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禾璞华刘越:从中芯国际到元禾璞华,是复盘也是再出发

2021-03-18
12月16日,恒玄科技(688608.SH)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开盘报391.00元/股,市值达450亿。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狮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2月16日,恒玄科技(688608.SH)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开盘报391.00元/股,市值达450亿。

这家被称为“科创板TWS第一股”的公司,为TWS耳机、智能音箱等提供音频芯片。公司仅仅成立3年就实现扭亏为盈,成立5年净利润超6000万。从成立到上市,只花了五年的时间,创下了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上市最快的速度。

“投资恒玄,主要是因为团队。”

作为恒玄科技的早期投资人,元禾璞华仅在这个项目上就已实现了15倍回报。创始合伙人刘越告诉创业邦,“恒玄科技的张亮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的本科,我在中芯国际的时候就认识他了,当时他在RDA(锐迪科微电子)当总裁,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做成事’;此外,从大趋势来看,可穿戴设备是大势所趋,所以恒玄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的芯片企业现在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进入到了定义产品的阶段。”刘越说。

从北京半导体器件三厂起步,历任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北大青鸟环宇科技执行董事及副总裁,从中芯国际最早的创始投资人,到华登国际副总裁,再到元禾璞华创始合伙人,刘越见证了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对“芯”未来,她怎么看?

征途 (2000年~2010年)

图片

2020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在《若干政策》中,先进产线免征十年所得税、研发资本化、首提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把“两免三减半”政策适用范围从过去的芯片设计扩大到封装、设备、材料全产业链,同时对重点设计及软件企业税收优惠加大……

“这说明集成电路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发展也会更加成熟。政策的出台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它能增强产业人的信心,加快产业的落地成长。”刘越说,“未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跑出一家龙头企业。”。

回顾以往,从2000年的“18号文”,2011年“4号文”,到现在的2020年“8号文”,一脉相承的政策,让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向了征途。

中芯国际的创立和成长,就离不开二十年前的“18号文”。

2000年之前,经过908、909工程的发展,国内已有华虹NEC、首钢NEC、Motorala天津厂等IDM厂家,但在代工层面还是离不开国外代工。

当时刚刚整合了北大环宇IC业务的北大青鸟决定发起创立一家真正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打下基础。

万事开头难,首先要找到正确的领导者和团队。

“那时候国内主要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华虹、首钢等,在与他们多次交流后,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所以一见到张汝京时,就知道他是我们要找的人。第一次见面,他连BP都没有,团队却已经把厂房怎么规划实施、设备怎么引进、每年产量能有多少这些事情都想得一清二楚。”刘越说,随后,北大青鸟集团先行垫资5000万,中芯国际落地上海张江,开始了8英寸(晶圆)厂的建造。

从2000年8月开始打桩建厂,到2001年9月第一片0.25微米以下8英寸晶圆进入试产阶段,中芯国际只用了13个月。

可是张汝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当时还没量产呢,企业尚未盈利,张汝京已经想建12英寸厂了。”刘越回忆道,“董事会自然都是反对,认为中芯国际应该先卖点产品出去,回收一些资金再说。但是张汝京觉得抢占市场先机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身在北京的刘越接过了12英寸厂的“接力棒”。

“还有什么事是比投资人去被投企业公司里打工更惨的呢。”刘越开了个玩笑,说道,“当时股东也不愿意投,就像做‘地下工作’,一个人挑起了大梁,一边建厂房一边到处找钱。”

历史数据显示,2002年中芯国际总营收5030万美元,净亏1.026亿美元。半导体行业前期发展所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造成的入不敷出,甚至让刘越一度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投资人”。

事实却证明了张汝京的眼光。经过了泡着消毒水味儿的艰难的2003年,刘越负责的中国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终于建成,并在2004年逐步投入生产,这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经跨入300mm时代,进入国际高端行列。

2004年3月,中芯国际于纽约、香港两地实现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中芯国际销售额为4.79亿美元,比2003年上半年的1.136亿美元增幅达259.0%;净利润从2003年上半年的6860万美元净亏损,增长为2004年上半年的盈利6160万美元。

“集成电路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这个行业最讲究的速度,由于更新迭代快,一旦跟不上很容易就被淘汰掉,因此不仅在研发投入上巨大,也需要创始人具备长远的目光。”刘越说,“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集成电路公司就是投‘人’,看这个团队能不能在巨亏的情况下仍然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在低谷的时期仍然对自己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

时间来到当下。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规划了我国芯片产业长达15年的发展路线,我国IC产业从此真正被纳入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同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宣布将以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重点投资IC芯片制造业,首批规模达1200亿人民币。

