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读书栏目是由创业邦推出的充电系列,旨在从经典书目中寻找创业的秘密,帮助广大创业者开拓新思路。
第八期内容由海创汇康品牌社群总监刘涛执笔,关于《智能时代》的相关分享,希望能给广大创业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段视频:物联网应用在奶牛身上的场景。所有的奶牛都有一个项圈,记录它们的各项数据;喂草以及清理牛舌都是自动化机器进行;自动挤奶设备对准进行自动挤奶……一个全新的自动物联网世界出现在我们眼前。
如今的时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商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网络协同与数据驱动,推动人类商业文明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演进。
智能商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借助新技术,给企业发展插上翅膀?
一、 企业发展创新的三个重要方向:
1、在线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把整个中国老百姓个人生活闹了个“翻天覆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支付、沟通、出行,让个人的行为、关系和数据全部在线,这也是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核心。身处互联网时代,你只有连上互联网,所有的优势才会为你所用。
就如苹果公司,它是一家集硬件、软件、服务和生态全部为一体的集大成企业。自2007年6月29日正式发售第一代iPhone手机起,手机便正式迈入智能时代,在苹果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全世界完成了移动互联网化。
同样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将企业、产品等在线化,实现了大规模发展。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经营多项业务: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历经19年, 阿里2018财年年营业额2502.66亿元,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2、智能化:
智能化特别明显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淘宝和京东等智能推送,以及时下企业的自动驾驶,例如谷歌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商业的智能化进程,依靠搜索,全世界的知识为你服务。除了搜索,其智能服务的第二个核心产品就是推送,广告的精准推送。数据和算法,构成了智能的基本要素。
包括谷歌、阿里、腾讯、亚马逊、华为等提供的云计算和云服务,以及5G技术的应用,芯片、传感器等大量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将会更加助推智能化的发展。
3、网络化:
现在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在在线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在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滴滴打车,就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实现了打车服务的在线化,同时因为有精准地图的服务,让在线定位非常清晰;通过算法和大数据进行优化,成就其智能服务。
淘宝上你可以买到各种商品,在淘宝的网络平台上不仅有买家、卖家和物流公司,而且存在大家完全感受不到的各种各样的新型角色,比如给卖家做店铺装修的人、做存货管理系统的人、做在线客服管理系统的人、还有各类网红以及给网红拍照的摄像师等。所有这些五花八门的角色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在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淘宝高效的大零售平台。
二、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作为组织有何进化?
1、战略层面: 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远见和行动的快速迭代。
一方面远见一定要找到落地点,不能大而空,否则只是空想,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不能盲目跟风,要不断总结思考,形成对未来的独特判断,确认预判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
2、组织层面:未来将会诞生更多的平台生态型的公司,同时也催生赋能型组织。赋能这个词也是2018年的热门词汇之一,就是如何让他人有更大的能力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事,通过赋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这一未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人们从初级低维的脑力工作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本源价值——主动性和创造性,波澜壮阔的创造力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谷歌领导者为团队全体成员提供的就是创新上的支持和各种资源的整合,以此帮助自己的下属取得更大的成绩,谷歌员工的最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海尔更是重新构建了组织结构,员工变成创客、小微主、平台主,公司提供一个大的平台以及资源的支持,实现“三自”——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所谓“自创业”,就是你自己在市场上发现了机会,就可以去创业。“自组织”是指,你发现了难题要创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形成一个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不断变动的,我们叫“按单聚散”,“单”就是目标,符合要求就聚进来,不符合要求就要散掉。最后是“自驱动”,现在企业没有人来管你了,谁来管你?用户。所以,现在我们企业不给他们发薪水,他们的薪水要靠自己从在市场上创造的价值中得到,我们叫“用户付薪”,集团提供基础设施和环境赋能,构建强大的创新中后台,为自组织的网络协同做支撑。
华为,让听得见炮声的士兵做决策,既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指挥体系(平台的能力),还需要前线人员大幅提升能力和装备水平(端的能力)。二者结合,才能打破传统管理的边界,创造全新的价值和效率。
面对企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一方面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要求,进行企业的转型,抓住三化: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一方面最大化的激发人的价值,将企业打造成一个赋能和平台的组织,让组织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内核,同时拥有透明强大的创新基础设施,让团队可以比较自由的重组、协作和共创,让敏捷的小前端团队能够最迅速、最有效地整合资源,撬动最大的创新价值,同时逐步沉淀创新能力,为整个平台积累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创新赋能,积累强大动能。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