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直接掌控锂矿后,除了自行开采赚取上游锂资源的高溢价,也可以拿锂矿为砝码,提高与原材料企业的谈判主动权。
与其大肆买矿,不如主动出击。
一个是整车+电池,一个是专注电池生产,两者都通过投资在全产业链布局,不同方向,最终会不会殊途同归?
未来车企、电池企业购买锂矿的案例只会越来越多。
3448次出价、鏖战通宵竞标、近百万人围观,这场火出圈的拍卖最终以惊人的价格在今日早晨落锤。以20亿价格计算,以及对应股权下高达8.5亿的债务,中标公司要为此付出近28.5亿元的成本。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最大金属交易商之一托克(Trafigura)将入股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从英国的一家精炼厂向欧洲的汽车和电池制造商提供锂。作为该投资的一部分,托克将为Green Lithium寻找原料,后者计划在英格兰北部建立工厂,年产5万吨,并将成品销售给欧洲各地的客户。
成熟的电池厂,决定自己买矿。
宁德时代的新烦恼,或许还得靠老爱人。
当地时间4月8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评论一项过去十年锂价数据时表示,考虑到锂价的疯涨,特斯拉实际上可能不得不进入锂的开采。他说,锂元素本身并不属于稀缺资源,因为它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但提取和提炼的速度很慢。这项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的锂价为4450美元/吨,而2021年-2022年锂价从17000美元/吨大幅上涨到2022年的78032美元/吨。
危机造就赢家,关键的是你不要成为危机本身。
品质和效率的提升,使无水氢氧化锂技术路径大概率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在连续两年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后,天齐锂业(002466.SZ)终于迎来业绩回春。
加拿大尼马斯卡锂业公司拥有的魁北克省的全球重要锂矿山霍布奇,目前正在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而该公司的重要出资方,正是日本软银集团。该矿山的预计锂产量为3.3万吨,软银集团将长期直接采购最多20%。
除了日本软银集团之外,丰田集团旗下的丰田通商正联手澳大利亚锂矿商在阿根廷提炼锂矿,同时还将在日本福岛合作建厂生产氢氧化锂。业内认为,包括废旧电池等在内,电池企业和IT企业等跨界企业加入的原料争夺战可能升温。
客服微信: cyzone2019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