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摘抄和读后感

2020-07-23
对于阶级,对于剥削,对于技术和金融促进人类和社会福祉这些事情,都有些新的感受和想法。

图片来源:图虫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辰海资本(知乎:陈悦天),作者陈悦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篇文章是近段时间读到的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具体的实践方法论层面没有涉及太多,但是论断非常清晰,逻辑比较完整,金句频出,还是值得一看。当然,4万字3个多小时在手机上的阅读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太痛苦了,所以我就把里面一些我认为重要的段落摘抄,并附上我的一些小感想。大家可以看完摘抄看看能不能了解每部分的大致意思,如果有细节不清楚再去翻原文,可能更有效率些。

最终的尾声其实我觉得作者做了个转折,可能是自己写完后也察觉到太悲观了——互联网的问题只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所以扭了过来。

里面也有写的很偏颇的部分,比如4.2,几乎整节内容我都不太同意。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篇好文章,我觉得值得看的其实是1、2、3部分里的很多例子及对应的抽象概括:这些确实是互联网未来塑造社会的样子。里面有很多和过去历次技术改造社会不同的地方。

互联网虽然作为媒体,对社会的改造在媒体层面可以类比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但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几个特点:端到端、未审查、非中心化的。这几个特质,可能是会引起量变到质变的。这才是这篇文章重要的原因,我们既要看到相同的地方,也要看到不同的地方。

总体来说,从二次贸易战到去年旅游去了中东,到建国70周年发生的香港事件,到这次新冠,我个人最近一段时间读到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容,也充分体会到了各国社会在世界走到一个特殊关口上的困境,比如中东、日本、韩国。可以说对于阶级,对于剥削,对于技术和金融促进人类和社会福祉这些事情,都有些新的感受和想法。

阶段性我个人的感受是:技术和金融只会加大剥削,这个问题甚至不能通过开源软件和自由市场、全流通来解决,因为本质上更大的组织使用同样的技术、机制的效率就是更高。所以其实这两种工具是会撕裂阶级的,很难谈普惠。

现代化是把人变得不像人,大部分人成为劳工和苦力甚至奴隶,极少部分人富裕和自由。

毕竟,战后技术和体制的发展(互联网和金融、全球化等),也不过60年的样子,连100年都没有走过,其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非常短的一段时间。人类和社会,可能都没有真正准备好应对被技术改造后的结果。

emmm,也许我也讲得非常悲观,但确实是我阶段性的感受。

牢骚就不发了,大家还是看文章吧。

()里面是我为了上下文能理解补的内容,【】中是我的评论。

1 至暗时刻

1.1. 互联网是一种集权的技术吗?

(感受上)“无论是西方互联网还是东方互联网,最终殊途同归的走到了集权、矮化公民为消费者、侵犯隐私与操控舆论的这一终点”【想想facebook的隐私门】

“媒介天然具有意识形态”——麦克卢汉

“这亦是马克思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掣肘时的微观上的体现,即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促使奴隶制让位与封建制,印刷业的诞生必然引发启蒙运动并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1.2. 为什么当下开始批判互联网的原罪?

“民主国家觉得互联网破坏了民主,独裁国家觉得互联网破坏了独裁。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互联网在更务实、更微观的层面开始展现其负面作用,以至于任何形态的上层建筑都开始对其产生敌意。”

2 未被兑现的承诺【这段谈了大段原来互联网应实现的美好愿景,却到今天都还没实现,并有可能,永远没法实现】

2.1. 社会决定论与技术决定论之争

“这违背了任何新技术必将作用于社会并被社会反作用的客观规律”

“科技是可以作恶的,而且即便是对于那些本意不想作恶的技术也有可能客观上推动恶劣的社会影响,比如核能。”

2.2. 未能缩小社会格差

“互联网连接一切之后,信息差并不会自动抹平,但确实会创造更多利用信息差的商业机会,而其中一部分甚至会演变为基于信息的新型剥削。”

“互联网对于原本就处于经济弱势的人群来说,正面作用远没有负面作用来的显著。”

