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4日,2025DEMO WORLD在上海松江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经信委、市投促办指导,创业邦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松江区新桥镇、上海松江经开区、上海松江经开区·正泰智电港协办,摩根大通为战略合作伙伴。
为期两天的大会汇聚30+跨国公司、50+CVC机构、112家科技企业。7月4日DEMO WORLD迎来企业全球化增长大会,三十多位出海实践者汇聚于此,分享全球市场洞察、对话出海经验。会上《2025中国企业全球化新势力100强》榜单正式发布。上榜企业中,24家在成立3个月内便开启海外业务;86家企业已在海外市场设置分支机构/分公司/办公室;13家上榜企业已在海外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基地;有51家企业注册地在长三角地区……
此外,Banglink企业闭门对接会也于7月4日上午同步举行,24家产业龙头和顶级资本、49家精选科技企业到场精准对接。
01携手摩根大通,赋能中国企业出海之路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离不开与产业链伙伴的协作,为助力更多品牌出海之路行稳致远,7月4日上午,创业邦携手本次大会战略合作伙伴摩根大通打造“摩根大通跨境赋能论坛”,分享出海成功经验、发掘跨境业务痛点,共创未来合作。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何耀东在致辞中表示,跨境业务成为中国企业增长的新动能,但也伴随着贸易规则、文化差异、汇率波动等挑战。他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正呈现出区域化布局、本地化运营、数字化赋能和技术资本并重等新趋势。何耀东以安踏收购亚玛芬的案例,展现摩根大通在并购、融资、上市等跨境金融操作中的支持能力。他强调,作为拥有百年在华历史的国际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具备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愿与中国企业共同应对挑战、分享经验,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
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何耀东
全球化叠加新变量,生而全球化的中国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商业能力,更要清晰研判企业身处的外部环境。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以《生而全球化的环境变量》为题,系统分析了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各种要素。他表示,中国企业正从制造走向技术与品牌输出,区域化、本地化战略愈发重要。他强调“全球化”已不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构建本地信任、输出核心能力的复杂过程。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
在全球贸易重构、关税震荡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找到机会?摩根大通亚洲执行董事兼全球市场策略师Julia Wang以《从关税不确定性看中国经济韧性》为题分享了对宏观的看法。她认为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全球企业无法回避的新现实。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应变能力:一方面,中国对贸易战的准备更加充分,出口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以AI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同时她也指出,内需复苏仍受制于地产下行的结构性影响,未来增长有赖于科技驱动与消费结构重构。Julia认为,中国若能把握住产业链、AI发展和内需升级三大关键变量,将有望在全球动荡中保持稳健前行。
摩根大通亚洲执行董事兼全球市场策略师Julia Wang
在AI重构全球竞争秩序的技术革命中,中国企业需要如何与浪潮同频,参与智能时代的全球化?APUS董事长兼CEO李涛以《把握AI机遇,探索新的出海增长极》为题,结合企业实战案例,深度拆解APUS的全球化战略路径:APUS作为覆盖24亿全球用户的出海科技企业,果断放弃卷模型,转而聚焦AI应用生态建设;在医疗健康、智慧农业、智能创作等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同时重点布局Agent技术与MCP,践行“模型即数据”;通过专属数据+商业逻辑+工作流避开巨头赛道,以主权大模型赋能南非、加纳等国家,借牌照壁垒+多元场景验证+全球基建基因,持续拓宽海外市场版图,探索AI时代下新的出海增长极。
APUS董事长兼CEO李涛
在全球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下,中国新能源企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海锋在《能源浪潮下,中国企业立体化出海的实践》主题演讲中表示,光伏及储能行业看似风光,实则历经残酷洗牌,过去十年已“五起四落”,当前正面临一轮新的挑战。面对行业从国内“卷”向海外的趋势,正泰以本土化为破局关键,依靠本土团队对政策的高度敏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总部在产品技术与后端经营层面予以全力支持。项海锋强调,传统企业需在生存压力下坚持务实“微创新”,借出海主动构建长期韧性。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海锋
品牌出海的目标不仅限于交付商品,只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发掘更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才能保持品牌活力。在摩根大通中国科技及创新经济业务执行董事钟音主持的《品牌出海如何重塑全球用户体验》焦点对话中,PETKIT小佩CEO郭维学,大鱼智行车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孝剑,贝氪科技总经理刘文超,贝昂智能联合创始人、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章燕都表示, 无论是智能硬件、结构设计还是AI能力,创新力是品牌构建长效优势的基础,而不是依赖价格优势竞争。品牌传播需要站在用户视角,以全球共通语言表达品牌理念,降低文化壁垒,提升情感链接。成功的出海不仅靠产品和市场,更靠“有全球视野的创始人”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推动多地团队协同成长。
