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logo史,半部辛酸泪,国产车的门面支棱起来了吗?

从logo的“生产”来说,服务于战略。专业的logo设计并非“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是基于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工程”,需遵循“战略先行、逻辑支撑、美学落地”的三步流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商业评论(ID:autobizreview),作者:王菁,编辑:黄大路,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冒昧问下,你们都是一汽的吗?”看着一屋子中国人,丰田代表疑惑地问道。

让他困扰的,是手中收到的一打名片——这些小卡片上字体各异、颜色不一,图样也不尽相同。面对从未准备过的问题,一汽代表团瞬间不知该如何回复。

这是20世纪90年代,一汽与丰田合资会议上的一幕。

彼时,全球汽车市场早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大众的三个V已成为可靠的代表,奥迪的四个圈建立了高端商务印象,福特的蓝色白底则成为美式普惠的代名词。

其实,这时中国一汽的鹰标已经出炉。1956年,从美国归来的一汽副厂长孟少农,深受福特影响,他委托时任设计处车身科科长的吕彦斌设计,在80多稿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飞鹰图案。只可惜,由于在申请“全厂统一”时不顺,鹰标还仅在小范围使用。

这场名片尴尬,像一记重锤,砸醒了一汽人对品牌标识的重视,也让品牌与Logo的重要性,在中国国产汽车产业扩散开来。

时移势易,数十年过去,中国汽车产销早已位列世界第一,品牌logo更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出海征战、战略转型、消费者沟通的核心抓手。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更新品牌logo的乘用车企业不下二十家,甚至一个品牌在十年内多次调整。

图片

更不用说同一时间,新诞生的品牌logo:2014年至202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共诞生了超过400家新品牌,其中至少30家时至今日仍产生巨大影响。

图片

蔚来用 “天空与道路” 的符号锚定高端智能赛道;五菱靠红标深耕国内民生市场、银标叩开全球大门;奇瑞 QQ 的新 logo 也斩获红点设计奖……这些品牌logo不再是无足轻重的点缀,已然成为车企战略落地的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可以说,在品牌logo领域,中国车企也用了很长时间在追赶欧美厂商的百年历程。不过,这也带来一个疑惑:在这场极速爬坡中,我们真的把品牌logo的理念吃透了吗?

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出,“品牌的首要任务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独特定位”,而logo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小视觉单元”。

这里不得不提下车圈“logo天花板”——奔驰logo。三叉星辉,这一极简形象,既能在第一时间可以让人联想起车轮和方向盘,又能感受到德式精工的严谨。

有门互动CEO李康笑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其极简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就像教堂中的十字架,一个符号可以成为一个信仰般的存在”。

与之可以相媲美的是特斯拉的logo。这也透露了一个好logo的三大准则:形象上美、辨识度高、关联性强。

可实操起来,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logo“供”与“需”,原本就截然相反——是两个“不同的群体”进行着“完全相逆”的过程。

从logo的“生产”来说,服务于战略。专业的logo设计并非“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是基于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工程”,需遵循“战略先行、逻辑支撑、美学落地”的三步流程。

而消费者看logo,则随性很多,都是先看第一眼的“眼缘”。“好的Logo应该是‘一见钟情’。”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曾强调,“第一眼就被记住,并且越看越能感受到品牌的深度。”

所以,很多汽车logo设计都掉入了“logo阐释捧得天花乱坠,但消费者压根不喜欢、没印象、不了解”的陷阱。

为此,《汽车商业评论》通过信息收集、消费者访谈、专家采访的方式,最终编辑部讨论挑选出中国汽车品牌的20个logo,希望为解答这一课题提供一些参考,最终希望通过读者投票,选出中国汽车品牌十佳logo。

我们将评估逻辑与各界评价直接放到每款logo之下。在每款logo的分析之中,读者也能侧面看到当下国产汽车品牌logo的时代使命、艰巨挑战,以及设计理念的进化。

提请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的排列顺序有相当随机性。欢迎您投票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理由和建议,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推动中国汽车向前进。

