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抠饼型公司,CXO们怎么分工?

2020-04-10
与瑞幸相比,那些勤勤恳恳研究黑科技,踏踏实实作弊挣利润的公司,对散户股东来说,难道不是劳模一样的存在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计算广告(ID:Comp_Ad),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与瑞幸相比,那些勤勤恳恳研究黑科技,踏踏实实作弊挣利润的公司,对散户股东来说,难道不是劳模一样的存在么?

确实,与靠梦想与财务凑估值相比,搞黑科技简直low穿地表。而在互联网创业大潮的背后,那些渴望财务自由的悸动心灵,不少都是前者的忠实信徒。

把海市蜃楼般的项目包装起来,让梦想感动群众,亏钱亏掉底裤,估值涨破天际,就可以套现身退,任项目灰飞烟灭了。这些人往往还以悲情英雄的名义封神,成了创业者偶像。秉承这套逻辑的,从浓眉大眼的上市公司,到烧光钱跑路的小团队,一抬脚能踩死一片。

这不就是现代金融制度下,新型的“风麻燕雀”江湖生意嘛!借用曲艺圈的学术词汇,这叫“平地抠饼”型的创业公司。

平地抠饼型创业者,为了估值无所不用其极——当然,像瑞幸这般奔放,端着硅胶胸部直接就参加选美的,还真是看得人老泪纵横。

今天,我们只谈一点形而下的技术问题:要平地抠出饼来,公司的CXO们如何分工合作,把估值搞上去。下文中的例子并不是瞎编,每一个都有真实背景。只是因为法务经费不足,所以才抹去了名字。

估值是啥

谈分工之前,先来说说估值的逻辑。

在原始社会,没有估值这么一说:张二狗想让邻洞的野人们交出皮草,以分享他未来十年打的野兽,实在是蛋疼。因为,张二狗拿着这些皮草,也并不能多打兔子。

后来商业发达了,有时得凑钱干一票大的。古希腊人远赴黑海贸易,先要置办船只货物,经年才有回报,这就要广纳资金,分散风险。当然,也得先算算这趟买卖能挣多少,好按投入分账,这就是估值。

这就像瑞丽的翡翠市场上流行的“赌石”游戏:原石开出时,只切开巴掌大的一块皮,让买主看这一小块开脸估计值多少,愿赌服输。

用赌石的逻辑赌公司,是讲得通的。以亚马逊为例,近几年才开始盈利,可是市值早破了万亿。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它从电商挣的钱,都投入到物流和云计算上了。只要业务高速增长,就不会有资金堆积下来。也就是说,瞧不见利润的公司,也可能很值钱。

自打听说这个逻辑,一大票平地抠饼型创业者们,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要说亏钱的本事,那我也不比贝索斯差啊!

挣钱不挣钱的,估值总得有,要不然怎么融资。而且,这跟赌石不一样,庄家和买主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于是,好事者创造了各种模型,好比用三围来评价少女的心灵美。模型就是KPI,这我就可以凑数了!怎么凑呢,其实玄机都在这个基本的估值模型中:

估值 = 市盈率 ⅹ (收入 − 成本)

这里面有三个数:市盈率、收入和成本,那就每人认领一个吧!于是,在宏伟梦想和实干精神兼备的平地抠饼型公司里,CEO搞战略,也就是对市盈率负责,尽量忽悠个高估值;COO抓收入,在现有估值模型下把收入凑上去;CFO控成本,用眼花乱坠的财务技巧,把本钱藏起来。

CEO干啥

瓢把子CEO负责的市盈率,是平地抠饼的核心环节。他要做的,是尽量跳出上面的估值模型,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低层次的,只能把买卖定性为现金流生意,用市盈率算估值。这等于承认自己跟煎饼摊性质一样,最多就在增长率上做做文章。

  • 中层次的,可以说服投资人,项目市场广阔,要像亚马逊一样把利润都用于扩大再生产。于是,你们就看收入,按市销率来估值吧!看进不看出,这买卖不就好干多了?

  • 高层次的,根本耻于谈及收入,满嘴情怀与使命,彻底抛弃上面那个式子,用客户数、用户量之类更遥远的指标来支撑估值,这才有行业领袖的范儿。

这个估值模型是给谁看的呢?其实是给吃瓜群众看的:这是为了让大小投资者相信,企业的价值是有严密逻辑支撑的!然后,创始人就可以和早期投资人一起把股份卖给你了。

对CEO来说,最失败的并不是业务没搞好,而是公司的估值模型沦落到了低层次。比如,某互金公司在上市时本来利润不斐,但是为了避免被华尔街按市盈率估值,特意把利润抹去了,还成立了人工智能部门(其实就是自动接电话)。

