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间,华住集团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华住集团2020年第三季度酒店营业额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净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3.4%;不计入DH(德意志酒店集团),归属于华住集团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4.82亿元。
提倡用文字描述深入思考后的重大课题,不管是企业的重大事宜还是人生思考。
对于华住集团未来的发展,季琦认为一方面要在战略上重仓中国,另一方面要坚定下沉,同时打造“三位一体”模式新型酒店,即品牌、流量和技术。
9月21日晚,华住集团回港二次上市前夕,突然遭到沽空机构博力达思做空。对此,华住酒店集团CFO赵汝泉表示:“我不能说这个沽空(卖空)报告是失败的,但是初步来看,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我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没关系,我们就兵来将挡。我觉得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历练。”赵汝泉指出,华住要从每一次的事件中学习。(澎湃)
华住亟需想通这一点,在规模和速度、质量和稳定之间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相对平衡。
今年是华住赴美上市10年,也是华住的前身汉庭成立的第15年。
在华住赴港二次上市遇冷的当下,博力达思的狙击无异于雪上加霜。
华住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涨2.69%,报305港元。公司回应称Bonitas Research的沽空报告没有依据。
华住集团发布公告,任命Lei Cao女士、Theng Fong Hee先生为董事会成员,同时,携程CFO王肖璠不再担任华住集团董事,改任董事会观察员。两位新董事分别是税务和法务领域的资深专家,都熟悉新加坡事务,因华住的国际总部设在新加坡,此次调整或与华住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有关系。(界面新闻)
华住后台数据显示,7月14日至今,华住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80%,其中上海、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城市平均入住率已超过85%。旗下汉庭酒店、全季酒店在7月22日出现高达约90%的入住率峰值。
近日,华住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季琦在内部邮件宣布,为了适应集团新战略,将对华住组织架构做进一步调整,成立全新的管理架构——华住中国,由金辉出任CEO,全权负责华住中国业务。季琦表示,华住的业务重心仍然在中国,中国市场是华住的根本和主体,这次调整能够让金辉及其团队能够更好的聚焦中国,而他的未来工作重心将放在创新、变革、战略、探索等领域。
尽管酒店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可能来得凶猛如洪水,但这能否弥补疫情给行业造成的损失仍是未知的。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3日,华住集团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华住旗下所有酒店总营业额同比增长19%,达100亿元人民币;净营收同比增长10.4%,达31亿元人民币(约合4.27亿美元),增长符合预期;归属于华住的净利润为4.31亿元人民币(约合6000万美元)。
华住宣布了其加速增长目标,未来五年建立一个全球酒店网络。华住的管理层也发生了新的变动,重新任命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季琦兼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原集团CEO张敏为华住执行副董事长,并将更多专注于华住的国际化扩张,而季琦则会侧重于华住国内业务的运营。
大部分企业市场战略中心下沉转移,催生出了商旅市场新的增长点。
下沉是必然趋势。电商已经走出这一步,酒店看来将是2019年的一场硬仗。
5月30日,由华住集团和IDG资本战略投资的H连锁酒店在成都正式对外亮相。H连锁酒店的目标市场是平均客房价在120元至400元之间的中端品质单体酒店。据创业邦了解,创立100天至今,H连锁酒店已经覆盖全国80个城市,加盟酒店超过500家,总房间数超30000间。预计2019年底加盟酒店数达3500家,2022年底达超过20000家。
5月30日,H连锁酒店宣布获得华住集团和IDG资本战略投资。H酒店成立于今年1月,定位对标近两年在国内迅速扩张的单体酒店品牌OYO酒店。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季琦表示,华住将在IT系统、专业人才培训和供应链集采等方面对H连锁酒店提供战略支持。演讲中,季琦表示,中国酒店业不需要另一个OTA,不需要另一个牌子,不需要ofo一地鸡毛。暗怼去年以来备受行业关注的OYO酒店。事实上,就在H酒店在成都举行发布会的同一天,OYO酒店也在成都举行了发布会,并宣布其规模已经超过华住和如家,成为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
情况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