20长安:中国汽车logo演进代表

图片

长安汽车logo变化将中国汽车产业对logo理解的发展变化尽数体现。这家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经历了从军转民、从国内到海外、从燃油到电气智能化的三大转型。

没错,长安最早的车标就是汉字标和拼音标,1997年图案化风潮开始后,在商用车上采用的草帽标,2010年启用V字标。

近十五年,长安V字标又经历数次小变化——2013年添加英文、2020年蓝色变为透明、2024年调整V字的夹角和外框粗细,精准体现了中国汽车logo从粗犷到精益管理的过程。

发展至今,长安汽车logo终于完成了简洁性、审美性、联想性的原则要求,以及扁平化、数字化的时代要求的转变。

有人认为,现在唯一框住这一标志的,还是上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圆框式设计。它是否需要挣脱“框框”呢?

19阿维塔:极简现代主义代表

图片

“简洁、干净、精致,这就是现代标志的公式。”国际知名标志设计师乔治·博科华(George Bokhua)曾表示,“通过几何图形、简单的形状和线条,你可以使标志简洁干净,而且更持久。”

阿维塔品牌logo就是以线条构成的极简美学体现,仅仅用极细的线条,就能彰显出面和立体感,同时还能让消费者快速联想到网络和科技。

而这种现代主义设计感觉,也与阿维塔车身设计相呼应。比如在阿维塔12的外形设计和内饰设计中,就能明显看到这种线条感。

这个logo2021年发布,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设计。据说,其品牌名谐音 “安为德”,暗含三家企业“安全(长安)、华为(为)、品德(宁德时代)”的合作理念,而其英文名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能发现这款logo设计并未在汽车行业属性上下过多功夫,而在于背后的“增益属性”“合作理念”和“用户态度”的表达——通过科技与设计的融合,打造智慧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自己。

18深蓝:抽象的意识流选手

图片

设计大师原研哉曾认为,符号并不意味着什么,而是作为图像的替代品,它们越是抽象和无意义,效果就越好。

在“抽象”这方面,深蓝用力最猛,其倒三角视觉,很难从品牌名称或背景历史上找到联想点。

如果说像长安的V字,但实际看上去,其立体饱满、中央集中的视觉感受,又完全是另一个轮廓特征。说它是能量晶体,这一抽象意向,如何转换到汽车上,也需要一些理解成本。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它上面看到奔驰和特斯拉logo的影子。如果消费者能够体察到这一层,那这个logo就更具有意义。

有人点评认为,这种“立体切割的造型比平面logo更具‘高端感’,倒三角的不稳定感反而强化了‘探索未知’的品牌联想,这种‘反常规’的造型设计,让新品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记忆点”。

17极狐:低门槛记忆的代表者

图片

极狐logo设计的特点明显:这是一个消费者一看这个图案,就能想到品牌名的logo。

首先,极狐logo具有不错的辨识度,在几何图形当道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极狐是一个打破图像、几何、字母边界的优秀代表,仅用扁平化的三个图形,就营造出了立体感和速度感。

其V字正如狐狸的正脸,能让人一下子从潜意识里联想到狐狸的优雅、智慧、灵敏。

巧妙的是,logo融入了车身外观细节,比如大灯与尾灯,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辨识度。而在整体构图上,又如击破地面的锐器。

而回归到V字这一主流设计意象,其好处已无需多言,胜利等是普遍联想;在新能源领域,V字还具有电压和树叶的可阐释性,侧面体现了这种设计的极致抽象,而具备最大的演绎空间。

抽象又不失具体,这是极狐logo给我们的启示。

16猛士:一眼就有“肌肉记忆”

图片

看到一个熟悉的画面就触发某种情绪,是大脑的自然功能。比如看到中国铁路logo,一看到火车头啥也不用说就懂了。猛士logo就成功营造出了这种“熟悉感”。

而猛士logo则以一个机甲猛士的画面,既能看到“M”字头(兼容了中英文名,猛士汽车的英文名称 “MHERO” 是“I’m hero”的谐音),又能看到“猛士”的直观形象,还能联想到越野和军工基因,又不过于繁复。

