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璀璨女性」为创业邦推出的系列栏目,致力于报道商界、投资界的女性力量,展现她们管理的智慧,分享她们在困境中破局的勇气与力量。
作者丨杨婧雪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宜明生物
从曾经的医生到现在的制药人,孙秀莲走过25年。
做医生难,碰上无法根治的疾病,病人九死一生,但孙秀莲选择的,是比当医生更难的路——制药。
“大概1/10新药项目可以进入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这其中约有1/10才进入商业化。”孙秀莲说。CGT(细胞与基因治疗)方向的成功率更低,这类细胞药物被称为“活的药物”,能对基因缺陷或异常细胞进行修复或重建,是当下生物医药最具颠覆性的方向。
与此同时,CGT类药物的制造环节也非常复杂,一直面临着生产工艺不稳定、成本高、标准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孙秀莲创办的宜明生物,要做的就是CGT药物的生产制造和早期工艺研发。宜明生物提供一站式CGT 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服务,“陪跑”CGT创新药企,共同开发CGT创新药,让创新药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2025年4月,孙秀莲入选创业邦“2025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生产制造是最关键的关口,但挑战也最大,还要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宜明生物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01抱着治病救人的初心帮助CGT创新药落地
孙秀莲是山东潍坊人,是1994年考入南开医学院的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孙秀莲曾在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拿到了神经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回国后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做科研工作。她曾在血液科当医生,接触到大量白血病患者,因为无药可治,只能延缓病情发展,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作为CGT这方向的一新兴技术,CAR-T疗法的出现,让白血病等血液恶性肿瘤的根治有了可能。
CAR-T叫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一种被基因改造的T细胞。人体产生的T细胞,可以杀伤外来的病菌,但对肿瘤细胞无法识别。而CAR-T可以给患者T细胞装载可识别肿瘤细胞的“导航系统”,输回患者体内,可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实现根治。
这些年,CAR-T疗法一直在稳步发展,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覆盖的适应症包含白血病在内等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基数大,有市场潜力。
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孙秀莲的心结,于是,孙秀莲在2015年创立宜明生物,开发了两条CAR-T疗法的药物管线。但是,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孙秀莲发现,在国内,要做CGT新药,面临的不止是研发难题,在生产制造上也存在巨大的门槛。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专注CGT领域的CDMO公司。
CDMO,是为制药公司提供研发与生产一体化外包服务的机构,帮助药企高效推进药物研发,实现商业化生产。对于研发CGT的创新药企来说,自行搭建生产线极其困难,因为CGT生产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并且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在CGT行业,外包是普遍的做法。摩根大通数据显示,CGT外包渗透率超过65%,远超传统生物制剂的35%。

2000L细胞生物反应器
在创办宜明生物之前,孙秀莲曾与家人一起参与创办Vigene Biosciences公司(国内叫山东维真生物),在美国为CGT药企提供CDMO服务。当时Vigene主要生产的是病毒载体。这类基因治疗药物,是将目标基因注入患者体内发挥疗效,需要病毒作为载体。在美国市场,Vigene持续增长,最后被CRO巨头Charles River以3.5亿美元收购。
Vigene在美国市场的表现,让孙秀莲看到了CDMO的发展潜力,她开始重新考虑公司的定位。最终,孙秀莲决定掉头,做CDMO。
首先是国内市场空间大,当时国内CGT领域已经涌现了不少创新药企。很多药企的生产,都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和国外的CDMO公司。国内市场需要具有CDMO服务能力的平台公司。除此之外,孙秀莲有行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之前在山东维真一直担任首席科学家,攻克病毒载体批产化的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做科研的经历,也为团队积累了科研人才。
综合考虑,孙秀莲转让了两条CAR-T疗法的药物管线,调转方向,开始服务CGT领域中的创新药企,提供一站式CDMO服务。
02从原料到工序实现创新药生产质与量的双提升
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创新药企,价格居高不下是CGT创新药的核心痛点。
2017年首个CAR-T产品上市,发展至今,一针均价在100万以上,背后的生产制造成本大约为20万。这类药物医保并不覆盖,国内商业医保不发达,很多患者根本用不起。
要让药企卖得出药,患者用得起药。对CDMO服务商来说,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
孙秀莲表示,宜明生物的一大突出能力,就体现在技术提升。通过系列技术提升和流程变革,可以大幅降低CGT药物的制造成本,让每个人能用得起,提高药物可及性。
要降低药物价格,原料的成本控制,尤为关键。
其中,质粒是制备CGT药物的关键原材料。药物起效的基因信息,就记录在这段闭环DNA上,是药品起效的关键。质粒的标准化生产并不困难,技术相对成熟,但因为生产流程长、难控制,导致经济效益一直无法提升。
宜明生物通过工艺优化,减少纯化步骤中的杂质,来减少去除环节的重复,提高了目标质粒的纯度和回收率,“这使得我们5升的发酵罐的产量相当于别人50升的产量。”孙秀莲说,该工艺使质粒的生产成本降低了80%。

