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电动车28年,这对夫妇想再赢一回

绿源电动车为何“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孙欣,编辑:米娜,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红砖黑瓦,工字形布局的建筑,后墙布满翠绿的爬山虎。古色古香的牌匾上,写着楷书体的“绿源”二字,这便是绿源电动车总部的办公大楼——红楼。

这栋楼不只与北京大学红楼同名,建筑风格也颇为相似。楼内陈列着不少国风画作、书法作品。这里是绿源的“大脑”——创始人办公室、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都坐落于此。

红楼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西南的工业园区,园内大多是材料、汽修等公司的现代工业风格建筑,这让绿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从墙外看,它更像一所大学,而这或许正是绿源创始人、CEO胡继红想要达到的效果。

图片

在创立绿源之前,创始人倪捷、胡继红夫妇曾是宁波大学的老师。对二人来说,虽已告别了教师的角色,但大学校园仍是两人心中的“圣地”。不只公司装修酷似高校,2016年,绿源成立即将20周年之际,为员工及合作伙伴打造了培训机构,并将其命名为“绿源大学”。

热衷当教育者,从倪捷的创业初期也能看得出来。绿源成立于1997年,当时业内少有国产电动车品牌——爱玛成立于1999年,雅迪成立于2001年。空白的市场急需传播与开拓,或是老师职业使然,也或许是为了生存下去,倪捷自动担起了游说者的角色。

到处参加论坛、发表文章,倪捷的重心几乎都扑在了推动行业发展上。那时,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并不高,电动车还数次面临被封禁的危险。倪捷告诉《中国企业家》,有时为了让观点更具备说服力,他会刻意在演讲中隐去绿源,还表示很欢迎新对手加入。

然而,就在这期间,雅迪、爱玛开始步入快速轨道。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绿源2024年的营收约为50.72亿元,净利润1.16亿元。但它的对手雅迪、爱玛在2019年便双双突破了百亿营收大关。

“我也反思,当时自己做的这些,对企业来说没啥好处。”显然,倪捷这样的创始人,对绿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此外,高校老师出身既是优势,也是桎梏。有技术傍身,让绿源在液冷电机、电池等方面的技术保持领先。但胡继红明白,随着企业的成长,对管理者的要求变高,自己存在的管理方面的短板,愈发显现。

2010年春节,绿源山东沂蒙工厂因排班、请假事项,管理者与员工出现分歧。由于当时的胡继红没有太多相关经验,她顾不上过年,立马赶到山东,花两天时间和50多个人一一谈话,一条条将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再和管理人员复盘。

2012年,胡继红在中欧商学院进修了EMBA,系统地学习了管理学。或许,在老师的眼中,学习才是补足短板的最好路径。

胡继红坦言,二十多年前,绿源诞生时,那个年代创业靠的是技术,自己对商业逻辑并不了解,“让我绘制线路图、焊接电线、打孔,我行;做个PPT慷慨激昂地演讲,我确实不擅长。”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倪捷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他清楚绿源的财务表现在行业中算不上头部。作为行业鼻祖,绿源选择在成立26年后才在港股上市。而无论是老品牌雅迪、爱玛,还是新锐品牌小牛、九号,都先于绿源登陆资本市场。

相较于营收超百亿元的老对手、打着智能高端化的后来者,创立28年的绿源仍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绿源卖的产品包括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助力车等,也在近期尝试了联名Loopy等年轻化举措。

2025年9月1起,电动车新国标将正式落地,此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这对绿源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除此之外,电动车行业日趋“内卷”,市场正从增量转向存量博弈。对于腹背夹击的绿源来说,该如何重返昔日巅峰?

下海:两个书生的艰难创业路

“我心里一直都有个教育梦。”胡继红说至今,倪捷、胡继红仍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难舍的情结。

胡继红硕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倪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人同在宁波大学任教。因是双职工家庭,所以才用两年多时间,他们便以高积分拿到了宁波大学分配的房子:三室两厅,位于东户。1989年,房子钥匙到手,但还未住进去,倪捷就把房子还了回去,这是因为发生在那年春节的一件事。

大年初二,倪捷与胡继红去他叔叔家拜年。而叔叔家的焊接设备厂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在电线线路方面陷入困境,而这正是他们最擅长的。仅3天,二人就解决了最关键的电路问题,这种“手到病除”的能力,不仅让叔叔对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也成为二人下海的起点。

那时,民营企业的春风吹得正浓。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

通过接触叔叔的焊接设备厂,倪捷、胡继红也感知到,乡镇企业目前正处于火热发展的阶段。再加上自己为一家公司解决了生死存亡的问题,这种被需求的驱动力,让倪捷和胡继红毅然决然地辞掉了“铁饭碗”,他们回到了家乡浙江金华,成为叔叔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

图片

胡继红

“年轻时,我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这是很鲁莽的。”胡继红说,从学校离开时,自己感觉到热血沸腾,上刀山下火海都愿意去做。

在叔叔设备厂做了8的研发帮助企业获得几十项国家技术专利,倪捷和胡继红也从工作中积攒了一定积蓄与经验。然而,由于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两人不得已选择离开

