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这组数据放在三年前,恐怕没人敢想 。销量也许是冰冷的数据,但它背后,涌动的是一场与用户相关的深度共振,更藏着中国汽车工业突破高端壁垒的底层逻辑。
也有很多人好奇,中国品牌二十多年没啃下来的 "高端轿车" 这块硬骨头,为什么偏偏让一个年轻的享界做到了?要知道,过去中国品牌冲击高端,要么陷入 "堆配置却卖不上价" 的怪圈,要么困在 "模仿豪华却不像豪华" 的尴尬里。而享界的突围,或许恰恰打破了这种惯性——它没有把 "高端" 当成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堡垒,而是视作一场需要共建的用户关系。答案,也许就藏在用户那里:当品牌愿意把定义权交给用户,高端的门槛,自然就成了用户用脚投票踩出的通途。
享界用户星享之夜现场
7月8日,“悦享自成”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如约而至。活动现场,享界将主角光环完全给到了用户:一枚从用户呼声中长出的车标、一群把车开进生活的真实车主、一座用户争相打卡的超级工厂,让大家看到,享界“宠”用户从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做出了豪华范本。
一枚“星”标,回应的是用户心中的浪漫
自享界S9上市以来,车标就成了用户讨论的高频词,社交平台上甚至掀起过“换标总动员”,大家直言“想有个更合心意的Logo”。这份热切的呼声,享界听在了心里。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邀请全场用户共同见证享界新车标发布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解读享界新车标寓意
用户之夜现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与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正式发布享界全新车标。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大享界用户的强烈共鸣。它的诞生,不是品牌关起门来的设计,而是从海量用户反馈里“筛”出来的结果。有人说“高级感别太冷冰冰”,有人盼“带点咱们自己的文化味儿”,还有人强调“得和别的牌子不一样,一眼能认出是中国设计”。
享界发布全新车标
全新车标的设计,藏着对用户期待的深层应答:以六边形为骨架,延续了鸿蒙智行的家族基因,并通过白银比例与G3曲率重构视觉节奏,让硬朗轮廓多了份东方特有的 “留白” 意境。中心的双层设计更显巧思:上层星芒向外舒展,如星光漫射,恰是对用户 “浪漫感” 期待的呼应;下层采用微米级电铸工艺,近三千圈细密纹理在金属上凝练成 “见光不见纹” 的精致质感。整体在光线流动下,既克制,又耐看,带出一种 “不言而喻的高级”。
在汽车行业,车标历来被视作品牌的 “精神图腾”,其设计往往被赋予 “权威化”“神秘感” 的色彩 —— 从草图绘制到最终定稿,多是品牌方主导的 “闭门创作”。而享界此次对车标的重塑,却颠覆了这一传统逻辑:它没有将用户意见当作可有可无的参考,而是让用户诉求成为设计的 “源头活水”。用户说 “想要更有东方韵味”,便用 “留白” 意境打破西方豪华的凌厉感;用户盼 “既有辨识度又显精致”,便以星芒与电铸纹理的组合,在视觉上实现 “远观有记忆点,近赏见真功夫” 的平衡。
这种从 “品牌定义” 到 “用户共创” 的转变,恰恰折射出高端汽车市场的审美权力转移。当中国消费者对 “豪华” 的认知从 “仰视品牌” 转向 “自我表达”,车标早已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用户与品牌之间的 “情感契约”。享界的新车标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正在于它让每个参与讨论的用户都看到:自己的审美偏好被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化认同被精准捕捉。从用户 “想要新Logo” 的朴素诉求,到最终呈现的每一处设计细节,都在说明:享界对 “用户想要什么” 的回应,从来不是听听就算了,更不是浅尝辄止的符号叠加,而是一次深入审美逻辑与价值共识的深度共鸣 —— 这或许正是中国高端品牌在符号竞争中突围的关键:不用刻意模仿 “豪华符号”,而是让符号生长于用户的真实期待里。
一场分享,记录的是用户和品牌的双向奔赴
享界S9车主奥运冠军杨家玉分享了她的“享界时刻”
用户对一辆车的爱,从来都藏不住。与其说这是一场用户之夜,不如说是享界和用户围坐在一起,聊聊“豪华”在生活里的真实模样。现场,享界S9车主巴黎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杨家玉分享了她的 “享界时刻”:初见时被颜值打动,相处后被细节征服。补妆镜的柔光懂女生心思,零重力座椅的按摩消解训练疲惫,一键泊车给足新手底气。她说:“享界S9总能在每个细节里托住你,让人活得漂亮。”这句话道出了“享界式”安心。
