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马泪泪,编辑:何梦飞,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00万
中国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愈发深厚。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正式揭幕。8月8日,展会开馆第一天,北京雨水并不小。有报道说,场馆入口处,排队的人流长度接近两公里。次日,天气放晴,蓝天如洗,小巴在排队时发现,很多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甚至还有个小婴儿坐在摇篮推车里,狠狠地提前赢在起跑线上。
图源:小巴拍摄
进入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机器人大世界2.0”的一个小展区,再次排队入场后,便能看到未来的最初迹象。
煎饼、糖葫芦、调酒、乐队演奏,都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操作完成。不过机器人大会并非绝佳的遛娃圣地,号称三分多钟做一个煎饼的机器人,虽然只是个装进透明玻璃的机械臂,但人挤人地观看,挡住了小孩视野,他只得向妈妈抱怨。
还有个小孩,指着一款人形机器人100万元价格的牌子,数起了“个、十、百、千、万”。于是,一个8岁左右的小男孩,过早地明白了商业世界的残酷真理——高科技的浪漫,都是靠钱烧出来的。
图源:小巴拍摄
告别这个小展区,真正的进入展馆后,面对的则是堪比春运火车站的恐怖的人流量。官方公布的消息称,这次展会的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展出1500余件展品,首发新品超过100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数量突破50家。
因个人精力有限,难以全面呈现展会细节。不过,穿梭在五万多平米的展馆里,步数里程超过十公里后,倒也有了些发现。
顶流
本次展会的顶流,当属宇树科技。观众以及小孩将它的展台围得水泄不通。
宇树的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了秧歌之后,它及其所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像先前的展会一样,它继续摆出了机器人擂台赛。格斗双方为G1人形机器人,公司搭建的算法和关节零件,能让它们实现勾拳等基础技术动作。
宇树正对面的展商是“加速进化”,它将展台搭建成足球场,举办2v2机器人表演赛,并邀请小孩子参与人机足球互动,机器人射门,小孩当守门员去防守。它同样吸引了无数观众。女主持人拿着话筒还不忘大声嘶吼,震颤整个会场。
图源:小巴拍摄
这两家公司所处的展区路段,成了全场馆最堵。
搭建场景,并且让机器人动起来的展台,通常都能吸引很多观众。一位参展商估算,他的展台,两天的人流量大约是10万人。他向小巴举例说:“2万人看我展位,那一定是1.5万人在拍照片、拍视频,他们拍这些,是为了转发。这对每个商家来讲,就是一个病毒传播的过程。”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ABB和库卡,他们的展位就在宇树的斜对面,但人流量少了很多。它们展示的,并非人形机器人,而是类似机械臂之类的产品。也许,他们不需要去搭建一个“整活”的展台,默默炫技就好。
班味儿
更多的展商,思考的是商业化场景的加速落地。
机器人运用的一个场景,便是科研。浙江一位机器人专业的大学生对小巴说,他们购买机器人,主要是为了科学研究以及发表论文。宇树市场总监黄嘉玮在今年4月份曾对新华社表示,去年宇树人形机器人销售到100多个国家与地区,核心用户是大学、科研院所、科技AI公司等。
展会上呈现最多的,则是机器人在工业、生活服务场景中的运用。
货物分拣、生产、搬运转运、电力设施巡检、园区巡查、迎宾导览、叠衣服、制作爆米花等等。这些机器人也呈现了物种多样性,有四条腿的“狗”、两条腿的“人”,单个的手爪子(灵巧手)、单条的机械臂,它们按照应用范围、构造结构又能细分出各种名字。
图源:小巴拍摄
浙江的一个展台,演示了机器人在服装车间、化工实验、商超零售三个场景中的作用。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则展示了机器人的群体协同与调度:20多台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物流设备组成的系统,展示从原材料入库到智能分发的全流程运作,让观众直观感受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它还发布了一款能够能自主更换电池的机器人,换电只需三分钟,可谓是7*24小时不歇息的顶级打工人。
这届机器人厂商,既想让机器人后空翻耍帅登上热搜,还想让它们老老实实进厂打螺丝搬砖,变得班味儿十足。当然,眼尖的人也发现,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正陷入同质化,物流、装配、接待、餐饮成为标配场景,差异化竞争空间越来越小,内卷的趋势未来可能会增强。