为了生计,倪捷跳槽进入风投行业,而胡继红则一边带孩子一边跑保险。那时,胡继红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从家里到公司,胡继红每天都经过全长43.4米、拱矢高8.4米的通济桥桥面的青石板路给自行车行驶增加了难度。上桥、下桥,后座带着5岁的孩子,这座桥既是那时胡继红上班路上最大的障碍,更成为她心中的一道坎。

“从小到大,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就没有我不会的事情,但跑保险我真的不行,到现在,我都不想再跑保险。”胡继红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段两年多的工作经历让她明白,销售非技术类的产品是她的弱项。上下班路坎坷,一天还开不了几单,这让她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职业大跨度的转变,让胡继红无所适从,即使已经过去近30年,再回忆起,她依旧未能释怀,用“痛苦”来形容这段经历。

于是,1996年,倪捷在所就职的风投公司了解到电动车行业的概念,发起了电动车项目组后,胡继红便毫不犹豫选择加入,成为1号研发人员。

12平方米的地下车库,成为二人未来新事业的起点。3个月后,第一批样车成功研发出来。1997年,绿源品牌正式注册。

同一年,雅迪创始人才开始摸索着创业,尝试过几项业务后,1999年才建立起正式的车行。

作为行业元老,绿源一诞生便风光无限。1998年,浙江出台全国第一个对电动车省级规范性文件,电动车可以按非机动车进行管理上牌,绿源是首批获批上牌的品牌之一。同年,绿源主办并参与全国“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还帮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动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正式出台。

成立早,意味着先发优势,但也意味着,没有“参考文献”可言,且市场教育成本巨大。

“研发、营销全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谈到技术,倪捷、胡继红两人总是容光焕发,而面对市场,二人一筹莫展。2000年,成立3年的绿源,不仅倒亏,还额外负债100多万

那时恰逢企业改制,二人本可以就此离开该风投公司,但当时其旗下的绿源已有十多个经销商,本着对供应商等负责的态度,再加上对绿源的感情,两人决定承担起这上百万元的负债。于是倪捷、胡继红找亲戚借钱、向银行贷款,最终正式买下绿源品牌。

从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到正式成为品牌的创始人,倪捷和胡继红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

奔走电动车先活下来

刚创业时,夫妻二人分工很明确,胡继红主“内”,负责公司运营;倪捷主“外”,不仅负责绿源的对外接洽,还要为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去奔走。

彼时,电动车市场份额并不大。据观研报告网数据,2000年,全国电动车行业产量共29万辆。自行车、摩托车充斥于市场,当时均价在2000元的电动车受到外界的极大质疑,甚至电动车几度面临着被封禁的危险。

2002年,北京市宣布停止为电动自行车办理牌照。2003年,福州也颁布了全市禁止销售电动自行车的禁令。

据澎湃新闻,那时的倪捷最为外人所熟知的角色是“行业斗士”。他尝试了各种措施来为行业发声,比如发布万字文章,与业内企业一起奔走。最终,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将电动自行车划分为非机动车类,电动车行业正式获得“准生证”。

图片

倪捷

“那些年,我到处去演讲,为提高电动车社会地位,去各种论坛辩论。”倪捷说。

在电动车行业做了10年的经销商万印对《中国企业家》说:“以前,为了让电动车行业有个统一标准,倪捷算是行业的一个发起人兼‘大哥’的角色,他比绿源有名气多了。”

据知网数据,截至2025年4月23日,倪捷在为电动车发声、电动车技术研究等方面,共发表文章427篇,其中数篇文章长达10万余字。

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已达千亿市场规模。据营商电动车数据,202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销量4920万台,比2000年翻了将近170倍。

行业标准也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2019年,电动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出台。2025年,新版本GB17761-2024出台。

对此,倪捷说:“2019年新国标出来,我不需要再发声,也不需要去推动建立标准了。国家出手了,我就‘失业’了,正好重心转回到绿源的技术研发上。”

而那些年,倪捷为行业开辟先河时,胡继红正带着绿源摸着石头过河。

开拓:在商业模式上下功夫

2000年时,2000元的电动车,对普通人来说,称得上是昂贵的大物件。

“(绿源)这个车子要是卖得掉,我爬着过来见你。”有人对胡继红说,这样的质疑一度让她深受打击。

但倪捷和胡继红认为,洗衣机能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电动车为什么不行?胡继红知道,技术之外,二人必须要在商业模式上下功夫,而门店开在哪,是首要问题。

最开始,绿源尝试在百货公司开店。虽然人流量大,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但成交率却不高。胡继红反思,比起百货公司内的其他商品,电动车价位较高,大部分消费者进入商场后,买电动车往往超出了当天的预算。

基于人流量与成交率,胡继红最终确立了绿源的主要模式——开街边店。社区门口、学校门口成为绿源的关键布局地。二十多年过去,线下经销商模式,依旧是电动车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

门店选址策略确定后,接下来是如何营销的问题。

2002年,胡继红曾带着电动车到杭州申请技术创新补贴。到了杭州,她敏锐地发现,武林广场上都是时尚的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

