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就发光?亿滋、梦龙的「夜光零食」,在小红书B站杀疯了!

你相信光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作者:Hermia He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还记得此前Foodaily报道的亿滋“发光软糖”吗?

凭借黑暗中绽放的神秘夜光,它迅速席卷小红书、B站、视频号等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已斩获全网超30万曝光,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如今,这场“发光盛宴”再度升级,迎来了另一位重磅玩家——梦龙。今年8月梦龙推出的发光冰棒,正是其作为联合利华集团旗下独立公司运营后的行业首秀,意义非凡。

我们观察到,“发光软糖”的风潮正向国内产业上游蔓延,已有解决方案供应商及品牌方开始跟进布局,预示着这一“发光”潮流或将在国内市场迎来爆发。

巨头为何纷纷押注“发光系”美食?它会成为下一个网红爆款吗?它又能“亮”多久?

01发光软糖、发光冰棒...“发光系”美食都入了哪些巨头的“法眼”?

当前布局发光食品的品牌,看似都在“追光”,实则动机和路径各有不同,分别瞄准了不同的场景与人群。

01 亿滋:发光软糖,Z世代夜间娱乐的“氛围担当”

尽管美国糖果行业受通货膨胀与健康消费趋势影响,销售增长陷入困境。但亿滋旗下酸味糖果品牌Sour Patch Kids却凭借“顽皮个性”与创新基因,在过去三年,零售额仍以11.8%的年均增速逆势增长[1]。

今年3月推出的发光软糖,正是该品牌瞄准Z世代追求新奇体验需求、试水前沿营销概念的战略新品。

图片

图片来源:sourpatchkidsglowups

这款软糖在黑暗中经紫外线照射便会发出荧光,其奥秘在于糖果表面可食用的彩色碎屑。

这些碎屑中添加了姜黄素,它既是一种天然黄色色素,同时也是一种荧光物质。

在紫外线这类特定波长光源的照射下,姜黄素分子会吸收光能并进入能量较高的状态,随后在极短时间内将能量以可见光形式释放,从而激发出荧光。

图片

图片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款产品巧妙地将“黑暗环境”和“紫光照射”的限制,转化为独特的场景定位——“暗黑派对”。它精准卡位夜间娱乐场景,如音乐节、演唱会、主题派对,成为场景中的“氛围担当”。

Sour Patch Kids于今年6月邀请TikTok高人气DJ Alison Wonderland打造了一场专属夜光派对。

这场活动不仅精准吸引到大量年轻粉丝参与,更激发了他们的社交分享欲,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自发传播,成功将“发光软糖 + 暗黑派对”的关联植入用户心智,进一步推高产品话题热度。

图片

图片来源:complex

02 甘乐:爱心糖果,节日场景的“情感传递载体”

2018年,日本糖果巨头甘乐试水“发光”概念,推出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的爱心型糖果。

虽品牌未明确提及发光原理,但从配料表可推测,其核心成分仍是姜黄素。然而,甘乐的研发动机与场景选择与亿滋截然不同。

图片

图片来源:sgs109

该产品上市时,正逢日本年末灯饰季,城市中遍布绚丽的节日彩灯。在“颜值经济”盛行的背景下,甘乐旨在打造一款不仅可食用、更像迷你彩灯一样能提供视觉享受的产品,将“发光”转化为一种温馨、治愈的消费体验。

此外,糖果包装纸上还印有“永远感谢你”“我永远在你身边”等30条暖心的信息,试图将日常难以开口的感激情愫与思念,借一颗发光的糖轻松传递。这种轻巧又充满仪式感的情感表达,也使其成为情人节或白色情人节礼赠的理想选择。

03 梦龙:夜光冰棒,成年人夜间社交的“功能性提神选择”

身为高端冰淇淋的代表性品牌,梦龙正在颠覆其标志性的巧克力雪糕形象,迈向更前沿的市场。

从联合利华分拆、独立运营后,梦龙(TMICC)很快推出了全新产品——Hydro:ICE冰棒。

与联合利华的多数冰淇淋产品不同,Hydro:ICE不含乳制品。这款猕猴桃柠檬口味的冰棒,热量仅77卡路里,更贴合健康诉求。

图片

图片来源:Food Navigator

产品最引人注目的卖点,是能够在黑暗中发光。发光源于冰棒内部的液态凝胶芯,该部分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2和电解质镁。

我们推测,发光效果主要来自维生素B2(核黄素)的荧光特性。维生素B2本身不具备自主发光能力,但在紫外线或强可见光照射下,其分子会吸收光能并迅速释放出可见光,从而产生明亮的荧光效果。