机器人正在运送餐品
爆发
小巴在展区遇到了情趣用品商春水堂的老板蔺德刚。他以售卖小型的情趣用品起家,后来又研发售卖硅胶娃娃,自称把原本1.5万到2万元售价的硅胶娃娃价格打到5000至7000元。5年前,他又成立一家子公司,进军机器人行业,资金来自硅胶娃娃生意所创造的现金流。
他在展位上摆放了10个身着不同装饰的“火星美女机器人”。这些都是仿真人形机器人,主打导览迎宾,十分之一的技术来自硅胶娃娃,比如脸部的材质造型,十分之九的技术来自机器人行业。他的展位人流诸多,很多人驻足观看、拍照。
尽管他的机器人今年才开始商用,但是行业火热,上个月参加了7个展会。
他说,“这次来北京受到震撼,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都是热血沸腾,技术进步特别快,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之前的预期。”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展会演讲中说,“今年上半年,我个人感觉整个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关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平均每家企业至少有将近50%-100%的增长,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少见的一件事情,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图源:小巴拍摄
IT桔子的显示,今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热度持续升温,融资额度已突破280亿美元,7月份有21家企业获得融资,8月份,傅里叶等知名的公司都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行业正处于爆发期,展会的人流自然密。机器人供应链上的零部件公司,都分布在C展馆,有媒体说,他们就像“卖铲子”的公司,但今年订单只多不少。
挑战
当然,花钱的一大用途是解决技术难题。其实在展会上,观众偶尔会见到机器人的漏洞。有的机器人因失误而摔倒的机器人,有的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动作过于缓慢,效率低下,有的机器人表演了三个小时的小节目,电量耗尽而被迫暂停工作充电。
在展会的主论坛上,诸多行业代表也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Takayuki Ito说:“具身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但距离真正多用途人形机器人的实现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谈到北美市场时称,“当前人形机器人虽获资本热捧且技术持续突破(如触觉感知、AI协同等),但实际商业应用仍局限在个别试验项目,短期内专用机器人解决方案比通用人形机器人更具落地可行性。”
王兴兴说,关于机器人本体,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将当前未能大规模应用或功能受限归咎于硬件不足或成本过高,然而,现有硬件虽仍需持续优化,但已具备基础可用性,当前真正的瓶颈在于具身智能还未完全成熟,这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因素。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问题是模型问题并非数据问题。“现阶段的机器人大模型还是不够用,仅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1—3年左右的水平。”
此话用大白话解释就是,现在机器人不够聪明,主要不是因为缺“学习资料”,而是“脑子”还不够用。
小赢家
谈及未来的趋势,每个展商都有他们的预测。
在他们看来,技术成熟、市场爆发的关键转折点时刻,将发生在2年后、3年后甚至5年后。不过,此时此刻的展会上,已经涌现出一些小小的赢家。
一家零售机器人的展位上,分别摆放了咖啡机器人和冰淇淋机器人,那里总是聚集很多人,付费购买咖啡和冰淇淋。这家公司应该挣了不少钱。
机器人贩卖饮品
与小巴同行的媒体朋友,口渴想在一个展位买瓶水。那位负责卖水的货柜机器人电量耗尽,正在充电。展位的负责人递来一瓶水,说,今天卖水卖了2000块。
小巴在展馆见到的最便宜的机器人价签,是一只灵巧手,售价1.8万元。最昂贵的价格,是100万。看着人们排队买咖啡、等冰淇淋,小巴突然觉得,未来的脚步可能比预测得更近——只是它很朴实,穿着一双市井小贩的鞋就来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