这种设计风格,在目前的汽车logo设计中还属少见,识别性很好。官方阐释,这一造型融合古代战士头盔甲胄的造型,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者形象。

在越野领域新logo林立的今天,猛士logo综合性突出。其他品牌,要么在语义字符上刻意体现历史延续性,但对越野新手不太友好,要么突出律动与科技感,而使品牌印象泛化,对越野属性的体现不佳。

如今,在九三阅兵场上,它身影的出现,无疑让猛士品牌更有了场景化、故事化的背书。

15岚图:中式意向与韵味

图片

实际上,目前logo设计领域仍以西方设计方法论为主。而岚图logo则让我们看到一些主流意象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翅膀是汽车行业惯用的主流意向,国际品牌如阿斯顿・马丁、宾利、Mini,中国品牌如一汽鹰标、海马,再比如新诞生品牌中的红旗新能源、小鹏、萤火虫,等等。

因而,这双翅膀的具体设计,颇考验品牌的设计能力。而岚图品牌与红旗新能源的设计有些相似,均能体现出中式流线和意向美。

官方阐释其设计灵感源于《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这种神话意象的未知想象,再次应和了这种气韵。作为中国汽车品牌中的高端品牌,在设计上有这种独特审美是值得提倡的。

谷歌亚太区品牌工作室负责人Claudia Cristovao 表示,岚图品牌的logo设计极具灵感,秉承着“高级、简约、科技感”的视觉风格,具有十分鲜明的辨识度。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猜想,认为其与“双飞燕”存在视觉关联,官方未予回应。但“鲲鹏”与“飞燕”的意象呼应,可能暗含集团基因的传承。

14萤火虫:独特颜色的魅力

图片

在黑色、灰色、蓝色或金属感主流的汽车logo界,萤火虫的一抹黄,可以算上业界小清新。

萤火虫的颜色,相较于其logo形态更能激发人群联想,而这一颜色也是其目标人群年轻、潮流的审美所认可的。诞生于蔚来的黑,乐道的橘色和萤火虫的黄色,也是品牌差异化延展的好例子。

Y型,很好地兼容了萤火虫字母和翅膀形态。不过专业人士,并非一致认可。OPPO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蔚来车主身份)就曾在微博上评论说,萤火虫车标图形传达似乎出了点问题,“像雨燕像蜂鸟,但确实不像萤火虫”。

同时他认为,logo整体造型比较平均等分,节奏感一般,此外稍显硬朗,呈现出一种方大于圆的感受,和目前车身圆大于方的感受不太一致;同时图形边角细节人工装饰感很强,少了一些有机融合的感受。

这里“logo需与车身设计相呼应”划重点,我们将在下面奇瑞QQ的新logo中看到一个正面案例。

13奇瑞风云:爆款独立不脱离

图片

近来,随着新技术、新趋势以及内卷式竞争,厂商们都在殚精竭虑地寻找新赛道和新增长点。爆款车型独立为品牌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奇瑞1999年推出的后来被命名为“风云”的车型2023年成为独立品牌,并且主攻新能源汽车。它的新logo,中间的三角形像一座山峰,两侧像流云,官方解读是奇瑞风云向新能源时代顶点攀登。

这一logo将奇瑞logo意象反向选取,形成开放式形态,这与中国用印的明暗有点类似,相同亦不同。

我们可以说,它明显保留了奇瑞汽车logo的意象,在汽车母子品牌关系复杂的当下,属于集团基因和独特感做得比较好的,避免了品牌识别的断档。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说它突破了奇瑞汽车logo那种被禁锢的局促感,审美上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实际上,奇瑞汽车现在的logo也是在原来logo饱受非议之后修改的,修改之后,没有了不好的联想,但也没有什么灵气。如今,风云logo的出现,可以说是奇瑞传统logo的升华。

12小鹏:新生代科技感

图片

什么是新能源智能汽车logo的味道?如果说特斯拉是一个典型代表,那么小鹏logo则直观让你觉得他们是同一代际。

X意向是科技公司惯用的意向,也是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最喜欢的意象。他无论是社交、人工智能还是面向太空,都乐于以X命名。小鹏的拼音和英文名以X开头,既是巧合,又是一种天生的优势。