波浪式细胞培养
而质粒要进入患者体内起效,则需用病毒或细胞作为载体。目前,CGT药物主要的病毒载体是AAV(腺相关病毒)、ADV(腺病毒)、LV(慢病毒)和RV(逆转录病毒),其中以AAV和LV最为常见。
在第一次创业时,孙秀莲和团队已经积累AAV、LV等病毒载体批产化的能力和经验。这让孙秀莲在探索病毒载体的生产上快人一步,宜明生物转向CDMO时,可以更快完成病毒载体产线搭建和生产。
“以LV为例,这是CAR-T疗法中最核心的原料。现在我们能做到20升罐内可以生产到1500人份,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00 倍。”孙秀莲说,这使得单剂CAR-T的LV原料制造成本进入100美金的区间,相比传统工艺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了100倍。
而实现产量提升的关键,依赖于技术和流程的创新变革。
孙秀莲接触过很多美国药企,非常了解其中的痛点:一家药企要制备病毒载体,往往跟3-4家CDMO公司打交道。
“生产和检测是两个公司,生产质粒和病毒又是另外两家。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知道产物是否合格,也没法做工艺优化。”孙秀莲表示,这种传统制药的线性分工,会导致信息割裂、周期漫长、成本高企。
传统的化学药物属于小分子药,单一分子直径都小于1纳米。CGT领域单一分子都属于大分子,达到纳米级,而且,这些病毒或细胞是“活的”,更加复杂,需要控制的内外部因素更多,也面临着更复杂的生产制造过程。

细胞制备专用隔离器
针对这些痛点,宜明生物配备了与生产人员数量相当的研发人员,“毕竟CGT是新领域,我们不能走传统CDMO流程化合规生产的套路,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孙秀莲表示,宜明生物让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 1:1配置到每一个项目和产线上,颠覆传统制药中研发和生产相互独立的线性流程,这样,在遇到问题时,研发和生产的配合更加紧密,有助于工艺优化。
工序上的颠覆,还体现在分析检测环节的前移,“一个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但生产的好不好,需要分析检测平台判断。所以说,分析是工艺的眼睛。”孙秀莲说,宜明生物把分析从质检环节前移到工艺开发阶段,让生产根据分析平台的结果优化工艺,实现生产的更高质量和产量。
通过从早期研发、分析检测、生产制造三个大环节的建设投入,孙秀莲打造了宜明生物的体系化能力。

原核发酵系统
目前,宜明生物提供涵盖质粒、病毒载体、细胞治疗药物、RNA药物等从工艺开发、中试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分析检测等独立模块的服务。
除了CDMO服务,宜明生物还提供了药企在早期研发需要的CRO服务,包含基因载体构建与包装、细胞生物学实验、基因编辑与功能验证、分析测试与表征以及中美双报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申报等环节,并提供基于平台技术转化的现货型产品。
孙秀莲表示,在合作过程中,客户会把临床效果反馈给宜明生物,宜明生物根据反馈再进行药物制备的工艺优化,双方通过不断反馈,最终才能把临床数据都做好,和监管机构去谈判交流,进行IND申报。
“作为一站式CDMO服务平台,我们致力于为CGT药企客户提供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支持。即使客户仅具备初步的研发构想,我们也能凭借丰富的产业经验与完善的技术平台,助其将概念稳步推进至可实施的药物开发生产阶段。”孙秀莲说。
03一站式服务中小创企,做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宜明生物主要服务CGT领域的中小型初创药企,目前已与上百家药企达成合作,完成300多批次各类型创新药生产,均达到国际药品贸易和质量监管标准的GMP级别(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药品生产基地或工厂),助力完成数十个中美IND获批,涉及眼科、肝脏、血友病、肿瘤、渐冻症等多种疾病。目前,已有多款药物进入二期、三期临床阶段。
2024年,宜明生物获得Pre-D轮融资,融资近两亿人民币,投资方为顺禧基金和昌发展。
战略上,孙秀莲会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业务占比。她坦言,近年来CGT领域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两个分支,发展情况并不一致。
其中,基因治疗针对的病种分散、单一病种患者稀少,市场容量有限,这类药物的商业化非常困难。相比之下,另一个分支——细胞治疗的范围更广,不仅针对遗传病,还针对更广泛患病的肿瘤类疾病。因此,细胞治疗的需求更为广泛,尤其是肿瘤方向,市场规模大、患者基数高。
“从去年开始,基因治疗进入低谷,很多药企客户融资非常困难。”孙秀莲说。考虑公司的发展,宜明生物短期内会把精力侧重在细胞治疗,并探索和布局干细胞治疗。2024年,孙秀莲先后在广州和美国马里兰建立基地,布局细胞治疗相关产品的生产。
为了寻求更稳定的发展,宜明生物也寻求出海,努力进行全球布局。

“中国是我们的大本营,生产制造中心大部分在中国;美国公司则负责中国客户的出海需求,因为目前很多国内创新药企也在寻求出海。”孙秀莲说,宜明生物在国内共有四个主要GMP基地:苏州基地,承担质粒和AAV的研发与生产;济南基地专注溶瘤病毒方向;广州基地聚焦细胞产品业务;北京基地还在建设中。南京则是研发中心。在海外,美国马里兰基地已在去年5月投产。
让ATMP(先进治疗药品)走向世界和商业化,是宜明生物的发展愿景。
“能够做到更高的可及性,也是我们的愿景之一。”在孙秀莲看来,制造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药物就能离患者近一个数量级。让创新药更容易被制造、被使用、被负担得起,是她和团队始终坚持的方向。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