梦龙将Hydro:ICE明确定义为“成人功能性提神饮品”,目标客群为25至44岁追求健康与享受平衡的“健康享乐主义者”。

产品不仅强调低卡,更突出其在夜间社交场景中的功能性价值——通过添加维生素与电解质,为高强度、高能量环境(如派对、俱乐部)提供清爽提神的体验。

图片

图片来源:Food Navigator

为强化这一场景定位,新品牌Hydro:ICE选择在西班牙伊比萨岛著名的海滩俱乐部Blue Marlin试营业。

产品不仅进入当地零售渠道,更通过移动配送系统直接供应至舞池,让派对中的人们享受发光冰棒,完成从产品功能到消费场景的全链路构建。

由此可见,巨头们做“发光”,本质是借视觉奇观实现更精准的场景卡位和社交激活:亿滋切入夜间社交,甘乐聚焦情感礼赠,梦龙塑造成人功能饮品,让产品从“新奇单品”升级为“需求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激发新的消费诉求。

02发光食物,全靠“姜黄素”撑腰?背后解决方案可能超乎想象

发光食物的“光”,到底从哪来?

Foodaily调研发现,目前食品实现“发光”效果主要依赖两大技术路径,其选择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与定位,更影响其未来的市场落地潜力。

01 利用荧光现象,实现发光效果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发光食品,都通过“荧光现象”实现视觉效果。

其核心原理是借助特定成分吸收外界光能,再以可见光形式释放,无需复杂化学反应,技术成熟度高且成本可控,成为品牌首选方案。

这类方案中,最常用的核心成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一是姜黄素,作为天然黄色色素,它在紫外线照射下能释放荧光,亿滋发光软糖、甘乐爱心糖果均采用这一成分,既不影响食品风味,又能适配糖果、零食等多品类。

目前,国内已有成熟的上游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研发出“发光姜黄”,并已做出软糖成品,在紫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效果。该公司表示,产品还适用于冷冻饮品、果酱、复合调味料、碳酸饮料[2];

森馨香精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也推出相关技术方案,且并不仅限于姜黄,这些天然色素可以单独或组合应用,由于色素荧光现象的迥异,个别色素会在黑暗中展现与日光下完全不同的璀璨色调,为“变色”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3]。

图片

图片来源:公众号@雅富加、@森馨香精色素

(左)雅富兴源研发的发光软糖、(右)森馨Crystals装饰性色素晶体产品展示

Foodaily了解到,国内已有品牌开始试水发光食品。软糖品牌Bonumii宝奴咪将于9月在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推出「酸砂夜光糖」,完成国内发光糖果首秀。

二是核黄素(维生素B2),梦龙Hydro:ICE夜光冰棒的发光效果,便被推测与该成分相关。它不仅能实现荧光效果,还能为产品附加“营养属性”,精准契合当下健康消费趋势。

近期小红书上流行的“维生素B2流星雨”玩法,也是利用其在紫外线激发下释放黄绿色荧光的特性,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成分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市场认可度。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成分具备发光潜力,比如我们熟悉的奎宁,常见于汤力水中,本身具有微弱荧光特性,部分饮品便借此打造“黑暗中发光”的视觉卖点,为产品增添记忆点。

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爱拍照de茂茂、@包子

(左)维生素B2流星雨、(右)汤力水

不过,这类技术也存在明显局限。发光效果高度依赖“紫外线照射 + 黑暗环境”的双重条件,若脱离特定场景,发光特性难以体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场景的拓展。

02 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主动“发光”

另一类是尚处前沿探索阶段的“主动发光”技术。其原理并非依赖外部光源激发的荧光效应,而是基于生物发光反应,通过酶促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例如,印度公司Rexofa Food Technology在2021年推出的发光冰淇淋和棒棒糖,仅需用舌头轻舔,食品便可在黑暗中发出绿光。

图片

图片来源:foodnavigator

该产品的特殊之处在于添加了荧光素酶(luciferase),这类酶通常来源于水母等发光海洋生物。

当舌头舔舐产品时,口腔的中性环境(pH≈7)激活酶活性,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由绿色荧光蛋白接收并转化为可见光,从而实现自主发光。

但这类技术受限于两大核心挑战:一是成本极高,水母发光蛋白通常每毫克售价800美元,严重制约商业化生产;二是合规性问题,这类生物成分目前在中国尚未被纳入合法食品原料范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准入要求。

03小结

“发光”不仅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为食物赋予更强的场景穿透力和社交分享价值,这也将持续影响食品饮料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

“发光系”美食或许不会成为日常消费的主流,但它正向食品饮料行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多感官体验”将会成为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向标。

参考资料

[1] How Mondelez Will Sell America on Sour Patch Kids That Glow Under a Blacklight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 会发光的软糖来啦!「姜黄」让食品自带高光 | 雅富加

[3] 想让产品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 森馨香精色素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