“数字时代的新型经济殖民,削减欧盟诸国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而欧盟境内的国民却很难注意到这一点。”【这里举的例子是facebook的跨境广告销售,实际上税收都交在了美国,但其实消费都发生在欧洲本土】

“站在‘政治不正确’的立场上,殖民主义打开了落后国家的市场,让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得以购买到更为优质、廉价的商品,随着贸易网也使得先进思想流入这些国家继而在全球引发了资本主义革命推翻了大多数的封建王朝。但这并不能抵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的‘落后国家’及其民众在鸦片贸易、奴隶买卖、侵略战争、内乱中所受到的巨大苦难。”【这里在反驳一些关于“虽然我们吃亏了,但是我们也发展了”的观点】

2.3. 未能打破一切藩篱

“但其结果是,美国只有一种文化即一种多元的美国文化”【这里的说法很有趣,美国其实只有一种声称为“多元”的文化,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种有内在同一性的文化,本身并不是多元的】

“而事实上却更相反,由于个体交流的本质是低效且无序的,反而加剧了各文明圈之间对彼此的刻板印象与歧视——不同群体之间将彼此的文化符号作为文化本身,这使得讨论更容易非此即彼。”【信息茧房】

“这是一种逆向筛选,既在相对狭小的舆论环境中,更有理的人更容易‘声量大’;而在绝对开放的环境中,则是谁的声量大谁‘更有理’”【这个说法很准确】

2.4. 未能呈现真实的世界

“一个朴素的幻象是:任何记者都不可能比事件当事人更快、更准确、更真实的描述事件的发生。”

“在一段时间里(约2015年前),大众眼中‘自媒体’成为比‘传统机构媒体’更具权威性的信源。”

“另外一些遭遇天灾(比如地震)的人可能由于多年非理性的不满,将天灾造成的损失投射到某种人祸上。”【想想这次新冠,本质是天灾,我们却拼命怪罪于人祸,源发性的机制是我们认为世界是可被人掌控的】

“如果我们把社交媒体看做一个整体,再把中国网民仅1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国全民精神障碍疾病患病率可能超过17%两个数据作为背景参考,那么全球的社交媒体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可信度最低的媒体形态没有之一”【技术会让好的人更好,同时会让差的人更差】

“对于媒体来说真实‘感’往往比真实‘性’更为重要”

“广场式社交上的个人媒体往往带来的是10倍的真实感和1/10的真实性,这对社会来说无疑是有害无益的。”

“‘人民群众喜欢的,你算老几?’是反驳编辑理应拥有议程设置权限的主流观点之一。但事实正如前文中的数字鸿沟部分所谈及的那样,当数字素养低于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人们会主动筛选出更为低质量的内容以满足短期的多巴胺刺激。这是非人类AI编辑所无法抗衡的”

(互联网)“长期来看会加剧人们的偏见和固有印象。”

“在2019年的香港风波中,由香港家长发现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Youtube和用自己孩子登录的Youtube所看到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善意的猜测Google对此完全没有干预,因为事实上这正是一个‘中立’的推荐算法所追求的——为读者呈现它想看到的东西,并告诉他这就是全世界。”

“当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从主动订阅、搜索,变为被动的‘下拉刷新’的时候,互联网便不再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而只是一个善于美颜的镜子。”【反射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3“元叙事”的倒掉

3.1. 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元叙事:全球化

“元叙事一套叙事结构(亦或话语体系),试图对人类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全部社会活动给出正确答案。”

“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书《今日简史》中,将人类最伟大的能力归结为“创造和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它甚至比人类运用工具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战后的美国实现了一种不生产一针一线亦能控制全球经济的能力,新型的以美元为工具的剪刀差,使得跨区域的剥削与经济殖民不再变得血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美国处于无人能够挑战的位置。”

3.2. 当爱,不再是爱

“一个大的元叙事,往往由许多碎片化的叙事元素构成。”

“当一个大的元叙事倒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元叙事崛起,而新的元叙事往往由旧元叙事中脱颖而出的某些元素再加上新的排布逻辑构成。”

“任何抽象化后用文字表达的爱,都不是那个能引起我们最广大共识的爱。”