CEO说我们不急着挣钱,意思是你丫别看利润;说我们要改变世界,意思是便宜了可不行!如果再能巧舌如簧、声泪俱下,投资人也就心领神会,大家水乳交融地凑数据、冲估值,再秋波流慧地冲向下一轮的投资人。

COO干啥

就算CEO把估值模型吹到了太空,收入最终还是至关重要的,这就看COO的本事了。

如果不看利润凑收入,那并不是太难。因为,在利润保持常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把钱从账上走一圈,再通过成本付出去,收入就凑上了。这就像把五湖四海的大闸蟹都拉到阳澄湖里洗个澡一样。

像瑞幸这样的骚操作,并不意外。在平地抠饼型公司中,大半收入靠COO和CFO配合,每天上班拿着一堆U盾倒来倒去的,是有的;怕银行记录流转不好剥离,每天背着一麻袋钱去银行存的,也是有的。

只是没想到,像瑞幸这样公司都上市了,老板也套现了,还要不忘初心地以假账为核心生产力,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也坏了其他人的好事,你瞧瞧,这两天好未来也主动跳水了。当然,能跳水的还是问题小的,知道跳下去就摔死的,只能死扛到底。

也有些规模化冲收入手段,更加天衣无缝。比方说,某地政府承诺给你一个亿的订单,但是有个条件,你要先跟当地国资成立个合资公司,投一个亿进来。这样左手倒右手,虽然现金流为零,一个亿的收入可就平地抠出来了。

当然,靠这种帐面游戏充收入,胆大心细的豪强才能玩。一般人能做的,最多是搞点虚拟商品过一道手,其中特别受青睐的,就是广告业务:批量买进广告资源,再倒手给客户,这玩意本质上跟客户自己买区别不大。只是过了这一层代理,就可以记入流水了。

CFO干啥

如果家门不幸,估值模型落在了较低的层次,那就得在账上画出利润来。这就要靠CFO们的财务专业技能,让成本融化在蓝天里。

较通用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成本分摊比方说,花1000万给CEO二奶买了套房。按财务规定,这个成本可以分几年来算,当年成本可能才算200万。这种分摊有各种销魂的曲线,CFO可以对症服用。

第二个办法是靠存货电商公司都清楚,利润除了回流的钱以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仓库里的存货,而其中有些——是永远也卖不出去的。于是,巧妙地操纵库存,可以大幅调整利润。

类似的思路也可以用于凑收入:年底数字不够,就把货往供应商那儿一推(黑话叫“sale in”),甭管卖没卖出去(黑话叫“sale out”),就可以先记收入了。

当然,如果公司已经要卖掉了,就甭费这事了!这就是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假设你承诺年净利1000万,按10倍市盈率把公司卖掉,1个亿分三年付清。那么,就算公司一分钱利润都没有,你自己拿3000万充进去不就得了,这还能挣7000万呢!

除了成本多少,成本的结构也很重要:要是员工成本跟收入成正比,就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人口贩子,很难享受高估值了。怎么办呢?把他们都算成研发就行了!记得有家广告代理,上市时非把自己说成是广告技术公司,再一看报表,几百个研发的平均年薪是五万多。我特别想问一句,你们的程序员都是从蓝翔招的么?

怎么套现

吃瓜群众不能理解的,是不择手段把估值吹那么高,最终大厦崩塌,这几百亿市值能装到口袋里么?其实,几百亿拿不出来,可拿出个几亿几十亿,未必是什么难事。

资本市场的套路,大家都很熟悉了。拿瑞幸事件来看,CXO们早就通过放出利好消息,然后在高点大量套现。剩下的那些股票,也早都质押成现金啦!这两天,听说瑞幸质押的股票已经爆了雷,控制权要转移了,我想那些接受质押的出资方,拿着津巴布韦币一样的股票,也只能风中凌乱了......

如果最终没有走到上市,那也可以在B-Z轮任何一轮融资中,以改善生活为名卖点老股,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也足以财务自由了。第二天点煎饼果子的时候,能多要十三个鸡蛋,真香啊!

就算是资本市场上穷途末路,运营过程里机会也不少。这里又经常用到广告这种大宗虚拟商品了,这玩意一花就是成百上千万,有没有效果就看甲方盯得紧不紧,可谓居家旅行、洗钱跑路必备的佳品。而佳品中的佳品,就是高速路两边立着的那些大牌子。

这么看来,十年磨一剑研究黑科技的,得算是老实人了。这也成了萦绕在某些大佬心头的难解谜题:我帐上这么多现金,业务这么多利润,为啥市值上不去呢?

为啥?因为你丫真的low啊!瞧瞧人家瑞幸,明明是老板带着几个会计可以搞定的事,你非要扯上安卓底层技术,真是夏虫不可语冰啊!

不要忘了,这种平地抠饼的老板们装进兜里的钱,是所有良心企业的信誉损失换来的。对于这样的企业,我只想发自肺腑地问一句:你们还招CAO么?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