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酸奶卖不动了?明治把它做成豆腐,撬开5000亿佐餐新市场!

一块酸奶做的“豆腐”,能为明治带来生意新增量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作者:Orient Ye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酸奶上面淋酱油!再配上葱和蒜泥?

这是新出的一道“邪修”料理吗?

其实,这看似“整蛊”的食物,是明治最近推出的一款酸奶新品「豆腐感觉酸奶 YOFU」(とうふ感覚ヨーグルト YOFU)。官方宣称,它有着豆腐般的质感,可以像豆腐一样搭配酱油、高汤,用于佐餐食用。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过去,你或许吃过大豆做成的酸奶,但是你有没有试过反过来——把酸奶当豆腐吃?配上各种调味料,摇身一变成一道下饭的凉拌小菜。

可以说,这款新品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往对酸奶的固有印象,也打破了它在早餐、甜品、休闲场景的传统界限。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日本乳品巨头的明治为何要费尽心思把酸奶做得和豆腐一样?又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这种近似豆腐的质感?更重要的是,这种看似跨界的“豆腐”,真的能打动消费者吗?

接下来就跟着Foodaily,一起来探探这款“革命性”新品的来龙去脉,看它能否为乳品行业创新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01让酸奶成为餐桌上的常客,百年乳企明治在下一盘大棋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日本酸奶市场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明治的年报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0年,日本酸奶市场规模从2750亿日元攀升至476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2亿),复合增长率达2.79%。

尤其随着日本政府对功能食品法规逐步放宽,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日本酸奶市场迎来了一波“功能性红利期”。各大乳企在功能性酸奶上各显神通,不断深挖功能性乳酸菌成分,例如麒麟的血浆乳酸菌、雪印的MBP乳酸菌以及明治的保加利亚LB81菌株均获得了市场认可,共同推动了这一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然而,自红利期过后,日本酸奶似乎走到了瓶颈期,疫情以来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多年出现负增长。即便是长期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明治,也不得不重新思考:酸奶的下一个增长点,究竟在哪里?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餐桌场景,就是明治为酸奶找到的一个增长新方向。

明治洞察到,近几年,日本民众的饮食习惯悄然发生变化。在“便捷、省时”需求增长的背景下,用于佐餐的小菜产品与即食型预制食品快速崛起。

尤其是一人食正成为食饮市场的主流,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快捷且多样化的餐食解决方案。根据日本配菜食品协会的数据,2024年日本配菜食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达到历史新高11.2882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260亿元)。

图片

图片来源:日本食粮新闻

像是全家旗下自有品牌「家庭厨房」推出的「微熟食」小菜系列三年内日销量翻了三番,现已成为总销量突破2亿份的大爆品;丘比在2024年推出的「丘比酱蛋」一经发售也迅速成为一款现象级单品,不到1年卖出超过200万份。

可以预见,如果能将酸奶的食用场景扩张到正餐、夜宵中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一种配菜选择,势必能为整体酸奶市场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意识到这一点的明治,在2025年食品部门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除了以早餐为中心的食用场景外,致力于将酸奶融入到日常的烹饪中,并以原味酸奶为中心拓展业务,开拓新的食用场景。

此次推出的新品「YOFU」正是这项战略的实践案例之一。

不止明治,其他日本乳企也在尝试通过新拓佐餐场景打破酸奶的传统边界。比如,小岩井乳业在10月初推出了一款挤压瓶包装的「无糖榨酸奶」,主打使用方便、无需勺子,可以直接涂抹在面包或水果上。

图片

图片来源:小岩井乳业

在其他海外市场,酸奶作为料理原料也早有迹象——在地中海、中东和中亚地区,酸奶作为蘸料、酱汁早已是餐桌常客。比如,美国乳制品新锐品牌Chobani就曾推出过一款以土耳其菜肴为灵感的希腊酸奶蘸酱「Mezé Dips」。

图片

图片来源:Chobani

在Foodaily看来,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未来乳制品增长的关键变量之一就在于餐饮场景的重新定义。

毕竟,每一个细分的佐餐场景,都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增量市场。正如近年来国内茶饮、咖啡赛道的火热,催生出了一大批专供B端市场的乳品供应商。

02一块可以佐餐的酸奶“豆腐”,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如果说要让酸奶摆上正餐餐桌,有很多种品类选择,明治为何偏偏选中了“豆腐”这个切入点?

