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裁员风波不止,二手车电商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2020-03-09
降薪、裁员风波不止,二手车电商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新电商观察。

曾经风头无两的二手车商们,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进入了一个失序失控的状态。

虽然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停工待岗、运营中断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其中,二手车行业受损不差于餐饮、电影行业,零交易、资金链短链、经营困难等现象频出。

如今降薪停工裁员等事件,把国内多家二手车电商推到了风口浪尖。

3月1日,优信在员工内部信中称,由于疫情影响,公司经营遇到困难,部分员工需要从3月1日开始停工待岗。

此外,没有收到这份“停工待岗通知”的员工则需接受“降薪方案”。具体方案内容为,高管以下职员按照职级降薪20%-40%,高管级别则降薪40%。降薪方案持续执行到5月份。

就在优信发出“停工待岗通知书”当天,瓜子二手车的母公司车好多集团也向其员工发布了一份方案,内容显示,车好多将对2020年2月、3月两个月的薪酬进行调整,其中集团VP层降薪50%;集团总监层降薪40%;集团岗位降薪30%,同时补偿假期13天。

稍早前,二手车电商平台车置宝也被曝出欠薪停业传闻。对此,车置宝CEO黄乐证实了该公司对薪酬做了阶段性调整,并存在裁员情况。

各大二手车电商就像商量好的一样,既然无法正常开工、开源,那就只能从内部节流。

令人唏嘘的是,以前二手车电商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魄。

时间倒回到2015年,那时的二手车电商还很风光。

当时刚经历过一轮资本寒冬的投资人们手里依然握着钱,只是缺少一个好的投资,此时,二手车这块蛋糕被推了出来。

也是从这时开始,互联网大佬们纷纷加大对二手车市场的投入。

2015年1月,腾讯联手京东投资易车、3月百度领投优信拍、4月阿里亲自下场,开始整合了二手车交易与汽车服务业务。

2015年至2017年,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的年度总融资额不断增多,至2017年,二手车电商行业融资总额达到130亿人民币。

有了钱的二手车商们也开启了疯狂烧钱补贴的路。

2015年,优信砸下3000万元,拿下《中国好声音》决赛的广告位;人人车则签下黄渤为代言人,当年的营销费用更是加到了5000万。

不过和瓜子相比他们还相形见绌。2015年,刚刚入局的瓜子二手车就砸了3个亿投放广告;2016年则加码到了10亿,孙红雷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广告词也火遍全网。

对此,将二手车交易搬到网上的第一人、优信二手车创始人戴琨,虽然对这种模式不认可,但也避免不了优信在广告上的巨大投入。

从2016到2018年,优信在营销方面花了56亿。不仅拉来了莱昂纳多,还投资了《变形金刚》,赞助世界杯。

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5年二手车电商的广告投放总额超过8亿元,2016年广告营销相关支出达到12亿元。2017年几大二手车电商平台广告费用就突破了50亿元。

烧钱的目的是为了抢占市场,以做到未来盈利。但在疯狂的营销投入和运营面前,盈利还遥遥无期。

2016到2018年三年,优信的营销费用几乎与亏损额持平,三年累积亏损56.79亿元;其他平台也都大同小异。

雷声大雨点小的二手车商们,实际上赚的钱还不够打广告的。并且直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也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盈利自由。

二手车电商平台发展到今天,盈利已经是触手可及的目标,但持续盈利却并非易事。主要是二手车并非标准品,交易的链条冗长复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平台来说,不仅难以赚到钱,还需要承担风险成本,因此平台对资金链的运转要求非常高。

这次的疫情也像最后一根稻草般压垮了整个二手车行业,很多二手车电商的资金问题一下凸显出来。

目前来看,降薪裁员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什么行动无从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是,活下去是二手车商们的第一目标。

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曾表示,在寒冬背景下,人员优化是降本增效的最佳行为,二手车平台一方面要保证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保持数据的增长,人员优化是一个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现在各个企业也在苦苦支撑等待着疫后的“报复性消费”。

二手车电商能不能等来?疫情之后,二手车电商能否迎来健康持续发展依然有变数。

目前多数公众的认知中,二手车行业标准不规范。估价方面也没有成熟的制度。如今,二手车行业野蛮生长时期已过,在二手车市场和消费者不断成熟的情况下,依靠大搞营销竞争,而忽略最重要的质量和服务,这是消费者们所诟病的。

曾经扬言要“改变世界”的人人车已经全面实施战略收缩,线下仅保留经营状况好的直营店;

市值已经跌落八成的优信,更是卖掉手里的“汽车金融业务”和“事故车拍卖业务”才完成回血自救。

对于习惯不计代价往前冲的二手车电商们,疫情下的拮据让他们猛摔跟头。裁员、降薪虽然能暂缓困境,但能不能熬过这个寒冬也是未知数,就算能熬过去,疫情之后,二手车电商们又该何处寻找出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