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班时代开始陪伴我们的天天动听要停止服务了,它是如何从4亿用户走到这一步的?

2016-09-20
又一枚明星级的音乐播放器陨落了

昨天,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应用的启动页面一起显示,“10月1日起天天动听将停止服务,感恩一起走过的洪荒岁月”。

▲今后天天动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无法获取联网服务,只能播放本地音乐

瞬间,这个老牌音乐播放器又激发起大家无限的回忆和情怀!毕竟网龄稍长的同学都还记得,天天动听可是伴随着诺基亚鼎盛时期的塞班系统成长起来的元老级播放器。最早的一批用户,最起码用了5年以上!

很多网友都在微博和公众号下表达了自己对天天动听的怀念——

@Billups:曾经的塞班系统,好怀念那时候的学生时代。。。。唉

@波:从高中开始就是用天天动听,那时候天天动听里面无损音乐都免费,而且APP真的好用,大学毕业后一年后,天天动听被阿里收购,改名阿里星球,不过这个时候的他早已不是我以前用的天天动听,APP完全变味,早已经不是纯粹就音乐做到极致的天天,对于阿里星球甚是不适,后来也就放弃阿里星球,选择酷狗音乐!如今,天天动听停止服务了,无论怎么样?感谢陪伴我那么久!感谢青春里有你!谢谢

@Schneiderlin:从诺基亚N78,5800,到华为,小米,到现在转投iPhone,天天动听没有被收购以前一直都是手机音乐播放器的第一选择。不知道所谓的收购要毁了多少软件。好好的做一个简单的软件就这么难吗?

@Python:讲道理,塞班的时候天天动听真是独步天下。用了好多年自己对它的感情挺深的,还经常下载皮肤进行文件替换,可惜在安卓平台主角没落,感觉本地化及推陈出新有点慢。很多音乐播放器体验的确更加优秀。 一如诺基亚,跟不上潮流,结局或许只有没落了。

@阿明:要不是看这个新闻,我都差点忘了天天动听了,以前塞班时期一直用,安卓初期也在用,后来工作了以后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没用了,工作以后,诺基亚也没了,以前一直喜欢...工作以后,连老家的那只狗跟那只猫也没了,陪伴我好多孤单无助的日子...发现工作以后不见的东西好多..唉,你喜欢的趁他还有,好好珍惜..突然一丝丝伤感..

@双岛型连城 : 千千静听和天天动听是我用得最久的两个播放器,前者被百度搞死了,后者…叹气

@庸政亡朝:曾经从塞班s60v3开始用…自从换了网易云音乐后就在于没用过它

@誠:致敬从JAVA到塞班到安卓的记忆。。。随之默默打开了网易云

(上述内容节选自科技美学公众号评论以及部门微博评论)

从大量网友的怀念中可以总结出四点:

1、最早进入移动端的天天动听,以及甚至更早时期PC端的天天静听,都是互联网荒蛮时代深得人心的优质软件

2、天天动听2013年被阿里收购之后,版权购买力并没有随之提升,用户体验也变差

3、更多的用户只是借机怀念青春,很多人早已改换播放器,其实天天动听停止服务后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

4、网易大法好(非广告)

上面几个观点足够总结出邦哥的观点:天天动听停止服务确实是因为客观环境造成。所谓4亿用户大多已经是过去式,自身在阿里音乐的战略版图中定位尴尬(有更好的虾米音乐),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最终还是被放弃。

看到这儿其实差不多说清楚了,不过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就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天天动听的诞生和属于它的关键节点,作为又一款明星软件的陨落,其实可以给创业者带来很多启示。

极盛而衰,技术创始人没闯过去的鬼门关

天天动听的创始人叫王智罡,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码农,也是解码器领域的专家。在他创业的2008年,诺基亚的智能系统开发比较火。抱着试一试开发的态度,他买了市面上相关知识的三本书。看完就开始动手写。想到解码器端,经过分析讨论比较适合做的有两样:视频和音频。