车主李先生分享享界S9让潜在意外消弭无形的全方位守护
享界S9车主科技奶爸李先生的暴雨夜经历,则成了现场最动人的注脚。当他在行驶途中视线受阻时,享界S9搭载的4个激光雷达与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智能完成转向、紧急避让、刹停等连贯动作,让一场潜在意外消弭于无形。对肩负家庭责任的他而言,这种“未雨绸缪”的守护,正是豪华最沉甸甸的分量。
车主陈先生分享开上享界S9“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
享界S9车主摄影爱好者陈先生与“晕车狗”的故事,则有着另一种温暖。华为途灵平台带来的平稳行驶质感、“晕车舒缓模式”与鸿蒙ALPS健康座舱的协同作用,让曾经的出行焦虑变成了说走就走的从容。这辆“入门即满配”的座驾,不仅读懂了主人对宠物的牵挂,更用技术细节撑起了“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
就连享界体验官沈腾也现身说法,他提到在片场的舒服日常:零重力座椅消解了拍摄的疲惫,智能投影巨幕系统2.0则让剧本阅读告别了低头蜷颈的不适。每一个豪华体验场景,都是对享界“把场景需求做透”的肯定。
这些故事背后,是不同人群对豪华的共同期待:它可以是家庭守护者眼中的“安心防线”,是宠物主人心里的“舒适港湾”,也可以是奋斗者日常里的“治愈空间”。享界用“享界样・就界样”的理念,让每个用户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毕竟,真正的豪华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配置,而是能精准触达不同人生场景的“量身定制”。
一座超级工厂,撑起的是用户大胆喜欢的底气
工厂让人放心,产品才打动人心。对享界用户来说,位于北京密云的享界超级工厂,早已成了热门打卡地。有人开着享界S9看完生产线,顺路去附近水库赏景吃鱼;有人把工厂参观列进周末亲子行程,带孩子感受从订单到成品的全过程。这份“常来常往”的默契,藏着享界为用户做的实在事。
享界超级工厂的出现,实则标志着汽车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从 "封闭生产" 到 "透明共创" 的范式转移。它集数字化柔性产线、AI质量检测、ADS智驾标定中心于一体,不仅是国内先进智造的一个缩影,更打破了传统工厂 "谢绝参观" 的壁垒 —— 当多数品牌还在将生产线视为 "核心机密" 时,享界选择以开放姿态向用户展示高端制造的 "底牌":毫米级精度控制确保每一处接缝严丝合缝,CT级蓝光扫描像给车辆做 "全身CT" 般排查瑕疵,双团队交叉质检与全天候AI质检系统形成 "人机联防" 的品控网…… 这些极致标准的打磨过程,让用户亲眼看见 "高端" 二字如何从图纸落地成实车。
这种 "透明化生产" 的深意,远超技术展示本身。在新能源汽车加速迭代的当下,用户对 "品质" 的信任正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验证"。传统模式中,品牌说 "我们品控严格",用户只能凭口碑猜测;而享界让用户走进工厂,看激光焊接的火花如何飞溅,看质检人员用微米级量具反复比对,这种 "可视化的精密" 比任何广告语都更有说服力。
工厂的 "硬核",更藏在对 "用户主权" 的尊重里。当用户在App上勾选Nappa真皮座椅、定制轮毂或专属配色时,这些个性化选择并非停留在界面上的选项,而是能被柔性产线迅速转化为精确指令的 "生产契约"。这背后是数字化系统对用户需求的即时响应能力 —— 从订单生成到物料调配,从工序排产到质量追溯,每个环节都围绕 "用户的选择" 高效运转。这种 "大规模定制" 的能力,彻底改变了 "车企造什么,用户买什么" 的传统逻辑,让 "你的车真的属于你" 从口号变成现实。
正如北汽集团张建勇所言:"向用户透明公开制造环节,胜过无数次对品质的宣传。" 这恰恰点破了新消费时代的信任密码:当品牌愿意拆掉工厂与用户之间的 "围墙",把造车的过程变成用户可参与、可验证的体验,信任便不再是单向的 "品牌承诺",而是双向的 "价值共鸣"。用户去工厂打卡,本质上是在 "验收" 自己认同的品牌理念;而工厂敞开大门,是在用最坦诚的方式告诉用户:你所珍视的品质,我们经得起细看。
余承东透露的秋季上市全新旅行车,更像是这种制造理念的延伸 —— 当工厂既能保证高端品质的一致性,又能快速响应市场对新车型的需求,便形成了 "用户需求 - 产品迭代 - 制造能力" 的正向循环。从这个角度看,享界超级工厂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生产工具本身,它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 "信任枢纽",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从 "硬实力" 到 "软实力" 的生动注解:真正的高端,不仅能造出好车,更能让用户相信,每一辆车都为 "值得" 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