焦点对话:品牌出海如何重塑全球用户体验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度重构。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健主持的题为《一场汽车全产业链的新叙事》对话环节,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先惠技术董秘厉佳菲,欣旺达动力产业发展部产业规划副总经理夏雪瑛,京西智行EMB及基础制动总工程师郑航船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的核心技术突破、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大家表示,固态电池、EMB线控制动等前沿技术虽具颠覆性潜力,但面临技术成熟度、生产一致性和成本控制的产业化瓶颈;在全球化进程中,供应链重构、人才本土化和品牌建设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环节。汽车产业出海需从单纯技术输出转向本地化生态构建,实现从“价格竞争”到“技术信任”的升级。
焦点对话:一场汽车全产业链的新叙事
中国制造业产品及品牌出海由来已久,随着智能技术不断重塑产业链及市场,中国智造出海者需要持续迭代自身能力、更新思维。在由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科技与创新经济业务大中华区总监晏楠主持的《智造出海,破浪前行》焦点对话中,东声智能创始人兼CEO韩旭,昆宇电源副总裁刘贺鹏,忱芯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赛君,云象机器人总经理宓旭东,海智在线合伙人邬华伟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出海关键节点、本土化挑战、AI技术落地与共建生态等话题,分享了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重点市场的落地经验。大家认为,国内沉淀的 AI、半导体测试、储能等技术在海外具备差异化竞争力,海外市场对技术价值的认可度高于国内,正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而海外合规是普遍挑战,本土化重构不可避免,需通过 “自建团队+本地合作”模式降低风险。
焦点对话:智造出海,破浪前行
02破浪而行,年度全球化新势力揭晓
尽管面对不小的挑战,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伐从未止步,从东南亚到中东,从欧洲到美洲,不同企业的战略不同但向外探索的决心依旧坚定。
东南亚曾是许多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今天的中国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需要注意什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在他的深度分享《东南亚出海观察》中表示,出海不是弱者的避难所,而是强者的搏击场。出海东南亚,中国企业不能忽视文化差异与本地法律,应尊重本地习俗,更要避免流露出“优越感”。创始人需深入一线、建立本地信任。他强调出海是“吃二遍苦”的过程,中国品牌在海外往往被视为“白牌”,必须靠实力赢得尊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
AI技术正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中国产品出海行至何处?擎朗智能CMO陈芊,丰坦机器人创始人、CEO李自可,易府if医疗创始人兼CEO林映霈,融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任杰,硅基智能创始人兼CEO司马华鹏,在《中国AI跨洋远征》对话中都认为中国AI出海已迈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企业正通过大模型、Agent(智能体)、数字人及分布式平台等技术形态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未来,虽然不可预知的困难越来越多,但他们相信中国企业具有超强韧性,出海前景将愈发广阔。
焦点对话:中国AI跨洋远征
本地化能力是企业全球化的胜负手,在《以“本地化”成就“全球化”》焦点对话中,易来科得联合创始人、德国公司总经理胡可,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奎芯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唐睿,美团龙珠合伙人王新宇,德比软件CEO张焕杰认为企业需以技术、产品价值为核心,通过本地化解决交付、服务、合规等落地问题,而非为本地化牺牲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团队到一线服务,需培养“全球视野+本地洞察” 的复合型人才,避免“中国中心主义“或“完全外包化” 两个极端,“全球标准+本地微调”,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焦点对话:以“本地化”成就“全球化”
为分享出海经验、链接出海产业链伙伴,创业邦通过专栏文章、调研报告以及《2023出海企业创新价值100强》《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企业榜单》持续挖掘出海实力选手。今年,创业邦再次发起出海榜单评选活动,推出《2025中国企业全球化新势力100强》榜单。
本次榜单分为“引领型”和“成长型”两个组别。其中,“引领型”企业40家,2024年在海外市场已实现不低于1000万美金的营收;“成长型”企业60家,截至目前已在海外市场实现营收,在全球化市场中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能力。榜单于大会现场揭晓,今年的上榜企业:
• “Day One Global”企业(本次评审对于其的定义为:成立时间与海外布局时间相差不超过3个月)占比24%。在引领型组别中,“Day One Global”企业数量占比更高(17家,占比42.5%);
• 86家企业已明确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52家企业的海外分支数量集中在1-3个;
• 51家企业注册地在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数量最多,26家;其次是江苏(14家)和浙江(9家);
• 从赛道分布来看,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分别有27家和24家。其次是消费品领域(13家),生物科技(8家),汽车和新能源赛道各有7家。在引领型企业中,智能制造赛道的数量最多(12家);成长型企业中,人工智能赛道的数量最多(18家);
• 从当前海外市场已布局区域来看,北美(63%)、欧洲(60%)、东南亚(56%)仍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主要布局区域;而从正在规划布局的区域来看,选择日韩(46%)与欧洲(44%)的企业数量居多。
《2025中国企业全球化新势力100强》榜单颁奖
“生态”“伙伴”“协作”“本地重构”,从这些高频词折射出如今全球化已从单一的跨境贸易,向产业链深度协同与本地化生态共建发展。面对充满变化的世界市场,中国出海品牌已经具备生而全球化的产业链基础和商业视野,期待更多勇敢的探索者找到新航道、新伙伴、新增长。
DEMO WORLD作为开放式创新创投的推动者,持续助力产业生态各方的资源链接、经验共享,探寻产业机遇。7月4日上午,24家产业龙头和顶级资本、49家精选科技企业到场精准对接。未来,创业邦将继续通过Banglink平台发布创新需求,不断拓宽对接领域、提升对接精度。
Banglink闭门对接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