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禁外放:魔性笑声、鬼畜抖动能治吗?

2019-11-24
近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对乘客在地铁内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该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图虫创意-258990341956567090.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懂懂笔记,作者木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哧哧哧……哈哈哈……”当这种类似笑断了气的声音在车厢里响起,你马上就会反应到,有人又开始用外放看短视频了。

当然,不止在公交车、地铁、火车上,包括很多公共场所这种用手机肆无忌惮外放视频、乐曲的行为都比比皆是。

“有些人在公共场合看PAD里的电视剧,总爱大声外放。”“背景音乐无限循环,听得都想吐了。”“完全是旁若无人,一个短视频一遍一遍地放”......

很多网友也在论坛里吐槽,已经苦“肆意外放行为”久矣。这种在公共场合外放手机视频(音乐)到底有多讨人厌呢?或许可以从网友常挂在嘴边的“XX外放,亲妈下葬”略窥端倪。当然,很多时候这些肆无忌惮大声外放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厌恶眼神或是劝阻,因为他们无所谓。

幸好,近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对乘客在地铁内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该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也就是说,类似刷短视频、外放音乐的人,将不能在公交工具上肆无忌惮地开外放了。管理办法一出,获得了无数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那么,距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尚有近半年的时间,在网友激烈的讨伐声中,地铁、公交车、货车上刷短视频、大声外放的行为是否有所收敛?“办法”的推出是否会有不同的声音和看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管理手段,“办法”真的能规范“扰民”行为吗?

No.1、外放者称拥有“娱乐自由”

近几天,在北京和深圳的上下班高峰期,懂懂笔记乘坐了部分地铁线路,发现几乎每一趟地铁都能够听到短视频BGM(背景音乐)的旋律,以及网友嗤之以鼻的魔性“断气”笑声。

仔细观察后发现,开着外放刷短视频、煲剧的,大部分为中年乘客(男性为主)。在深圳福田梅景地铁站乘上开往文锦的九号线上,当懂懂笔记试图与其中一位正在刷短视频的乘客搭讪时,对方表现出了强烈的戒备心。

“怎么,现在公共场合允许人家打电话,不允许我看视频吗,莫名其妙。”再三解释后,这位男乘客表示,他每天下班都是搭乘地铁回家,刷短视频成了他通勤途中杀时间的重要方式。

在他看来,短视频是杀时间和排解烦恼的利器,这位建筑工地工作的中年人每天上班工作繁忙,下了班还要赶回家还需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家人,只有地铁通勤的这段时间才相对自由,“如果这个时间都不让我刷短视频的话,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刷?”

当懂懂笔记表示是否可以采用耳机避免打扰到身边的乘客时,这位男士用莫名其妙的表情反驳道,“你看我像有耳机的人吗?就算家里有也不可能天天揣兜里备着呀。”说罢嫌弃地转过了身去。

“大家都在看视频,也没见有谁(戴着)耳机的呀,为啥要说我?”当懂懂笔记在北京市13号线的上地站乘车时,试图提醒一位中年女乘客降低手机视频的音量时,对方的反应更加的激烈,“公共场合怎么不能看视频了?你管我怎么做,嫌吵坐出租车去呀!没事吧你?”

公共场合是有“个人自由”的,一些人对于在地铁、公交车上外放刷短视频、看电视剧似乎并不以为意。在耐心解释后,这位女乘客消了火,表示既然大家在公共场合有打电话的权利,她也有使用手机看赤贫的权利,自己没有危害公共安全,就拥有个人娱乐的“自由”。

“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什么规定,如果不让在公交车上看短视频看电视剧,那么该从企业抓起,别做这些(App)。”当懂懂笔记解释运输部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要实施时,中年女士的火气似乎收敛了些,“居然还有这样的规定?广播里也没人提呀?”

当被告知,该管理办法将于明年4月1日正式施行时,女乘客若无其事的调低了一点儿手机音量,继续埋头刷着短视频内容,嘴里还不停地小声嘟囔着,“真是什么(规定)都有,明年实施现在跟我说干嘛,莫名其妙。”

显然,不少在地铁上大声外放乘客,都认为在公共场合拥有享受自由的权利,这一权利就和接听拨打电话一样,是理所应当的。如果非要限制自己享受自由的权利,应该从应用厂商入手,从手机厂商入手,“为什么不从源头予以禁止?”

