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作者:叶橙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小学学校门口,大概是全世界物价最稳定的地方。
县城房价2000的时候,小学门口的杂货铺卖着5毛一根的分装辣条、1元一根的关东煮串。
上了年纪的老人背来用棉被包裹的小铁箱,用铁勺刮出花花绿绿的冰淇淋球,同样是一元一个。
via @全糖加冰
等到房价已然翻了两三倍的今天,放学时最常听见的吆喝声依旧是“一元一份”,毕竟十多年来国内唯一没涨价的只有小学生的零花钱。
只不过廉价零食江湖的主角们早已迭代,最近网上越来越多人发现,全国各地的小学门口都在被同一种小吃占领——
一元火鸡面。
这种装在小小塑料盒里、两口就没的小吃,正在成为新一代小学生的校门口天菜。
via @黄大胖摆摊日记
售卖网红一元火鸡面的摊主们通常年纪不大,比如包括辞职不干的打工人、处在求职空窗期的社畜。
这批脱下长衫摆摊的年轻人,遇上了双向奔赴、最懂他们的小学生顾客。
小学生的一元火鸡面,年轻人看完觉得自己穿越了
火鸡面原本指的是韩国速食牌子三养旗下的一款拌面,以爆辣的口味出名,后来白象、盒马都曾推出火鸡面,算是网红速食品类。
网上关于火鸡面的讨论,常常是哪个牌子更好吃、有什么稀奇的做法。
但这一切都与成为小学生们心头好的“一元火鸡面”无关。
因为他们吃的火鸡面通常根本不是任何正宗品牌,一包三养火鸡面单价要六七块,远超小朋友们的零花钱范围。
同时甚至可能并不辣,只是挂了一个“网红火鸡面”的名字。
via @四方坪功夫胖
这种小学生特供火鸡面,通常装在不及成年人巴掌大的小食品盒里,在小学附近摆摊售卖。
盒里只有面的话通常只卖一元。
要是往里头放了点黄瓜丝、两片火腿肠片之类的配菜,身价才可以稍涨一些,售价两三块。
这个价格下许多摊贩并不提供正经的一次性筷子,只给两根意思一下的竹签,但这并不会打消小学生们踊跃尝试的热情。
甚至有时候包装越简陋小孩子想尝试的兴趣越浓。
所有人都知道,世上最好吃的零食永远是躲着吃的那个。
via @杉杉
许多摆摊博主记录的视频里,来买火鸡面的小孩总是早早地、兴奋地冲出校门,买上一份现场开吃。
和朋友一起在路边大口大口炫掉火鸡面后,再潇洒地把盒子往垃圾桶里一扔,抹抹嘴假装无事发生往家里走。
via @阿泽
不少网友看了后感慨自己当年也这样。
“小时候为了吃校门口的一块钱杯面特意早点上学,爸妈送我到校门口后我假装往里进,等他们走了再和死党又溜出来吃。”
“其实在家吃过了早餐不饿,单纯馋泡面的味精味。”
并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出小孩哥小孩姐们用手背、衣服抹嘴的方法并不牢靠,就算不留下油渍也会留下调料味,有一定几率被家长发现。
对成年人来说,扫码支付是最便捷的付款方式,但在小学零食江湖里,最受欢迎的依旧是现金交易。
一来,扫码哪有直接往老板手里塞个硬币快;
二来,许多孩子年纪还小没有智能设备,爸妈给零花钱的方式还是最原始的给5元或10元纸币。
via @小豪火鸡面
不过一些视频里,小学生们哪怕手上戴着小天才手表、理论上能扫码支付,也并不会使用它。
大约是因为智能手表通常会绑定父母的账号,没人希望爸妈的手机上收到支付消息提醒——
“2元,付款给xxx火鸡面。”
迷你火鸡面原本是流传在小学生之间的隐秘传说,不足为家长道也,因为怕被骂。
但随着它在各种新闻里以奇怪的方式出圈,大家才逐渐意识到怎么各地的小学生都在吃它。
去年走红的肥娟小吃店,因免费“收留”下课后来看电视的孩子们被关注。
老板娘夫妻俩原本开的是鞋店,后接受网友建议转行做小吃,店里卖的就是鸡柳与迷你火鸡面,这是孩子们给他们提的意见。
夫妻俩原本想着用贵点的原材料,结果被小朋友一口否决:
“你搞贵了我们买不起!!”
