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回归港股,对计划上市的创业公司们来说,利好?利空? | 投条

2019-11-15
对于计划上市的创业公司们来说,利好?利空?

「投条」是创业邦推出的投资领域新栏目,旨在报道VC/PE圈的新动态,捕捉最具前瞻性的新趋势,对话资本市场的伯乐,洞察最具机会的新赛道,争做走在时代前沿的瞭望者。

本篇是栏目的第12篇报道。

文 | Shirlin

编辑 | Lucius

靴子终于落地了。

时隔七年,阿里巴巴确认重回港交所。11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将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11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公司于11月15日至11月20日招股,拟发行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125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4.875亿股,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香港发售股份188.00港元。

关于最终定价,阿里巴巴表示,将综合考虑于美股最后交易日或之前的收市价以及路演过程的投资者需求等因素,最终公开零售发售价将为最终国际发售价和最高公开零售发售价(每股188.00港元)的较低者。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做了一拆八处理,即将每股普通股拆分为8股,拆分股份后,其普通股数将从现在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创业邦咨询了相关证券分析师,得知公司做拆股处理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有公司把股票分拆,把每股交易的价钱降低,让更多散户可以参与。

招股书显示,此次发行的承销商是中金和瑞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实施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包括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继续实施新零售业务、持续创新产品和技术等。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软银拥有阿里巴巴约25.8%已发行在外股份,为最大股东。本次全球发售完成后,软银将保持其最大股东地位。马云和蔡崇信分别拥有约6.1%和约2%已发行在外股份,其他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0.9%,其他公众股东持股65.2%。

据Refinitiv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此次成功完成融资,其融资规模将超过Uber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规模IPO。阿里巴巴集团在招股书中称,此次上市的理由是,其相信在港交所上市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并拓宽其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对于计划上市的创业公司们来说,利好?利空?

一批估值体量巨大的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都在上市的半路上,蚂蚁金服、字节跳动、滴滴、旷视、商汤、大疆、快手……而在美上市的明星中概股包括百度、京东、网易、搜狐等等,此番阿里回港二次上市,或许会成为香港市场的一大提振,也会为其他科技巨头上市或回归创造一个估值标杆和参考标的。

那么阿里回归将对港股市场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对于计划明后年上市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是否是个利好消息?

港股理财社区“秒投”创始人云镇谦认为,回归港股,对阿里巴巴和香港都是好事,毕竟美股的投资者不一定了解中国互联网市场,相对给的PE比较低。相反,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更认识内地互联网。阿里巴巴来香港上市,可以吸引更多资金投资港股。长期来讲,资金在香港多了,对其他上市公司也是好事情。

一家去年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家向创业邦表示,阿里回香港上市,对一般公司没什么影响,除非要有大额融资。大公司和小公司本来就不在一个赛道上 。如果是一家好公司,任何时候上市都是可以的,任何地点上市都是可以的。

在某网络券商CEO看来,阿里上市和创业公司上市关联度很弱,彼此独立,既不算利好,也不算利空,创业公司需要的体量并不大,二级市场很多基金也是进进出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公司至少明年上半年别去香港上市。因为阿里这次吸走了市场上的大量资金,半年内很难再释放出更多资金,加上香港目前局势不够稳定。另外,港股流动性本来就很差,阿里本次上市,对腾讯和美团很不利。

在投资人看来,阿里回港股对普通公司没有任何可参考意义。阿里的动作一方面是为了分散中美对抗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因应国家的战略需要。

某机构合伙人向创业邦表示,香港普遍喜欢大蓝筹和超大企业,对于大部分拟IPO公司而言,规模不大的话在港交所会吃亏,交易不活跃,股价也受压。至于规模远小于阿里的中等规模科技企业,选择境内科创板和创业板,或境外纳斯达克,都比港交所要有利。

阿里巴巴重回港股对市场的直接效应,或许要等到真正登陆的那一天才有所体现。但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雪中送炭”不管是对于港交所本身还是对于整个香港市场,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阿里与港交所的12年恩怨情仇

这并非阿里与港交所的第一次拥抱,从2007年首次香港上市,到2012年退市,再到今年重回香港,阿里与港交所的恩怨情仇整整纠缠了十二年。

回首阿里往事,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以B2B业务作为主体,在香港主板挂牌成功上市。挂牌后,阿里股价一度飙涨至41.8元,为IPO价(13.5港元)的三倍,涨了近300%。

但好景不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来袭,阿里巴巴股价一度跌至3.46港元/股,连发行价的3成都不到。加上几年后淘宝、天猫等B2C业务后来居上,2012年,马云宣布阿里私有化,从港股退市。

此后,马云在阿里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私有化一年后,在“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下,马云带着阿里巴巴集团所有业务再战港股,但没想到这次竟然叩不开港交所的大门,彼时的港交所尚不能解决“同股不同权”的问题。

阿里巴巴“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保证了马云能够牢牢掌控阿里巴巴的未来,但港交所要保证投资人的权益,时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那时明确表示:“香港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必须坚持‘同股同权’原则”,就连软银雅虎跑出来发声明支持合伙人制度也无济于事。

最终阿里转而登陆美股。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赴美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的记录。在纳斯达克,阿里巴巴为美股贡献了大量市值,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回顾港交所一方,错失阿里巴巴,被港媒视作其最大的失误。港股股民呼喊,“没留住阿里巴巴是香港证券业耻辱”,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也在演讲中直言:“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

于是,港交所内部开始反省,香港特区政府、港交所及投资人开始意识到同股不同权在互联网新经济公司中广为流行,在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新一轮上市潮中,港交所不想再失去下一个同股不同权的阿里巴巴。2018年4月的最后一天,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启动,发布新规,允许双重股权公司上市,即日生效。这是港交所自1993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李小加表示,“这可以看作是港交所的里程碑事件。”

新规实施后仅两天,港交所就尝到了甜头。2018年5月3日,雷军带着小米赴港上市,创造了截至目前港股最大IPO记录。随后,美团点评、映客等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都纷纷借势奔赴香港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彼此错过后,阿里和港交所还曾“隔空喊话”示好。去年的3月中旬,阿里方面曾表示:“我们在去美国上市那一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化过。”而今年4月,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则对媒体表示,“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将来‘北水’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买阿里的股票了,也许就是阿里回来的一天。”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