“这种解构一方面是前2.3所描述的过度且简单的连接一切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互联网的精确定义与精确记忆所构成。用更简单的话说,有了互联网我们不止对公众人物“挖坟”和“污名化”,还会对每一个叙事元素如此操作。”

“虽然互联网并非造成这种分裂的根本原因,但却是这种分裂的加速器与固化剂。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能够看到 2016 年美国大选前,美国网民围绕特朗普的相互骂战中最恶毒的推文被转发并用于相互攻击。”

“每一个旧的叙事元素,皆因历史上的污点而无法翻身。每一个新的叙事元素,在其受到公众认可的上升期都会引发大规模无建设性的讨论。

最终,我们会迎来一个没有叙事的时代。”

3.3. 国家、企业和组织为何失去信用?

“元叙事的存在对人类社会的客观好处并非是给我们一本说明书,使之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是为了让我们相信未来、相信彼此、相信共性,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

“更多的情况下,我们的无知是二阶导数:大多数的患者也并不了解或详尽的了解那些“科学的药品审核”和“科学的医师训练”指的是什么,只是迷信这一治疗的科学性(尽管这些治疗可能确实是科学的)。

这种“迷信”是有益的”【???对‘科学’的迷信?】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或者说是悖论),即由科技生产力驱动的现代社会,本身是基于大多数人足够“迷信”才得以运转的。”

“一个现代阴谋论者通过互联网广搜资料所生产的文章,可能比一个世纪前的正经科学论文更具“可信度”。”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们无法让大众意识到绝对安全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滴滴就永远无法从这种指责中被释放出来。这种指责在很多时候会凝结成一种力量(往往以过度监管的形式出现),形成阻碍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枷锁,也让技术本身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元叙事的倒掉是现代性自反性的开始。尽管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元叙事的目的并非是让我们依照元叙事所讲的一五一十的走下去,但元叙事是我们凝聚共识并形成迈向美好未来行动力的重要线索。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不相信所以无法实现。”【这段相当经典,形成共识的效率提升了50倍,但是相互不理解/理想幻灭的概率也因为迅速的沟通而提升了50倍】

3.4. 走上歧路

“如果我们用 AI 反过来来规制人类道德,你应该能够想到会发生什么。”

“我们会逐渐习惯科技所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仅与道德所冲突的“负面”。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再认信息茧房有什么问题、可能觉得摄像头是安全的象征、可能会觉得智能广告是天经地义甚至理应如此。

马克思称这一现象为“人的异化”,孔子则称之为“礼崩乐坏”。”【人在技术环境下的异化】

“在“人的异化”中也提到,这一现象随阶级诞生而诞生,直到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完全消失才会消失,这意味着我们在历史的漫长时期中除了习惯异化别无他法。”

“技术需要有价值观,指的应当是编写技术的人、运用技术的人、使用技术的人拥有价值观,而绝非技术本身拥有价值观。”

4 迈入风险社会的最后一步

4.1. 风险的分散化大生产

“而核泄漏的全球风险却并不取决于其中安保最好的那个核电站,而是安保最差的那个。也即全球任何一个核电站发生事故泄露,都有可能通过空气和水引发全球的灭绝事件。”

【这一小节大部分在描述同一个问题,举了很多例子:技术赋能个人的同时,也加大了单一个体的不可控性和危险性】

“在贸易网被打通的时候,为一个国家带来风险的往往是另一个国家,比如典型的鸦片贸易;在金融网被打通的时候,企业将可以对一个行业或一个国家造成风险,比如广场协定和 1997 年 IMF 协定后华尔街投资银行们对日本和韩国进行的操作;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个人仅仅通过发言或黑客行为即可影响企业、行业甚至一个国家。”

“2012 年起,FBI 开始通过“钓鱼执法”的形式,调查互联网儿童色情问题。在 2012 年至 2016 年期间,FBI 通过控辩交易和黑客入侵等方式,控制了至少 21 个儿童色情领域的知名网站,并摸清了这些色情网站的整个链条。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网站不止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浏览者,同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贡献者。FBI 自 2012 年起,不得不向全球各国公安机关(包括中国)共享其所获得的犯罪线索,因为这一问题已经远超其可以处理的范围。