“我就是要吃一块钱的!你拿个一次性杯夹一口给我就可以了。”
另一位博主@涛哥摆摊记,在卖迷你火鸡面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办了个“背诗换面”的活动,结果小学生们直接为火鸡面而狂。
放学后争相把语文课本往博主面前递,争夺换面的名额。
背错或一时卡壳的孩子懊恼不已,立志今晚回家复习苦背,火鸡面看起来比考试考差了更容易催人上进。
火鸡面摊前甚至催生了小小的学习鄙视链,成功完成背诗挑战的小朋友们骄傲和同伴宣布“你还得回去练练”。
有次一位小男孩边吃着手里刚买的迷你火鸡面,边问这位博主周末还来不来摆摊。
表示虽然周末不上课,但还想来校门口吃这一口。
博主哭笑不得地破防拒绝:“不行,我已经不上班了,都选择摆摊了怎么还让我当牛马加班。”
视频里的小男孩看起来其实并没有听懂博主嘟囔的上班与加班,眼里只有清澈的对食物的渴望:
“我,我周末也想吃。”
@涛哥摆摊记
校门口小吃江湖,有自己的生意规则
迷你火鸡面引发一定讨论后,不少年轻人慕名到附近学校门口买了一份,尝尝让小学生魂牵梦萦的小吃什么味。
结果却普遍有些失望,许多人都表示味道太淡、没啥特色,和火鸡面的爆辣口味更是完全不挨着。
via @章鱼小丸子-小鱼仔
这可能是因为理论上成年人会比小孩子口重,味蕾饱经多年盐分与调料腌制,阈值更高。
同时也是因为卖给小学生的火鸡面大多经过了口味改造。
网上许多摆摊博主分享的配方里,迷你火鸡面酱料里只有40%乃至更少是辣酱,其余是生老抽、番茄酱与蚝油。
火鸡面的辣度被大大冲淡,只是带一点辣味,这也合理。
没有多少商家敢用原版火鸡面的辣度,去挑战可能会让小学生辣哭的后果。
但它又是需要一点辣味的,需要保留些许辣带来的感官刺激。
而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小学校门口是个独立的小吃宇宙,有着自己的生意规则。
网友们围观迷你火鸡面时会感受到熟悉感,轻松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迷恋的路边摊,本质上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
比如它们都遵循着小学校门口小吃的三大共性:
便宜、小份、新鲜感。
便宜自然是因为前文提及的小学生零花钱少。
除却一元火鸡面,不少网友提名说还在校门口看到过一元寿司、一元串串。
小份则是因为相比于高年级学生,小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通常更受家人关注,毕竟食欲不振可能是孩子身体不舒服的表现。
且小学生胃口相对小,还没有进化出深夜犯猪瘾时恨不得生吃一头牛的欲望与能力。
为了确保回家后自己还能吃得下饭、躲避被家长训斥的命运,每一代小学生们都无师自通了最基础的博弈论。
选择小份的零食,既不亏待自己,也不影响爸妈的判断。
很多人回忆,小时候小卖铺里卖得最好的辣条,是几毛钱一份、老板从大包装辣条里取出一根或一片的那种。
在山姆分装、化妆品分装出现之前,这才是95后、00后们经历过的最早的分装生意。
此前互联网上曾经流行过一阵“吃小孩儿饭”,美食博主们到小学门口觅食,购入的大部分零食都仿佛误入了小人国。
炸串只有成人手指那么长,狼牙土豆用手心大小的小钵装,塑料小杯装的拌面两口就能干掉。
via @四方坪功夫胖
当然价格也基本上与量相匹配,全场1元2元3元,没有超过5块的。
via @鱼丸芋头糕
至于新鲜感,可能是校门口小吃江湖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其实小学生和成年人一样,消费时也需要有点噱头、说法。
就以火鸡面为例,如前文所介绍的,不少摊贩售卖的“火鸡面”已经基本上与火鸡面这一品类无关,味道没有相似处。
面饼来自单独批发,有的商家所使用的辣酱并不是火鸡面酱,严格来说它只能算是一种拌面。
