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初iOS 14开启最强隐私保护功能,抗衡Facebook,苹果为用户还是为自己?|海外头条

2020-09-22
iPhone 12还没来,但搭载iPhone 12的iOS 14操作系统已经可以更新安装了。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若卡,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iPhone 12还没来,但搭载iPhone 12的iOS 14操作系统已经可以更新安装了。

最近,很多苹果用户迫不及待地展示着新系统的功能,比如排列更好看的手机桌面等等。

但是,iOS 14将一个最大的突破性改变保留了下来。

据消息,苹果公司决定等到2021年初再推出iPhone和iPad的隐私设置,为了给所有的开发者一个缓冲的时间,来做进一步的改变和准备。

简而言之,iOS 14首次要求应用程序在收集用户数据前必须获得用户的许可。

这让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参与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用户可以控制他们的个人信息被追踪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安装的任何应用程序都在系统地监视着用户。

不仅在应用程序的职责范围内监视我们在做什么,还对我们访问的任何网站计时统计,甚至是“监听”。

但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网络能够像现实生活一样注重隐私保护。

本期推介the Conversation网站的文章《苹果借iOS 14打隐私战——如果媒体公司认为苹果会让步,那就太天真了》(Apple is starting a war over privacy with iOS 14 – publishers are naive if they think it will back down),作者Ana Canhoto。

作为最“主动”保护用户隐私的科技巨头公司,苹果想通过iOS 14提供保证。如果用户明确选择不希望设备信息被共享,那么就不会将其与广告商共享。

从逻辑上讲,这是像Facebook这样以广告为生的公司非常在意的问题。

不出所料,依赖这些数据赚钱的公司,比如Facebook对苹果的做法相当不满,甚至指责苹果借此对用户信息实行垄断,声称苹果将损失一半的收入。

因为在线广告占了Facebook收入的99%,它的抵制并不令人惊讶。

除了科技公司,对苹果的做法表示强烈担忧的还有出版商。出版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客户基础。

互联网的普及严重破坏了出版商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向广告商出售媒体版面的模式。免费的在线内容降低了实体销售,这反过来又侵蚀了广告收入。

一些出版物,比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成功地将部分读者转变为在线订户,但大多数媒体都没有做到。

因此,在线广告收入对大多数出版商来说变得非常重要。为此,一些新闻媒体应用程序甚至威胁说要从苹果商店下架。

那么,为什么苹果决定危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广告客户的商业模式呢?隐私控制功能推迟更新会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作者表示,我们都知道苹果保护用户的隐私并不完全出于企业的道德——这其实是它的卖点。iOS 14的这项改变也吸引了最多的关注。

短期内,苹果不会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如果被抵制,或者有应用程序离开这个平台,它可能还会承受一定的损失。

然而,这将进一步巩固苹果一贯的立场,即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利。

苹果一直希望能在某些方面既做出成绩,比如用户友好的界面,同时也展示领导者的风范。

而它现在,因不积极收集和利用用户数据以及维护消费者隐私的做法,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公众支持。

通过打击那些靠用户在线数据为生的广告商,不管怎样,用户是绝对会受利的。

在“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曝光Facebook隐私安全丑闻后,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即他的公司永远不会把用户信息货币化,因为隐私是一项人权。

iOS 14操作系统遵守了这一原则,它帮助苹果区别于竞争对手,保护公司免受隐私丑闻的侵害,还有助于发展客户的信任。

此外,苹果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那么需要利用客户的数据。苹果的收入主要来自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

这种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和不断的创新,由于专利、技术能力和人才的保障而很难复制,创造了很高的进入壁垒。

只不过,作者指出,尽管苹果希望在今年秋季销售大约7500万部配备新操作系统的iPhone 12,但更多的人都无法享受苹果提供的隐私选择。至少现在是这样。

之后如果实践证明iphone上的隐私选项很受欢迎,而这家公司拥有比其他制造商相对富裕的客户基础,那么不用等太久,其他平台也会纷纷效仿。

谷歌的浏览器Chrome表示,从2022年起将不再支持第三方cookie,这将进一步剥夺Facebook的收入。

所以,即使隐私功能被推迟到明年1月,苹果也不会放弃。

隐私是苹果的核心,该公司在应用程序市场的份额如此之大,以至于它都不太可能因为一些App的退出而感到威胁。

这次延期只是让苹果看起来更有人情味一些,毕竟那些对此在意的公司有了充足的时间为应用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做好准备,无论它们喜欢与否。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