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SARS,衰于新冠,KTV行业可能熬不过这个寒冬了!

2020-02-24
始于SARS,衰于新冠,KTV行业可能熬不过这个寒冬了!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新电商观察。

岌岌可危的KTV行业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

自春节以来,随着疫情每况愈下,本该在这个时间开足马力的KTV却紧闭大门,但每日的人力、水电、物料等成本仍在支出。

在此情况下,有的经营者选择苦熬坚守,大部分直接选择放弃。

首先撑不下去的是北京K歌之王。

2月8日,北京K歌之王总经理的一封致全体员工信在网上流传,内部信显示,该公司计划于2月9日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1月份工资分期支付,30%员工不同意就破产清算。

如果K歌之王选择破产,也将以100万元为限进行清算。这意味着,员工如果选择破产,最终拿到手的薪资可能还没有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多。

作为朝阳区工人体育北路一家高级会所,自2015年开业以来,北京K歌之王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王思聪曾在此一夜消费了250万。而直至2019年12月还在发布关于元旦相关活动的信息。

按照内部信所述,北京K歌之王在2019年的效益就已经严重下滑,可见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K歌之王也曾试图自救:为了更好地发展,特意外聘了专门的咨询服务人员,对公司把脉问诊,进行制度与流程方面的梳理及改革。计划在2020年大干一场。

而一张猝不及防的停业令,加速了它的“死亡”进程。

从头部看整个行业,KTV行业已然式微,传统KTV行业早已掀起了关店潮,而这次疫情只能算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览KTV的中国发展史,和国内两次疫情爆发有着密切关系,可谓是“兴于SARS,衰于新冠”。

上世纪90年代,KTV在国内风行,当时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但真正赚钱的时候是2004年左右,SARS之后,民众开启了一轮轮报复性消费。

一家连锁KTV的管理人士曾称,2004年前后,一家新店基本在18个月内就能回本。

但KTV行业门槛低,2004年后,KTV行业经营数量开始猛增。据统计,当时KTV数量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0.3%,未来5年则上升到1.2%。

随后KTV迎来一个野蛮粗放的时代。

当时《华商晨报》暗访沈阳巴黎韵KTV后发表一篇文章《小姐在KTV练歌房大跳脱衣舞 是常客还可进暗房》,“70多名小姐、30多个包厢,不但能跳脱衣舞,加钱还能提供形式更为多样的表演和特殊服务”。

当时的影片也多有含射,黄赌毒的背景不是酒吧就是KTV包厢。五颜六色的灯光也从以前的时尚潜移默化成各种暗示。

有机构统计显示,到2014年,超过77%的年轻人已然减少了去KTV的次数。就算降低价格也于事无补。《第一财经》报道称,2014年KTV包厢均价约为140元/时,而2018年前后的价格则稳定在约90元/时。

2015-2016年间,传统KTV行业迎来第一波倒闭潮,门店数在2016年遭遇断崖式下降,截止2016年底,传统KTV门店数量仅有5.4万家左右。

大潮之下,即便是曾经KTV霸主“钱柜”也没能躲过。作为曾是培养市场的教育者,2015年,钱柜旗下的连锁店铺已由原来的18家减至5家。

尽管2016年之后市场有所回升,但在2018年数量依旧持续下降至不到5万家。

不过几年间,KTV市场已经变了,同质化、低价竞争、消费模式单一等弊端越来越明显。从80后的最爱,到90后的嫌弃,再到00后的嗤之以鼻,KTV虽然没变也没做错什么,但是用户倦了。

相对应的,由于疫情之下不能出门,相继催生了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板块的火热。

而线下KTV与短视频、线上K歌平台用户群体高度重合。

数据显示,1月26日-30日5天时间里,快手用户的使用时长稳定在45700万小时左右,抖音用户的使用时长稳步增长至45986万小时,均创下1月最好成绩。

这对于线上K歌平台来说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1月28日,全民K歌宣布推出“足不出户过新春,明星歌房送温暖”活动,还提供了免费的7天会员体验券,此外还邀约艺人空降在线歌房、为用户领唱新年祝福歌曲。

没有了线下KTV,对于热爱唱歌的人而言,唱吧、全民K歌等在线K歌平台也能满足部分需求。

也有网友表示,在线K歌平台交互感太弱,唱起来终究还是少了点感觉,当总归是聊胜于无。

此前1月,“唱吧抄袭”登上微博热搜也给在线K歌软件蒙上一层阴影。

风口来临之际,线上K歌也未曾抓住风口迎头赶上。

在抖音、快手、B站已经包揽用户大部分注意力的当下,唱吧所面临的竞争也早已不局限于K歌领域的宿敌,甚至每当若干新产品引爆市场时,消失已久的唱吧都会被时不时拿出来鞭挞一下,在各种声浪之下,唱吧的存在也显得尤为落寞。

娱乐赛道上,竞争者众,在今天的市场格局下,遇到创新者窘境的线上K歌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能否重回年轻人的视野?

目前来看,疫情虽然带给线上K歌一次契机,但他们并没有把握好。

另一方面,线下K歌当下全面停业已成事实,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疫情过后是否会再演一次“报复性消费”,但目前已经是次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能挺过当下这个寒冬。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