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你的“手机”将被淘汰

2020-09-01
5G时代,产品将被场景取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

涂鸦智能中国总裁 付强

5G时代,产品将被场景取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

文 | 田甜

编辑 |杨绚然

头图 |受访者供图

“5G时代伴随你的硬件绝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当你在家里或者酒店,会有一个像小程序一样的虚拟入口,而不是像4G时代手机那样的暴露在外的设备。”涂鸦智能中国总裁付强对创业邦说。

涂鸦智能是一家全球化的AI+loT平台。2014年创业之初,涂鸦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学集对于智能交互方式有一个思考:继电脑、手机之后,智慧互联时代新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寻找第三个设备”是涂鸦智能创业的起点。不过如今看来,至少有50%的业务距离创业之初的设想发生了变化。

在智能互联时代,可能根本不存在引领交互方式变革的“第三个设备”,即便是各大巨头都在争夺入口的智能音箱,人们也不可能像手机那样随时带在身边,做到真正的“人机合一”。建立一个loT平台,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厂商和零售企业的智能化需求,是更加可靠和有想象空间的选择。

涂鸦智能自身不是做硬件,而是为传统制造品牌提供loT开发平台,同时面向开发者提供从硬件、云端、OS、PaaS到SaaS等层面的支持。

目前,涂鸦智能的loT解决方案已覆盖智慧社区、智慧酒店、智慧公寓、智慧养老、智慧商业照明、全屋智能等场景。截至2019年10月底,涂鸦智能已服务全球超18万家平台客户,日语音 AI 交互超 4000 万次,Powered by Tuya赋能超 9 万款产品。

5G时代的高带宽、广连接将使涂鸦智能直接受益。

“未来一个大的场景里面,极有可能有上万台设备同时发生交互,5G解决了未来全场景的基础。”付强对创业邦说。

以下为涂鸦智能中国总裁付强接受创业邦采访实录:

创业邦:和4G相比,5G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付强:4G很好地解决了B2C,5G比4G多了一个to B的能力,在连接上,可以更好地实现B2B,B2C。

每个时代,你能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交互方式的变化。4G时代,所有APP,包括抖音、今日头条,都是围绕手机在做。手机不是单纯的硬件,而是移动互联网能力的集大成者。

在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大部分运算都在端设备,到了5G时代,在云端运算完,就可以把结果推送给你,它是实时的。5G时代的交互一定不是通过手机,而是通过无处不在的智慧入口。

未来二三十年,手机也可能会变成过时的设备,现在看好像不太可能。未来,电脑手机这些办公用的设备可能合而为一,其他设备入口,可能通过语音交互,你喊一下它就会出现,不喊它就走了,就像电影《钢铁侠》里的贾维斯那样。

现在的天猫精灵和小度,你喊一下就可以购物,但体验是比较差的,你看不见实物,还是需要通过手机搜索才能看到实物,从便捷性来说还不如就直接在手机上点击购买了。

创业邦:“无处不在的智慧入口”,具体是怎样的形态?

付强:5G时代会走向无处不在的智慧助理,不只是语音助理或者图片助理,它一定是分布式、多场景的。它不会干扰你的生活,也没有像手机这样固定的产品形式,可能跑步的时候通过穿戴设备体现,你在家的时候以投影的形式体现,各入口之间全部打通。

个人智慧助理将是一个完全虚拟的、分布式的、无处不在的助理,这是未来的大趋势,个人智慧助理所伴随的硬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当你在野外,个人智慧助理可能只能是你的眼镜或者手表。当你在家里或者酒店,个人智慧助理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的,它会有一个像小程序一样的虚拟入口,而不是像4G时代手机那样的暴露在外的设备。

创业邦:涂鸦智能也在布局全场景的智慧互联,目前已布局了哪些场景,5G落地应用较快的场景有哪些?

付强:目前涂鸦布局了智慧社区、智慧酒店、智慧公寓、智慧养老、智慧商业照明、全屋智能,基本涵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场景。我们针对这些行业的痛点推出了PaaS级的解决方案。

做好智慧互联,要有一个太空视角,你要看到各行各业哪个互联的焦点是最粗的。

疫情催生了无接触式的场景,智慧社区智慧交通会发展比较快。一辆车进出小区或者下高速,应该有对驾驶员的人脸识别,有对车主车牌号的识别。如果驾驶员是车主本人,直接从车主的微信或者支付宝账户扣钱就行;如果驾驶员不是车主本人,应该同时给车主和驾驶员发信息,费用由车主本人支付,Yes or No?点一下选择按键或者语音回答,根本不需要安装ETC。如果微信或者支付宝账户现金余额不足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打通银联,或者代扣,这就要求交易系统足够快。一个智慧交通场景,涉及支付交易、人脸信息、车牌信息,这就需要5G的支撑。

比如工业制造场景。传统的制造企业主要是流程驱动,如果能够把流程和IT合而为一就非常厉害了,到了智慧互联时代,是流程和数据混合驱动,以数据为基础,流程为辅。疫情期间涂鸦智能推出了云智造系统,通过对产线的改造,帮助制造工厂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邦:5G的三大特点高带宽、广连接、低时延,哪些特点对于涂鸦来说受益比较大?