在儿童色情的黑色市场中,犯罪分子通过赠送零食玩具的手段,在经济落后地区引诱或强迫儿童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并将这些行为拍摄或录制成素材再在全球性的儿童色情网站上售卖,通过数字加密货币等手段逃避管制。

正如互联网可以撮合那些正当的交易一样,互联网在这里也充当了非法交易的中介。甚至可以说,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这类系统化、专业化的犯罪产业链是不可能存在的,互联网使得这一风险从无到有。”

4.2. 习惯性的风险错配(本段落有大量内容我不是很同意,是我看下来通篇文章中最不认同的一章)

“这在长期看来对农户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但这个链条创造了将近 5 倍到 10 倍的弹性,用于吸收风险。这具体来说,意味着无论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还是 2019 年的中美贸易摩擦都几乎不会影响到一个依靠售卖农产品为生的典型农民的收入。

但当电商出现,这一状况就发生了改变。

电商扶贫本质上与一切网购一样,是通过削减中间环节实现的。它通过让农户直接在农产品原产地,以电商的形式向城市消费者直接售卖自己的产品,来增加农户的收入。这在短期来看可以成倍的增加农户收入,这也是其“扶贫”属性的体现之一。

但潜在的危机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意味着“没有中间商分风险”。”

“比如在运输的环节,过去由经销商定期上门收购,现在变成了农户聘请物流公司来自己的果园拉货,后续的几个环节亦是如此。这意味着,这部分成本就从中间商转移给了农户,果农可能要为此对物流、包装厂、加工厂支付费用,租用一线城市的物流仓等等。”【这里其实更应该讨论技术赋能下,农户是否有能力从被剥削者转化到剥削者的角色】

“在宏观经济上行周期,水果顺利销售,这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但如果经济周期进入下行,这个果农会遇到什么呢?”【有经销商存在的情况下一样有滞销的情况存在】

“这种致命打击中的“致命”是字面上的致命,因为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小农经济其实并没有大众所想像中的那么不堪,和现代经济相比小农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几乎只来自于天灾。

换句话说,只要农民依然拥有农耕地和最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无论其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都可以从零开始重新生活。而现代金融工具的引入,尤其是不同层级的借贷,有可能会使得农民失去耕地、宅基地和最简生产工具,没有任何翻身机会。”【然后饥荒,死人?否认了地主和剥削的存在】

【后面还有一大段类比乐视生态化反的部分,我觉得类比没什么道理,然后也比较夸张和危言耸听】

4.3. 新冷战

“一方面,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意外的现实世界,人类与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宇宙间一系列精妙的意外。这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找到一种方法防范所有的风险。”【同意,这其实是个有关世界观的哲学问题】

“互联网的敌人是其自身,是强调平等导致的鸿沟,是信任泛滥导致了猜忌,是过度连接导致了隔阂。互联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呑身之蛇与巴别塔,是现代社会的自反性。”

“风险所带来的焦虑除了阻碍技术的进步和自我修复之外,毫无益处。”【意思是挡不住吗?关于技术进步】

5 尾声:相信希望,而不是幻想

“与历史中的绝大多数趋势一样,科技的普及和利用也有其摇摆性,每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之后往往都紧随一轮关于技术的反思。而最终,新技术会在进步与反思的博弈中达到对人类社会最有利的平衡。”

“这种特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当一种技术创新应用于市的时候,监管与法律往往落后于其发展速度,使之能够有机会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地方引发一些变革(大部分为模式创新)。”

“无论是早期的突破,还是后期的奉还,均是对整体用户有益处的。”

“在技术特权的回收期(一个较短的时间段),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从个体而言每个人的个体福祉都在下降,而社会整体福祉却在上升。因为原本那些用于让利于个体福祉的成本,被转移用作了整体福祉的保障。”

“通过全员持股、高社会福利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掌握。”

“除极少数地区之外全球人类普遍放弃了在实操层面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