不过如何将X演绎得具备自己的特色,就要看各品牌设计师的功力了。即便是通过“鹏”字选择了“翅膀”意象,但也属于主流理解,但依旧考验功夫。

小鹏logo设计也经历了从最初形似 “大鹏展翅”,到如今更 “有棱有角”的变化。何小鹏曾表示:“新logo设计锋利,迎合了品牌潮酷的定义。”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更直观感知的是“X”意向,的确与传统品牌logo的封闭感不同,有了敢于延展的魄力。

11理想:艺术化与整体感突出

图片

LI两个字母,是理想智造、创始人李想、LEADING IDEAL、锂元素的符号,可以说是“四押”。但其巧妙之处在于将两个字母设计出了整体感——猛一看去是个U。

而U从字形来说有天然的圆润美感,也代表着“you”的联想“关切与爱”。

与此同时,这个U型又带有俏皮,像被风吹动,具备个性化和艺术感,这让人联想到旧时法系品牌中的灵动性。

甚至有设计师表示,从logo设计来看,它具有运动和年轻的气息,所以也就有MEGA这样超越的设计。

至于官方解读,标志中圆形里的三个箭头,分别寓意着科技、品质、用户,内部三条平行线,兼顾家庭等平衡与增程式电动系统核心部分,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10智己:眼就被打动和了解

图片

在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产生的年代,我们看了太多“想要表达”的logo,但无论品牌有多深刻的内涵想要表达,也需要向“消费者的第一联想”妥协。

比如有些品牌原本非常好的意向,被吐槽为像牙线、像飞镖,甚至凶器。这往往已经挡住消费者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在logo设计时充分自信是好事,但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与审美,除非你只想做一个极致小众的品牌,或者花数十年来铺垫孕育,但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显然不是这样想的。

智己汽车品牌精神是打动人的,“我自 由我”这种“代消费者喊话”的能力,让看似普通的logo,多了一层精神滤镜。

同时,其logo也通过“点”和“线”的双元素,很好承接了品牌想表达的易经和未来智能发展趋势,足以让消费者顺利完成从看到、知道、了解再到喜欢的迁移。

09魏牌:简约张扬的精神传达

图片

魏牌logo是简约、大气的。单独看还不明显,汽车品牌logo还是要放在车头看,这种躺在中轴线上的金属视觉,达成了车本身设计语言的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魏牌简洁视觉,却极具辨识度——一个简单的长条,这在大多以圆和温润为基础的汽车logo设计圈较为少见。

同时,这种有棱角的长方体是具备精神力量传达能力的:无论是保定的旗杆,还是传统文化中的定海神针,符合中国意向中的担当与积极向上。这有点Nike对勾所传递出的积极感,极简,但是看了就懂。

还有值得肯定的是,品牌logo与创始人关联,有家中国传统老店都以姓氏冠名的做法,同时还能收割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关注的自然流量。可以说有魄力,也有智慧。

08尚界:敢解无人区的难题

图片

如果说去火星是航天的难题,那突破独立企业这一设定,就是logo设计的“去火星”。华为五界跨越组织架构的“认知联合”,绝对值得上榜。

余承东说,五界Logo都以六边形为轮廓,暗示为六边形战士,而每个中心都是合作的整机厂名称,则意味着从中心向外延有无限可能。

而这其中设计得最好看的,当属诞生较晚的尚界。尚界logo外侧线条既是上海的S,又是黄浦江的蜿蜒。

尚界的宽线条轮廓,是五界中最符合图形记忆,又方便在各个场景延展的:不至于过细缺少力量感,又不会画面繁复到不适合APP等简约场景。

回想从前国产车简单借鉴海外车型,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困惑,如英菲尼迪和奇瑞、宾利和瑞麒,对比起来,华为敢于原创还能统一认知,可以说是国产汽车logo的大迈步。

07五菱:穿越时间的可持续性

图片

这个品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从机械、拖拉机又转向乘用车、商用车,五菱二字承载了老一代工业人的探索精神。

而这一由五个菱形组合在一起,又具有翅膀美感的logo,可以说是这一名字的最佳传递者。最奇妙的是,这一logo仅通过简单的颜色和线条微调,就可以从中国走向世界。

这种穿越时间的可持续性,跨越市场的文化兼容性,无疑证明了其logo在最初设计时所具备的审美实力。可持续的logo设计是简约与内涵的组合,用最少的元素传递最持久的信息。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近些年传统品牌焕新时的为难,“最具识别性的代表元素”是否保留?如果这一“识别元素”所体现出的气质与当下审美语言不符怎么办?

