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取消,剧场停摆,音乐节变云蹦迪…没“戏”艺人们的“危”与“机” | 知食派

2020-04-13

在过去,文娱行业的生产来自于线下,流量也来自于线下。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生产来自于线下,流量被线上与线下分食。

一场疫情打破了很多行业的平衡。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

没“戏”的日子,艺人陷入“职业危机”。

爆发井喷式的线上短视频创作成为艺人特殊时期被迫“自救”的方式。 对本来就以直播为主的红人主播来讲,这些被迫营业的艺人到底“能打”吗?

动辄上亿的大制作高成本的线下演出,成本可控的“云直播”是否会变为常态?

低门槛的线上创作使得对内容的精品化程度要求变低,线上的平台方们更喜欢短期内能够带来高流量的网络碎片段子手?还是选择低流量但坚持“高精尖”的内容输出者?

面对能给自己带来巨大流量的粉丝群体,艺人又是否该迎合他们的口味做内容产出?

……

一切答案,尽在本期「知食派」,《没“戏”的日子(上)》。感谢嘉宾——专注于投资文娱、科技以及消费领域的盛景网联(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著名演员导演、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掌门人高晓攀,还有深谙IP流量、粉丝营销的兰渡文化传媒的美女CEO陆婷婷。

下周播出「知食派」——没“戏”的日子(下),敬请期待!

精彩观点

以前一段相声可以红遍全国,一个好的作品可以妇孺皆知,但是时代变了,你今天与其把功夫用在了作品上,不如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来去树立出一个自己的人设,让人喜欢你。

现在的相声不是说学逗唱,是说学逗“抖音”,你不看抖音你就不会说相声了。

——高晓攀

如果用户一旦养成了在线上享受内容的习惯,对之后的成本很高的大制作、大的live house这些线下场景的消费会不会有一定影响?其实我目前是保留一定的质疑的。因为现在都说“报复性消费”,但是大家经过这一波疫情之后,可能手上钱也不是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不会去做那么多线下的沉浸式的体验还是要有待观察的。

从艺人或演员的角度来说,他们相对来说是受影响很大的一类人。到现在他们的收入和流量都是受限的,他们显然不能和传统的以直播、YY(歪歪)、虎牙或者是更早一点的网红比。其实线上新晋的这一批艺人,是因为疫情所被迫营业的,他们想要利用线上直播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和流量效应,其实还是比较艰难的。

——陆婷婷

互联网是一个藏不了拙的地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肚子里有没有货,很快就能展现出来。其实视频类的网站,包括微博、B站、小红书等,大家鼓励明星去入驻,其实坚持下来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流量的人

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表现的越好,其实越圈粉,人们越愿意看到你本人,越愿意去剧场里看你的表现,你的收入其实是越来越高的。你只有在各类这种平台当中去抢占你的市场,抢占你的流量。

——高晓攀

对平台来说,他们希望在精品化的同时,能够也考虑到当下市场的一些需求和商业化的可能性。比如一些类似于流量型的明星进来,对平台来说可能对于之后可商业化的一个评估来说更可量化一些。精品化和大众化的内容,我觉得永远是共存的。但是一些如果故意为了迎合观众的胃口而去创作大量垃圾内容的公司,我会觉得他们是没有价值的。

——陆婷婷

我们希望投一个有精品内容创作能力的公司,但是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你又有精品内容,又能搞流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实际上我们没有办法坚持精品化内容创作的同时还要去迎合观众。精品化内容自然会有精品的观众去欣赏。

作为粉丝个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控制他喜欢你身上的哪一点,我就爱你这对CP,就愿意看这对CP在一起,这是他的自由,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但是作为运营方和管理者来说的话,我们有责任对这些粉丝的行为进行一个相对正确的引导。

不管你是作为从业者也好,还是受众也好,在大的价值观上不会出太大问题的情况下,终有一天大家会把对内容的欣赏回归到最原始的精品内容的水平当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现在还在坚持着投精品内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刘迪

话题互动

在这个“万物皆可云”的特殊时期,关于“云直播”、“云综艺”,哪些地方是吸引你的?哪些地方是最想吐槽的?欢迎留言讨论!

对本栏目感兴趣的朋友,扫码加入知食派厨房。如您对本栏目有宝贵意见,请发送邮件至xi.chen@cyzone.cn。

关于「知食派」

「知食派」是创业邦「邦视频制造所」自制的视频对话类节目。

认知的「知」+ 食物的「食」,以话题为牵引,开启全新的讨论与互动的视频节目模式。「知食派」每期选择1位客串嘉宾主持、2位对话嘉宾,在30分钟内,神侃创投圈的热点话题,在美酒美食相伴下,大家吐露真言,不装不作,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一起扩充各自的认知边界。

我们不轻易下结论,只为带你一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