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Midjourney
刚刚闭幕不久的慕尼黑车展上,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忙疯了。
他亲自坐镇宁德时代展台,变身为讲解员,为奔驰、保时捷、沃尔沃、雷诺等欧洲车企高管仔细介绍宁德时代的最新产品。交流之间,曾毓群笑容常在,动作有度,自信而松弛,而车企高管们也礼貌询问、专注聆听。
在张弛有度之下,是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取得重要突破。最新统计显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7%,跃升至2024年的38%,超越了韩国的LG能源,排名第一。
2025年3月,欧洲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公司北伏(Northvolt)宣告破产,破产前公司估值达1430亿元。北伏的破产,对于宁德时代是一个巨大市场机会。
2025年5月,宁德时代在港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其中90%资金投向欧洲匈牙利工厂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2024年末,宁德时代的外汇储备大约为155亿美元。公司表示,本次IPO就是由于外汇储备难以覆盖海外投资需求而开展的。
随着北伏破产,欧洲自己做不了新能源电池的观点,被更多人持有。曾毓群在接受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主席采访时表示,欧洲人造不出好电池,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设计、错误的制造工艺和错误的制造设备。并且,欧洲需追赶的电池工业水平,需从教育培训开始。
为满足欧洲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欧洲车企没有时间等待本土电池技术的成熟,拥抱以宁德时代为首,在欧洲建厂的东亚电池厂商成为了他们的务实选择。
欧洲车企离不开宁德时代
大众、Stellantis、宝马、戴勒姆等欧洲车企分别在3~4年前发布了电动车计划,他们规划至2030年,他们车型的电动化率需达50%以上,甚至一些提出要达到90%以上。
一边是欧洲车企紧迫的电动化转型需求,另一边是欧洲最大电池厂的跟不上节奏。北伏的技术人员缺乏量产经验,实验室的样品和量产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大,导致无法顺利量产供货。今年年初,北伏宣告破产。
不仅是北伏,许多欧洲本土动力电池厂也已破产。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大约有10家左右的欧洲本土电池公司破产,包括SVOLT、BRITISHVOLT、AMTE Power等,而剩下的大部分为中国、日本、韩国在欧洲设立的电池公司。
来自东亚的公司,比如韩国的LG能源和中国的宁德时代,他们的产品及技术比欧洲同行更成熟。
欧洲电池公司为何做不好产品?一大主要原因在于,量产后的产品质量较差。曾毓群就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谈到,欧洲电池公司从电池设计开始就有缺陷,而接下来的步骤:电池生产制造、设备选型配置均会由此出现差错。产生这种差错的本质原因在于,欧洲本土缺少高水平的电池研发人才。
动力电池研发所需要的电化学专业人才,中国、韩国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培养。相较之下,在欧美,这种专业由于无法找到高薪工作,而未有许多学生就读,导致了技术人才的短缺。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要赶上来,必须从教育开始抓起,曾毓群指出。这可能是一个缓慢而逐步的过程。
当前这种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的“供需错配”,需引入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相应产品才能缓解。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宁德时代和LG能源基本占据了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的大约70%份额,而两者之间的市场份额高低出现了焦灼交替的情况。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8%,位列第一。
投资上千亿到欧洲建厂
曾毓群很早就对出海欧洲开展布局。2011年宁德时代刚成立之时,第一位大客户就是欧洲车企宝马。2014年,宁德时代就在德国慕尼黑设立了分公司。
但是,曾毓群开始大力布局欧洲市场是4年之后。2018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德国建厂,投资额为18亿欧元;2022年它又宣布投入74亿欧元,建立匈牙利工厂;2024年,它承认和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立合资工厂,总投资40亿欧元。
所以,宁德时代参与建设的欧洲电池工厂超过1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
宁德时代2025半年报显示,其持有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共3730亿元,长短期借款和公司债券共1390亿元。
2025年5月,宁德时代在港股IPO,募资374亿元人民币,其中90%资金用于匈牙利工厂的一期及二期建设。匈牙利工厂的规划产能是德国工厂的7倍,100GWh,是目前欧洲产能最大的工厂。