▲王智罡是典型的技术型创业者

王智罡说,选择的创业方向一定是大众都有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够做大,音乐播放器在PC上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大众用户需求。

他研究了市面上比较火的几款软件,发现做得最好的“电驴”公司都是一帮年轻人,包括创始人。再后来听闻,另一款软件“千千静听”也是很年轻的人独立在写。于是,稍微换下名字,塞班系统上的天天动听就出现了。

天天动听作为塞班之王的名号不是假的。或许当时很多人认为,有了MP3,在手机上听歌是很扯淡的事情。甚至天天动听在塞班上出现后,被误以为是天天静听的分身。

王智罡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款新版本预计晚上6点发布,但6点时测出bug,于是就等到7点,然后又测出来问题。直到推迟到凌晨12点才得以发布,当时一大批用户一直在论坛上等着自己的新产品,之后用户拿着新版本到各个论坛上发布,那次的反响也比较大。

优质的体验最终让天天动听收获了很多用户,而他们的巅峰就伴随安卓而来。凭借在移动端的长时间积累,天天动听在安卓系统初期获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毕竟同时代的酷狗和酷我还没缓过神来呢。

公开资料现实:2009年天天动听用户量突破1000万;2011年用户量突破5000万;2012年用户量突破1个亿;2013年6月份用户量突破2个亿。

2012年,用户量能够破亿的软件屈指可数,天天动听和另一款工具类产品“墨迹天气”都是这样荒蛮时代的王者。可也就是2013年,天天动听暴露自己的短板:面对巨大的流量,在商业开发和前瞻性上明显不足。

王智罡在当时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我们暂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业务首先要有流量,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有了足够的流量,收入自然不是问题。我们的团队不擅长说,只擅长做,所以融资都是以我们的用户量、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依据,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现实是音乐产品的变现远比想象中要难,甚至很难称之为“水到渠成”。再加上,2014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爆炸式增长,巨头涌入音乐软件的市场,版权争夺越发激烈。本来背靠巨大流量的天天动听应当有着巨大的谈判优势,可是创始团队太过浓厚的技术基因,使得他们又在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上落后一部。

天天动听是一款很不错的音乐播放器,但是也仅此而已。

阿里音乐里没有它的位置

2013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了处于巅峰的天天动听,随后又完成了全额收购,但仔细看一看阿里音乐的战略版图,却会发现天天动听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

高晓松入职阿里音乐之后,顺势推动了阿里星球计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演艺资源平台,在这其中,阿里在文娱板块布局的资源都各自贡献力量——唯独缺失了天天动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为什么呢?邦哥认为,其实阿里巴巴在收购天天动听后,又收购了虾米音乐,这个举动本身就值得玩味。

按照媒体的推测,天天动听巨大的用户基数,可能会承担阿里音乐建立渠道的作用,而虾米音乐更好的高端社区氛围,创作人角度给阿里带来品牌价值。其实,这种想法有些想当然。两者的差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甚至用户也是高度重叠的。

天天动听在被收购之后,在版权上的投入也一直不温不火。随着越来越多的歌曲无法收听,用户流失速度十分惊人。2014年和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App真正立山头的两年,天天动听恰恰也是败在这两年。前些年积累的用户,瞬间就可以挥霍一空。

丧失用户的天天动听,还有渠道价值吗?

归根结底,体验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天天动听后来改成的阿里星球App让人不知说啥才好),现在还要做App生意的人,必须得想清楚商业化的路径。如今体验更好的网易云音乐也不断被传在网易内部被下调战略优先级,还不是因为社区氛围再好也面临着盈利压力,就更别说其它只想着做一个播放器的公司了。

从上文中不难发现,天天动听在2013年这个分水岭上,往前一步就是王者,往后一步就是坟墓,最终它选择了按兵不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了。

不过,这样也不失为一种诗意的结局。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