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1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4843亿元,环比上升32.5%,深市日均交易量为6092.6亿元,环比上升34.3%。(第一财经)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证券时报)
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无逆回购到期。央行本周累计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因本周有3800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从全口径看,央行本周实现净回笼3300亿元。
2月9日讯,央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800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预估为35000亿元,前值为125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8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证券时报)
据央行官网公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7天期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次操作中标利率为2.20%,与之前保持一致。同日,央行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资金净投放98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1月25日表示,在国务院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七条中有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因此,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中证网)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1月15日表示,观察利率水平时要更多关注实际发生利率的变化。2020年12月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1%,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也大于去年1年期LPR降幅。同时,贷款利率的下行也推动存款利率下降,去年12月末,3年期、5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孙国峰认为,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证券时报)
央行:初步统计,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03万亿元,同比多增3.15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50亿元,同比多增272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45万亿元,同比多1.1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923亿元,同比多5444亿元。
从银行业内获悉,央行近期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央行研究栏目发布文章《现阶段保留现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基于普惠金融和消费者保护视角》,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课题组。文章指出:要大力规范支付机构的营销宣传行为,防止过度夸大“无现金社会”而误导商户和消费者,避免将现金使用与非现金支付对立起来,避免给特殊群体带来“拒绝移动支付就寸步难行”的认识误区和被排斥感。(证券时报)
12月15日,中国央行发布第18号公告,强调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中国央行采取多项措施,规范现金管理,提高现金流通效率,保障公众合理、安全、顺畅使用现金。央行有关负责人当天表示: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13%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11月14日第11届财新峰会上表示,普惠金融除了人们更多讨论的,帮助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支持的渠道、程度、成本外。能够让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地获得财产性收入,“让不太懂金融甚至没有金融知识的普通金融消费者能够有渠道获得财产性收入,而且很放心,不用担心被割韭菜”也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要从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并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币。在商业银行账户里的余额,实际上已经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了,没有必要再替换。不少专家认为,即使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在相当长时间内,法定数字货币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二者将长期共存。(经济日报)
10月25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发行后,老百姓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等现有电子支付之间的关系,是钱和钱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穆长春还透露,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也能买 ,市场上已出现假冒数字人民币钱包。
在10月25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在审贷放贷,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迅速推广,我国正在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范一飞介绍说,当前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金融各领域,包括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数字化融资等,已经在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广泛出现。 (央视新闻)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应用,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加强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加快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可控试点,保障支付安全。推动征信市场和信用评级规范发展。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及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拓展金融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弥合数字鸿沟,提升运行效率与监管效能。
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告,今年以来,营业管理部围绕“严监管常态化”工作主基调,针对辖区部分支付机构合规意识弱、违法违规严重等问题,多措并举,加大查处力度,对6家支付机构给予警告,处罚款合计17837.75万元,对8名相关负责人员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合计242.2万元。其中,对商银信罚款11597.79万元、新浪支付1884.33万元、裕福支付1453.59万元。
近期货币政策着重强调精准导向,未来货币政策主要聚焦于定向和结构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