但显然,商家们要是在招牌上写“特色拌面”“火腿拌面”,销量一定没有写“网红火鸡面”好。
via @辣之的美食日记
别小看小学生们的信息敏感度,以及对潮流的追逐意识。
试想一下,这可是热衷于给自己起名叶罗丽·冰雨蝶·梦琉璃或者赛亚迪杰奥特曼的年龄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看重事物的title。
一份普通拌面与一份“网红火鸡面”摆在面前,大概率会选名字看起来更新奇的火鸡面,尽管他们大概率并不知道火鸡面究竟是什么。
via @颜究所趣玩
相比之下,中学生以及大学生们消费路边摊时可能会更考虑实际。
正是长身体时候的青少年们,已经无法被一口没的小吃满足,需要更有满足感、更容易吃饱的小吃摊品类,比如炒面炒饭、烧饼凉皮。
有摆摊博主把小学门口没卖完的迷你火鸡面带去大学附近卖,开摊前默默在招牌上添了一笔,把2元改成3元。
via @打工没人要的小高
评论区的大学生网友们看了一边高呼上当,一边也承认卖2块的话在大学可能卖不出去。
价格低于日常熟悉的水平,可能反而会不感兴趣、觉得不是卖给自己的。
并支招说“小学门口卖1块,大学门口卖3块,写字楼底下可以卖6块”。
从5岁到30岁,校园小吃江湖硬控同一批人
在短视频平台上,摆摊卖迷你火鸡面的话题不乏上百万点赞的高流量视频,很受大众喜爱关注。
校园小吃江湖,在多年后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依旧硬控着95后、00后们。
有人是行动派,看了后立刻出门搜寻路边摊。
一些已经当家长的95后们会在接孩子放学时趁机扫荡校门口,还得赶在孩子出来前吃完不被发现,试图维系作为父母的权威形象。
回到家后只有孩子自己哐哐干饭,夫妻俩摸着吃饱的肚子说:“你多吃点吧,妈不饿,爸不吃啊。”
via @噗噗和通哥
有人选择在这类视频里回忆过往,小学生们所展现的懵懂稚气、无忧无虑令人久违。
大家怀念地给视频里的小顾客们分类:
“这种是班上的吃饭大王型,爱吃会吃对学校周围的吃食了如指掌。”
“这种是快乐显眼包型,可能也没有那么爱吃,就是喜欢放学后早早地和朋友一起冲出学校的感觉”
“老板左边那个带眼镜的小妹妹给你递两次钱了,你没看到!我小时候就这样想吃又不好意思挤到最前面抢。”
via @打工没人要的小高
还有许多年轻人被小吃摊硬控的方式,是成为摊主赚钱谋生。
曾经围在摊前、喊着“老板我要火腿肠”的一代人,已经到了站在摊后成为老板的年纪。
一边搜刮童年记忆,尝试着从中寻觅些许儿童心理学的经验;
一边对着网上的摆摊教程算账,估算着卖多少钱小学生能接受、赚的钱又不至于太少。
via @油油在干嘛
很多年轻人干了之后才切身体会到,童年记忆里拿捏着所有小朋友的馋虫、从手里变出美食的“厉害老板”并不好当。
校门口的小吃卖得快,但是单价低,一天卖出100盒迷你火鸡面利润可能也就几十、100。
这还是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因为技术门槛不高、看着生意火热,许多人都会摆摊试试。
想长期生存下去的年轻摊主们,只好通过增加品类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不仅要卖火鸡面,还需同时卖面包、烤肠、饮料等多种小吃。
或许不论再过去多少年,小学生偷卖校门口零食小吃的现象依旧会如出一辙地重复。
这个小小举动里被寄托了太多庞杂而微妙的意义。
小孩子通过自己选择、付钱购买的举动,象征性地进行似乎代表着成人世界的消费行为。
辣味零食通常也是某种成年人的象征,大部分家长不会主动推荐孩子吃辣,它同样提供着轻微的感官刺激,所有人的童年记忆里总少不了一段和朋友一起被辣得斯哈斯哈。
小学门口的路边摊未必味道真有多好,它只是会被记忆不断美化、叠加滤镜。
人们用味道再难重现的说辞,代替过往无可追寻的事实。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