胡继红立马带着几辆电动车,挂起环保的旗子,在武林广场展出。“一个下午,售出了300台,那时我们很兴奋。”市场教育到一定程度,消费者就会自动觉醒,胡继红表示。

大张旗鼓的广场式宣传,一度是行业主要的营销模式。万印告诉《中国企业家》:“早些年卖电动车,都是经销商们骑着一排车,挂着小旗,到大街上宣传,但到了十多年前,就是靠电视广告了,经销商不用做那么多了。”

2004年,奥运冠军田亮成为形象代言人,而绿源也是电动车行业首批起用明星代言人的品牌。

然而,2009年,爱玛凭借“明星代言+渠道下沉”的打法,到2010年销售量达到了220万辆,雅迪也达到了200万辆,而倪捷在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09年绿源的电动车销量仅为65万辆。

而2000年~2009年,是电动车各品牌大肆“开疆拓土”的十年。胡继红表示,2010年以后,行业开始进入跑马圈地式的竞争。2010年,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的起点。不少电动车品牌搭上电商的快船,扬帆起航。

2014年,雅迪推出在线商城“雅迪购”,是电动车行业第一个正式上线垂直购车平台的品牌。2016年,雅迪登陆港股,成为国内两轮电动车第一股。

胡继红透露,绿源布局电商的脚步算不上快,2018年才正式接入电商。目前,绿源线上线下的销售占比是1:9。

但她预计,未来线上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如今,绿源在抖音开启了直播带货。2023年,双11期间绿源GMV破6000万元,登顶抖音本地生活行业第一。2024年的618期间,绿源线上交易额3.3亿元,同比增长57%,在抖音团购、拼多多两大平台斩获行业排名第一。

艾媒咨询创始人、CEO张毅认为,绿源作为国内电动车鼻祖,发展只达到了目前年销售几十亿元的规模,确实有些可惜。虽然公司技术过硬,但在品牌建设、电商渠道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倪捷与胡继红深谙此点。近几年,他们也在做联名、赞助综艺等各种年轻化举措,为绿源寻找新的突破口。

夹击:重回到技术主场

2019年,倪捷将重心转回绿源本身。而技术出身的他,选择重回到自己的主舞台——技术研发。

图片

“以前我们忽视了很多问题,比如陶瓷刹车、钢丝轮胎、电机等。”倪捷表示,自己一头扎进售后和技术后,发现了电动车行业忽视的很多问题,他把问题整理出来,给自己出了一张问卷,电机便是其中之一。

电动车常被诟病的一点是电池寿命,而有时寿命短的原因并非电池本身,而是电机的衰退导致的。

“人们不知道,品牌们也捣糨糊。”倪捷说,传统的电机极易氧化生锈,从而导致损坏衰退。对此项难题,2019年,倪捷成功研制出液冷电机,推出国内第一辆搭载液冷电机的电动车B5,且成为行业首个使用该技术的品牌,目前公司全线产品都已更新为液冷电机。

回到技术主场的绿源,凭借液冷电机,再加上年轻化的举措,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23年绿源上市,营收突破50亿元。2024年行业增长乏力时,绿源仍实现了营收的稳健增长。

然而,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高端化成为行业新焦点。据各品牌2024年财报数据,九号、雅迪、爱玛的年销量分别为259.89万台、1302.05万台和1069.86万台,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84亿元、12.72亿元和19.88亿元。这意味着,九号以不到雅迪五分之一的销量实现雅迪超八成的利润规模。

对于九号所代表的高端化趋势,倪捷强调到,绿源并不针对单一用户群体,比起只做高端产品,他更希望绿源能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雅迪、爱玛等传统巨头在价格战中挣扎,新玩家九号电动车以高毛利突出重围。而面对老对手与新玩家的腹背夹击,倪捷并不焦虑,这从绿源稳定的加盟政策也能看得出来。

“个人感觉绿源一向不怎么参与行业内卷,一些其他品牌的加盟费波动较大。”万印有着超10年的电动车经销经验,他认为在行业竞争中,绿源并不激进。

对于内卷,绿源也确实并未为此深感焦虑。在采访中,胡继红、倪捷两人鲜少谈到财务与营收方面,技术则是他们更关注的东西。

“一辆车骑10年。”这是绿源的广告语,但10年不换车,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说不全是好事。对此,倪捷表示不在乎,他认为自己成就感的来源就在电动车技术上的突破。对他来说,一辆车骑得越久,他越兴奋。

虽然绿源活得比较“淡定”,但毕竟身在江湖,它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倪捷和胡继红必须找到公司的新增长点。

对于未来,倪捷看好电助力自行车。他认为,电动车分为两种:用手的和用脚的——前者解决通勤,后者可以锻炼。而电助力自行车能帮助人们在通勤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为了研发电助力自行车,他近几年开始钻研人体组织构造,提起心脏、肌肉、血氧等数据,他侃侃而谈。

属于绿源的真正突破点在哪里,倪捷称还是未知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