付强:广连接对于涂鸦是大的利好。涂鸦要做全场景,未来在一个场景里面,极有可能有上万台设备需要同时发生交互,5G的广连接解决了未来全场景的基础。

涂鸦给房地产企业做智能化支撑,绝大部分房子在交房时还没有开通宽带,房地产集成商又希望呈现给业主的是智慧小区。我们做一个边缘网关,就可以实现屋内的局域联动,给业主交房的时候在屋内配置一个CPE,物与物的多连接,到外网的高带宽就全都解决了,这种体验是无感的。

疫情期间涂鸦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一个测体温的设备,到了公司刷脸开门的一瞬间,就会自动测体温,如果超标马上就会报警,数据传输至后台。在相对小的封闭环境,4G也可以支撑测体温的场景,如果是在开放的厂区,就需要5G。

5G的另一大特点高带宽,最适用的是视频场景。涂鸦做全场景的智慧互联,大部分场景是需要有视频的。

工业互联网对低时延有很高的要求。工业互联网最大的红利不在涂鸦,而是涂鸦的合作伙伴。

创业邦:涂鸦智能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外,5G时代的到来对于涂鸦智能的海外业务意味着哪些机遇?

付强:中国自2012年开始大规模地建设4G网络,起步是晚的,但中国的速度很快,到2015年,基本就实现了4G网络的覆盖。如今不管是5G还是Wi-Fi-6的技术标准,中国的应用已经率先落地,中国没有参照物,只能自己往前跑。

接下来两三年内,我们把5G的场景和能力打磨出来,有机会输出到海外。涂鸦作为AI+loT平台,我相信在两三年内,在各场景肯定能够做出至少两三套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然后规模化地输出到海外。

多年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是追赶者的角色,我隐约感觉到在三五年内中国能够给全球输出一些样板。不过中国毕竟是个不可复制的市场,是个超级人口大国。涂鸦的平台在海外,5G的能力也需要适当调整。毕竟我们率先做出了5G业务落地的平台力,这个平台力可能体现在我的合作伙伴的产品上,我对这一天的到来还是很期待的。

创业邦:5G时代有哪些新的创业机会?

付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绝大多数创业可以总结成两句话: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提高效率;通过互联网的能力降低用户的教育成本和使用成本。

到了5G的智慧互联时代,产品将被场景取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未来的创业要围绕场景和生态去做。

4G时代,我们说腾讯的生态、阿里的生态,但是这些生态主要是通过腾讯或者阿里的自驱力来带动周边发展。

5G时代的生态是智慧互联的大生态,是由多头同时驱动的。就像涂鸦做的是AI+loT开放平台,我们搭建底层平台,是平台驱动,在生态层面,随着开发者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会反过来驱动涂鸦的平台的前进。这一生态不能叫涂鸦的生态,而是涂鸦搭建起来的智慧互联的大生态,这里面会诞生多个巨头,会有市值比涂鸦大得多的巨头,涂鸦和开发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开放的生态,全智慧化的场景,是两个主要创业点,再去细分,生态里面覆盖行业,场景里面覆盖单品,是能够串在一起的。在智慧互联时代,不是说我做了一个怎么样的产品,而是我满足了某一场景,打磨了一套能力。

创业邦:但是目前腾讯、阿里等巨头的生态数据是互不打通的。

付强:5G时代,各大巨头的数据不存在孤岛式的,数据将变成一种公共能力,是一种基础原料。这些数据怎么组合,被谁调取,大家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协会的规则调取就好。一些基础的数据是大家都可以用的,所有的数据来自设备的使用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做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5G时代,各巨头生态间的数据从割裂到打通,巨头将变成全能力的公司,但是它的数据也不可能完全共享。

创业邦:为什么5G时代的到来我们很难感知到?

付强:5G应用落地是分期的,前期偏产业层面,中期偏应用层面,后期会偏to C层面。目前5G在to C层面的应用主要是家庭CPE、VR看房。

预计到2025年,5G网络的铺设能够到达到50%,设备大约20%,应用大约10%,从网络到设备到应用有个过程,早期你可能感知不到。4G的普及也经历了这个过程,2012年开始搭建4G网络,2015年4G网络基本铺设完毕,到了2018年抖音才大规模普及。我相信到2025年,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其他方面我目前还不能过早下判断。

创业邦:目前5G的应用落地还有哪些难点?

付强:5G落地的难点在于数据的共享机制如何建立。5G落地需要一些更加开放的to B从业者,不要把生态去割裂,生态割裂只会带来数据割裂。目前巨头们的参与意识还是太甲方意识,其实在5G时代各方是互为生态。

5G落地需要从如何解决问题上着手,而不是一个噱头,或者对资本市场的说辞。5G时代中国走在前面,没有可参照的东西,只能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走,希望数据更加基础,生态更加开放。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