国家大基金的成立不仅在中芯国际后面的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促使刘越正式成为了一名投资人。

复盘 (2010年~2018年)

图片

从2010年离开中芯国际到2014年成立璞华团队这四年间,刘越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长时间的复盘和思考。

“我曾经负责过采购,坐在一群二十岁冒头的年轻人之间听他们说怎么做到一年卖出去100万部手机;也负责跑过市场,还吃了不少闭门羹。”刘越具备大多数投资人都拥有的特质:好奇心旺盛。在中芯国际的十年,她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待过,让她对集成电路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以服装加工行业来类比可能会更容易理解。早期,我们没有料子,也没有设计,只能凭借劳动力优势去帮人家进行代加工,然后有设计师开始进行仿造,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加工能力逐渐精致起来,再延展到周边的配套产业,最终开启原创设计、自主定义产品的新阶段。”

刘越表示,集成电路也是如此。尽管中芯国际是产业的重要基础,但在整个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它依旧是被孤立的。

“我们的设计业已经从国产替代做到了微创新,接下来就要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来引领行业的发展。更多的需求和方向也会随之而来,整个产业的兴起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3年12月,发改委、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设立了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刘越和团队中标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股权投资中心管理公司,负责其中20亿元的设计与封测子基金投资管理。

同时,随着国家大基金的成立,各地方政府半导体产业基金的设立让半导体产业投资成为主线;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逐步落实也让半导体行业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一时间,国有基金、民营资本、美元基金蜂拥而至,迅速成为各类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更加垂直和细分。

“资金的涌入是件好事,尽管会在短期内产生一些泡沫,但长期来看会让市场趋于合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半导体行业会在未来成为主流投资方向。对于新入圈的投资人来说,让资金利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是‘绑着’半导体圈里的人投。另外,上市公司的龙头效应以及资源聚集能力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跑马圈地,企业间的并购机会也很大。”刘越说。

刘越管理的第一支基金就是以投资B轮以后的项目为主,比如韦尔股份、盛美半导体、国微科技等,并且主导了美国豪威科技和芯成半导体ISSI的并购。

2018年,在韦尔股份筹划并购豪威科技的时候,豪威科技的总资产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这笔收购案也曾被多家媒体描述为“蛇吞象”。并购完成后,韦尔股份一举成为中国最强的CMOS芯片厂商,业绩迎来爆发期。

除了韦尔收购豪威,之前紫光集团进行的海外并购,建广资产收购NXP射频芯片公司等,使得我国在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企业技术水平较国外大幅落后,得以通过并购获得国际一流公司优质资产以及核心技术,也让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比之前十年,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再出发 (2018年~至今)

图片

在集成电路行业,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最终产品,由设计公司提供芯片给终端企业;制造企业的投入大,门槛高,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产业核心;设备材料EDA领域则是避免产业受制于人的关键,是产业急需解决的瓶颈。

2018年9月,璞华团队与苏州元禾控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设立管理公司元禾璞华(原名“元禾华创”),成为元禾璞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团队。

元禾璞华首期基金规模为32.8亿元,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应用的产业投资,出资人包括元禾控股、国家大基金、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等。

“2014年璞华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资本开始从海外回归国内,同时出现了海外收购的机会,我们团队很好的抓住了时机,成功做成了两单跨国并购案。与此同时,国内的IC企业经过了十余年的成长已初具规模,我们从中挑选了一些优质企业对其进行加码并陪伴成长。”刘越说表示,2018年元禾璞华基金成立,在之后不过仅仅四年,全球的IC产业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团队及时地将投资方向从主要投资设计业调整扩展到产业上游及生态中,扩大产业的覆盖率。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元禾璞华将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细分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设备、材料及新工艺技术、关键IP研发及技术服务、工具链开发、分销等;投资阶段兼顾早期和成长期投资,也能够通过成熟期投资和并购整合,帮助国内平台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刘越眼里,未来不畏惧更多新的尝试。“在小黄车刚出来的时候,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体验一下,但因为基金产业方向限制,无缘投资。我们还在早期投了比特大陆,我很喜欢这些年轻人的企业,充满活力。”她说,“这支基金的投资方向更广,赛道会看的更宽。”

采访结束前,刘越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璞华这个名字是我想出来的。”她颇为得意地说,“璞玉浑金,既是我们看重的创始人的品质,也是我们自己看项目的心态。为了这支基金的名字,我们曾悬赏了一万元。”

四十岁的她,经历了中芯国际的十年跌宕起伏;五十岁的她,主导了和多家龙头企业的商业博弈;如今,六十岁的刘越,就如同“璞”这个字,又回到了最初的纯真心态。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