原来,明治洞察到,在日本市场酸奶的定位存在一个很大痛点——酸奶的角色被长期框定为“早餐”或者“甜点”。自明治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推出第一款原味酸奶「保加利亚酸奶」开始,几乎所有酸奶产品的宣传都围绕健康、早餐、甜品展开,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了固有认知。

要打破这种固有印象,必须借助一种更日常、更熟悉的食材载体——而豆腐,正好是理想答案。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豆腐作为一种“中性食材”,既能甜也能咸,是日本人餐桌上最常见的存在之一,也被视为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因此,让酸奶“长成”豆腐的样子,无疑能帮助消费者更自然地接受这种新奇吃法。

从新品的发售地区来看,明治也并非贸然试水,而是选择了豆腐消费文化浓厚的四国地区作为实验田。在这里人均豆腐消费量远高于日本全国水平,更加有利于新品的口碑扩散。明治宣称会根据此次新品的销售结果和客户反馈,继而考虑未来是否扩大销售规模。

除了在发售地区的选择外,为降低消费者的尝试门槛,明治还为此次新品在官网上配上了十余种食谱,既有芝麻味增、葱盐这些豆腐的日常搭配,也有红豆沙、番茄橄榄油等新奇吃法,充分展示了「YOFU」的多样应用。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从外观上看,明治推出的这款酸奶新品和豆腐相似度确实非常高,可是要将质地和口感都做到和豆腐几乎一样并非易事,究竟明治是如何做到的?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首先,该新品采用了浓缩牛奶,这一原料常被用于希腊酸奶的制作中。由于牛奶经过浓缩(通过脱水、超滤等工艺)后,非脂乳固体含量会增加,使最终产品口感更加浓稠。

官方数据显示,「YOFU」 有14.8%的非脂乳固体含量以及5.4%的乳脂含量,远高于市场上的一般酸奶(日本一般酸奶的非脂乳固体含量需大于等于8%,乳脂含量约为3%),因此口感更紧实、更接近豆腐。

其次,明治表示此次新品采用了一种新型乳酸菌,使得口感顺滑、风味醇厚且酸度较低,更适合调味或者与日式高汤搭配,作为餐桌上的配菜或者下酒菜。

在配方层面,明治还额外添加了琼脂以增强结构稳定性,使其在添加酱汁、配料后仍能保持完整形态,更适合餐饮场景。同时为了控制酸度,明治特意采用了利用蔗糖发酵的乳酸菌而非乳糖,发酵后这些糖分几乎被消耗殆尽,所以成品中也并不会有明显的甜味。

这些工艺与配方的“叠加”最终让「YOFU」不仅口感如豆腐般紧实,还拥有更高的营养密度——每100g产品含5.3g蛋白质和181mg钙,约为日本市售标准嫩豆腐的两倍。

注:据《日本食品成分基准表(第 8 版)2023 年修订增补 》,嫩豆腐(每100g所含的营养成分):钙 75mg、蛋白质 5.3g。

图片

图片来源:明治

从行业视角来看,明治的这次尝试不只是产品创新,更是一次对酸奶“食用场景”的创新重构。这款新品也让我们看到:当传统品类的增长出现停滞,突破口或许不仅仅在于原料本身,更在于如何重新定义食物在消费者生活场景里的全新角色。

未来,这款“像豆腐一样的酸奶”能否赢得市场青睐,为酸奶品类开辟新篇章?Foodaily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