者扔到河里;更恶劣的,还有把单车当成发财的工具,100块3辆肆意倒卖。

共享汽车也是如此,影响用户使用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打开车门之后,你永远不会知道会看到什么。”在汽车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有些用户便开始肆意妄为,扔垃圾已经是家常便饭、在车里搞XX也并非罕见,但最令人担心的是有用户私拆零件倒卖,汽车可不是单车,缺了零部件,可是要出人命的啊!

目前,企业也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来约束乘客行为,比如车辆智能定位、用户信用评价等等,但这究竟还是治标不治本,想要真正解决“共享经济”的行业痛点、想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需要我们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维护。

希望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太远。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投资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