这并非我们国产汽车独有的困境,海外老牌汽车品牌,甚至其它行业的logo换新都面临着一难题。比如福特最近重启1912年的旧标志,企图唤醒当年的市场地位认知。

06蔚来:新品牌中延展性最佳

图片

小米是从生活走向汽车,而蔚来则是从汽车走向生活。而因为汽车而诞生的蔚来logo,确实担当得起这样的可延展性。

简洁且具有支撑力的logo,给予了蔚来足够的延展空间,尤其在人、车、家生态中。这一符号既像小朋友手中最可爱简约的人(圆头短腿),又很像遮风挡雨的家,屋顶之下两侧支点足够稳健,又与普通规则图形的静止不同,透着努力承托的向上感。

稳定的承托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中国书法,好看的字都是要既有呼吸又立稳不倒。这是人性内在追求的一种审美的安全感。一个反例是极越logo,难免让网友有“走不下去是logo设计就不稳定”的联想。

我们可以问问身边任何一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是否可以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在纸上凭记忆一秒画出?可以说是很省脑容量了。这一符号,无论在车头,高端旗舰店,车展广告牌,还是在衣服、笔记本或任何一款生活用品上,都毫不违和。

从logo本身的功能性来说,它不只是象征,更是内部统一企业文化、外部传递理念的关键媒介。 这形成了logo“内涵积累”与“指导有效性”的正向循环,相信也会成为蔚来最核心的资产之一。

05 QQ:敢变却存续的亲切感

图片

奇瑞QQ也是从一款车型变成一个独立品牌的代表。全新logo可以说完美完成了这一转型。最重要的是,气质完全变了,却辨识度没变,还兼容了最大范围的消费者。

新的Q既像字母,又像我们都习惯于在雾气的窗户上随意画的圈,熟悉又极具亲和力。原来开QQ的年轻人,已经长大,走入简约高级的审美;新的年轻人又是数字化的一代,对这种数码符号有天然的钟情。

既不失去情怀,又不脱节于时代,它做到了太多国产汽车品牌甚至海外品牌想做、但没做成功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logo联想起奇瑞曾经大手笔合资合作的观致汽车,它的logo也是Q的意象。观致失败了,但是QQ成功恐怕没有悬念。

目前,这款logo目前还仅存在于车展上的概念车上,并未量产实用。 概念车,常被汽车厂商作为市场反馈的测试。而凭借这款车型和logo,奇瑞一举拿下两项红点大奖。既然测试已成功,相信也会离量产不远了。

04坦克:不言自明的代表者

图片

这是一款放到车上,就能让人知道车长啥样的logo,外形、轮毂,甚至底盘调校。

无论是金属还是二维视图,这款logo都做到了“看得到的肌肉感”。让消费者在没有详细了解的时候,就对车产生了由内而外的信任感。

视觉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款logo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你还不信,那么广泛流行的戏语“三观跟着五官走”,也许能让你理解一些。

为了突出性能和精神,欧美品牌不少都采用了将人物、动物或物品放到标志里的思路,比如劳斯莱斯的飞天女神、法拉利的跃马、兰博基尼的公牛、玛莎拉蒂的三叉戟。

而能将字母图形本身演绎出力量感的,坦克还算是世间少有的。

这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一种“字母不再是字母,而是图形”的设计哲学。所谓的T和U,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冲击与包容组合。