目前,德国工厂已于今年正式投产。匈牙利工厂预计明年投产,初期产能近20GWh。西班牙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三家工厂合计规划产能达164GWh,宁德时代可能成为动力电池公司在欧洲产能最大的一家。
匈牙利工厂位于德布勒森市,距离宝马的德布勒森工厂不到20公里。宁德时代认为,匈牙利工厂靠近宝马、奔驰、Stellantis、大众等客户,有利于他更好响应欧洲市场需求。
尽管宁德时代已是欧洲车企的主要供应商,但是这些车企基本采用多供应商的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依赖。
并且,车企会根据实际产品需要,调整对动力电池供应商的采购需求。例如,对采购比例进行动态调整,不同车型也会匹配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电池产品的生产也需匹配新车上市的节奏。
“这为宁德时代以外的动力电池厂,参与欧洲市场竞争提供了机遇。”易来科得联合创始人胡可认为,易来科得面向欧洲和国内市场动力电池厂提供电池研发软件。
宁德时代在欧设厂的脚步最快,但是竞争对手也不算落后。LG能源在波兰建设有90GWh产能,SK On在匈牙利规划48GWh产能,亿纬锂电规划了30GWh的产能。这些公司均为了更好响应欧洲车企需求而投资设立。
除了围绕欧洲市场的产能规划外,由于欧洲消费者和其它区域消费者在购车影响要素上差异明显,比如中国消费者在意智能体验而欧洲消费者更在意驾驶感,所以如何定义动力电池就存在着偏重。
在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宁德时代专门推出面向欧洲市场的电池产品:搭载NP3.0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ro。“这款产品主打安全性,相对其它市场,安全性是欧洲车厂极其看重的要素,宁德时代的这款产品企图打入欧洲车企客户的核心诉求,车企客户是愿意为此付出溢价的。”胡可认为。
曾毓群在今年慕尼黑车展上
另外,宁德时代正尝试在欧洲构建一个从电池生产到电池回收的可循环体系,以应对《欧洲新电池法》对碳足迹和回收提出要求。旗下子公司广东邦普就专门从事电池回收业务,并已在欧洲开展工作,同时宁德时代还和本地供应商合作,聚焦正极活性材料及电池回收领域。
储能是宁德时代除了汽车动力电池之外的第二大业务,而欧洲大型储能的需求正快速增加。从事储能工程的小X告诉创业邦,储能电芯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质量越高,而宁德时代的产量全球第一,这意味着其产品质量更高。
不过即使如此,宁德时代仍然面临在储能领域的激烈竞争。“除了产品稳定,价格是另一大竞争要素,宁德时代的产品要比同行贵10%~20%。”小X说。这也为对手打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总之,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上是最有优势的一家,但是其他各家厂商,依然存在很大机遇。“本地化生产的产能,产品贴合本地市场需求,低碳可持续性的价值链,这三个方面谁能做得好,谁就有机会主导未来欧洲市场的格局。”胡可认为。
匈牙利面临“用工荒”
匈牙利是打入欧盟市场的桥头堡;它还是对中国最友好的欧洲国家之一,对中国企业来匈投资设厂提供政策便利;它也是欧洲汽车工业重镇,汽车工业占制造业1/3。
“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是欧洲成本洼地,包括人力、土地、水电等综合成本较低,这对汽车业企业出海欧洲有着较大吸引力。”德炻咨询合伙人唐诗宇佳认为。
除了宁德时代要在匈牙利建厂,比亚迪的欧洲总部也落户匈牙利。国内电池厂商欣旺达和亿纬锂电也在匈牙利设厂。
宁德时代来匈布局产能,也带来了它的上游合作伙伴,包括电池结构件企业科达利、电池隔膜企业恩捷、正极材料企业华友钴业、电解液企业昆仑新材。他们都来匈牙利建厂,其中一些还在欧洲其它区域布局。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扎堆”匈牙利,匈牙利正面临“用工荒”,宁德时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公开资料显示,该厂将雇佣大约9000名员工。
“目前,由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的生产线投资落地,整个匈牙利正处于劳动力短缺的状态,大型企业也需从周边国家或中国调配人力,更不用说那边的中小型公司了。”唐诗宇佳表示。
目前,匈牙利已是东欧国家中人力成本最高的国家,宁德时代等大厂尝试使用更高的薪酬方案招揽人才。
除了人力短缺外,更大挑战来自合规。
在整个欧洲,对于所有出海欧洲的企业而言,合规审核是必须迈过去的坎。“政府审批并不会如国内一样便捷,即使是申请一张开工证,也需等候1~2个月,甚至更多。”胡可表示。
同时,工厂生产使用设备需要完成欧盟强制性安全认证(CE认证),部分设备可能因无法通过认证而停止使用。
如何贴合欧洲的工作文化,也是合规的重要方面。欧洲人并没有中国的加班文化,若管理不当,会出现劳工冲突,轻则延误工期,重则严重损害公司品牌。
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本来预计2021年投产,然而实际投产日期定为2025年。建设期间,欧洲员工曾因为卫生间未配备卫生纸而发起罢工,认为这是公司试图限制他们休息的手段。
融入当地的产业生态,这不仅是宁德时代,也是所有出海欧洲企业的课题,这也是出海欧洲的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小X为化名)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