就像地铁上一位拖着行李箱的中年乘客所说的:“他们(手机)厂家把音量做这么大,现在倒限制我们用户使用的问题了,做手机的、做这些APP的怎么没人去规定规定?”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N年前部分城市对公共场合吐痰行为的处罚,当时很多人也曾强调,“我嗓子里有痰,吐不吐是我的自由……”

No.2、支持者建议“管理”范围再大些

“不只是地铁,希望连公车站亭、候诊室等公共场合都禁止外放。”

在国贸地铁站附近的公车车站里,当懂懂笔记随机与路人聊及“外放禁令”话题时,很多乘客都表示支持这样的规定。乘客杨小姐告诉懂懂笔记,她和男朋友都特别讨厌大声外放的乘客,觉得“外放”管理应该覆盖公交工具以外更多的公共场合。

杨小姐表示,公交车、地铁和火车上经常会有这种不文明行为发生,但是一旦劝阻又容易发生口角。“有时候车上的人多,前后有两、三位乘客开着声音在刷短视频、看电视剧,特别烦心。”杨小姐的男友在一旁说到,自己的父母也曾在坐公交车时被后排乘客放“舞曲”吵了一路,甚至出现了恶心、头晕的感觉。

一位高中生模样的学生在交流中表示,尽管娱乐放松是每位乘客享有权利,但这种权利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有时上了一天课,回家时在车上听到这样的噪音,真的很讨厌!”

他指着一旁经过的路人说,“不止是公车、地铁上面,骑车的人和行人也经常能看到边骑(走)边刷短视频的,这样很不安全的,不论是带着耳机还是开着外放,都会害人害己。”

“要我说,这种在公共场合外放声音的,危害不亚于在公共场所吸烟,都应该制定法规去约束。”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年轻人还是很在意这种不文明行为的“现在我们同学们都是用耳机刷视频,感觉主要是那些年龄大些的(中年人)爱外放着听。”

或许,在公交车和地铁里这种不文明行为还算好一些,在深圳北站(火车站)的候车厅内,外放刷短视频、看电视剧的乘客更多。懂懂笔记在候车区停留了近30分钟,可以看到不下四五十位乘客,在座椅上肆无忌惮的开着外放。其中不乏“笑断气”的配音,以及熟悉的BGM旋律,此起彼伏与车站通知的广播声混杂在一起。

“如何评价这些在公共场所开外放的人?既然可以在公共场所控烟,为什么就不能连同这些人一起限制了呢?”曾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提问,众多回答者大多提及,禁止外放无法可依。

那么,外来这一纸禁令能否制止在公共场合用声音“扰民”的现象?

No.3、“笑声与震动攻击”难制止

“我觉得没用,禁止在车上外放刷短视频,就不会打扰到身边的乘客了?恐怕不见得。”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施行细则,不少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成都读者“康奈”在微信群里向懂懂笔记吐槽,除了手机声音扰人外,公交车上还有其他“噪音”也很讨厌。

这些“噪音”包括用户看短视频时的举动。康奈表示,由于不少短视频内容搞笑,所以用户看到可笑之处时常常会情不自禁笑出声音。无论是否佩戴耳机,都会因视频内容突然大笑吓到别人。

“在坐车的时候这种情况太多了。本来静悄悄的,突然间一个人会跟疯了一样嘎嘎大笑,而且戴着耳机,对身边乘客的异样眼光也丝毫不在意。”康奈强调,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办公室、餐厅、甚至医院的候诊室。

“即便佩戴者耳机,这些人还是会影响到其他人。我觉得除了广义的公共场所之外,一些狭义的公共场合是不是也该出台规定,制止这种行为扰民呢?”和康奈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一位在广州上学的大学生“明也”。明也告诉懂懂笔记,他在“半公开场所”——学校集体宿舍里,常常会遭遇到“震动攻击”。

“上铺的室友每天都有刷短视频的习惯,而且都是看一些搞笑内容。”他的室友以往刷短视频一笑出声,其他室友都会提醒他注意宿舍安静。然而,室友调整了“狂笑模式”之后,虽然很少笑出声音,但“憋笑”总会让他全身颤动像抽搐一般,每当看到搞笑的内容时,上铺就会“震动”不已,“我有时前半夜会被摇醒好几次,真的无语了。”

“在地铁、公车上吵到别人,在景点景区影响他人,在宿舍还整得室友都不得安宁,最要命的是看短视频的都有瘾。”明也表示,单纯管理手机外放声音其实治标不治本,“根儿上还是要提升大众的个人素养好公众意识,这问题和在图书馆不能大声喧哗其实是一个道理。“

【结束语】

在手机上观看短视频、电视剧和欣赏音乐,的确是人们在通勤、闲暇时消遣的最佳方式之一,但这也导致外放噪音等问题层出不穷。尽管有不少用户称苦外放久矣,但却碍于种种因素,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

直至近日交通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也才有法可依。当然,更多用户的诉求是,娱乐无罪也要顾及他人感受,更多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素质和意识。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应用和娱乐方式正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如何避免出现个人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或许也应该成为科技企业的一个思考。可以说,有效地挖掘用户的痛点、解决更多人的烦恼,不仅是所有企业的责任,也可能会促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包括降噪耳机哦)。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 懂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