这种榫卯链接的状态,既存在于工业精密感中,又存在于各种事物甚至关系上。所以从心理学讲,这种视觉组合也是熟悉,且人性友好的。

03领克:有调性地表达态度

图片

仅看logo就能感受到领克的特立独行,仿佛一段代码,也好似外星球的语言。而这与领克的品牌主张如出一辙。让用户“处于世但不苟同于世”的张扬感,精准传达出来。

领克logo的存在,证明了“第一眼看不懂”也有价值。

首先从视觉来说,这串字符具有首尾呼应的对称感,而在数字化社会,“字符串”原本已是一种意象。

它与汉字、拼音、英文不同,会被很自然地联想到出现在中央电脑后台上、外星人通讯中,甚至是神秘的古文明。

这种夹杂着神秘感的未来味,恰好就是领克目标人群所钟爱的,你看不懂我,才证明我是独特的。

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领克的广告片、发布会也总是独树一帜,这意味着logo与市场定位、目标消费者沟通达成高度一致。

这是领克在logo中极为特殊,却依旧上榜的原因。

02 FF:三位一体的高级感

图片

这款logo身份特殊,充满争议,但并不妨碍它获得大家的一致推举:近十年由中国人主掌的最佳logo美名,也是截至目前唯一有机会媲美LOGO设计天花板奔驰车标的logo。

从审美上,金字塔意向早已是全球化认可的,而中国则向来有“叠字”的审美传统。

厉害的是,这款logo通过最简单的基础元素短线,将网络感、数字化机理叠加在这一审美传统上。是那代新势力车型中,唯一一款将“互联网造车”印在logo里,仿佛一眼就能看出这款车从产品定义就是不同的。

斜着一看,还是FF。这种名字在,但好像又没在的感觉,让多少汽车品牌羡慕啊。

积极向上的意象,放在FF原本就充满未来设计感的车型上凝聚出一往无前的冲劲儿,但它本身的好看,哪怕放在一款普通车型,甚至玩具车上,也会是帅气好看的。

这就是好设计的力量。

01红旗:有国魂的视觉王者

图片

这款logo当之无愧称王,因为只有它才真正诉说了logo之所以称之为资产的根本——它是品牌历史的积累者。

看向世界,其实各地logo设计风格各有不同,比如德系是几何严谨的、法系是艺术感的、英系是骑士意向的、美系是字母语言的、日本是椭圆风的……而谁能代表中国呢?恐怕就是这一抹红和雄浑大气的“红旗”二字了。

由于起步晚,国产汽车logo设计总是缺乏底气和自信,并不可避免地将logo作为舶来品进行揣摩。因此,我们会在国产汽车logo的长河中,既看到德系风,又能看到日系风,仿佛一个世界logo大杂烩。

实际上,我们也产生过非常好看的汉字标,比如总被提起的“上海牌”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个汉字俨然跳出“字”的功能性,有了上海街道或迷宫版的审美联想。可惜,logo终究是主体的代表者,无法独立存在。这一logo也因为产业与审美不自信,成为历史遗珠。

但红旗就有这样的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自信。坚持自主原创的红旗,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中国一起,出现在各种世界交流的场合,早已形成了代表性的地位。

而且回归审美来看,中华文化对称美学和中轴线占位,是历代红旗logo不变的视觉识别,也是经过五千年验证的美学。更不要说一代领袖手写的“红旗”二字,将我国“字以见神”的不可言说性生动展示。

红旗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来处就在。看到红旗logo,相信每个中国汽车人和消费者,都会一致地感动与肃然起敬吧。

总结

一路看过来,好logo的评价体系多元且严苛:有审美、高辨识、强关联、情感共鸣、稳定与适应平衡、合规性,这六点是采访中被提及最多的。

除了以上最基础的原则外,当下它们还要能承担起国产车企当下的新使命,如出海过程中的全球文化兼容、冲击高端时承担的与旧体系切割、人群沟通中对新锐和年轻人群体的友好,以及在logo延展过程中对更多使用场景的兼容。

大道至简,如果总结到一点,“最好的设计是没有设计,很轻巧;最好的设计味,是没有设计味,很自然。” 一位营销领域专家强调,“因为没有设计、没有设计味,反而有了更多阐释空间。你会发现真正的好logo都是极简的,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