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是反脆弱的关键 | 《反脆弱》读后感

2020-02-08
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图虫创意-195574591450726701.jpg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CEO南立新女士于2019年1月所写的读书笔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反脆弱》,一个狂妄的黎巴嫩裔的希腊东正教人在哲学与概率论指导下的世界观。

花了两个月,断断续续终于在2019开始前读完这本书。上次这么花很长时间,应该是年初读《原则》。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塔勒布,出生于黎巴嫩,随父亲逃出战火纷飞的祖国,在巴黎拿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沃顿拿了MBA,据说后来在巴黎拿了一个博士学位。就是这样一个学霸式的人物,却好像一个另类,提出了和我们常规理论很多相反甚至看着极端的观点。

教育能带来财富和经济增长吗?

他的看法是教育并不能带来财富和经济增长,60年代台湾的识字率远低于菲律宾,人均收入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但现在前者人均收入是后者的10倍。瑞士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国家,但一直以来,它的高等教育水平要低于其他富裕国家,他的银行系统,都是基于学徒模式,更接近职业培训而不是理论学习。

他自己的父亲,曾是班上最优秀的毕业生,结果发现班上最有成就的,居然是学习不咋样的同学,而作者自己,只求考试过关,自己却利用大量的时间,终生积极的阅读。

他认为是人富裕后,加强了教育,而不是教育导致了富裕。所以,大学和教育系统往往浪费了大量资金。证券交易所里的交易员都没有太高学历,但他们的嗅觉却是最敏锐的。现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却往往加剧了风险,让小规模离散的风险,变成了集中的黑天鹅,像是1000粒小石头与合起来1吨的大石头,两者对人的损伤完全不同,同理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差别。

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是不靠谱的,小是反脆弱的关键。

小公司能让经济系统更安全,而大公司则是相反,同时大公司也有追求短期效益的代理人的问题,尤其是代理人自己不下注的情况下,经济学家的预测也是一样不靠谱。因为他们自己不在其中,看他们怎么预测,不如看他们怎么做。最典型的就是诺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综合症,他们都是过滤性选择,只选择和自己观点相近的证据,而忽略其他,经济学家经常把我们带入灾难。不过作者也有喜欢的经济学家,比如丹尼尔·卡尼曼,他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对于其他人,他的观点是,最近30年作者的书大家可以不看了,要看就只看经典的著作,除非近30年的人写近50年的历史。作者的霸气和勇敢,跃然纸上,不知道要遭多少人嫉恨。

同理,是国家最好是联邦制的小政府的无为,才能推动创新和政治稳定。国家要把钱给无目的性的探索,而不是科研项目,这样才能推动创新,VC则要把钱投给有想法和经验的创业者,而不是项目,这样才能减少脆弱性。

医源性损伤更可怕

医生有可能会给出过度治疗的方法,所以要长寿,还是尽量回归自然,比如饮食,尽量和老祖宗的一样。比如饮料,作者就只和酒、水和咖啡,这些都经过了几千年历史证明。作者的父亲是肿瘤医生,也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把他养大。作者也毫不掩饰对希拉里的态度,她是不开明的政客,在针对女性乳腺癌检查的问题上,大惊小怪,认为不检查这个就是在杀死妇女。内科医生是艺术,外科医生,则是学徒制的科学传承,以前的医生还都是哲学家,大意是如果小病,就不要看了,因为医生过度治疗造成的非线性凸性风险更大。

关于减肥和长寿,作者也有想法,作为希腊东正教徒,他相信间歇性饥饿和禁食,对身体有好处,这些都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论,天真的理论主义则是很危险的,而禁食,和反脆弱性的原理一样,一定是杠铃式的两端,而非中间状态,对人体才是有好处的,让我们的身体反脆弱。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也得警醒。数据越多,噪声越多,基于数据的决策,往往是错的。反而少即是多,如果一件事超过两个理由,可以不做了。

作者还有很多有趣和哲理的观点,对于生活和工作,都很有价值。只是和他自己说的一样,对他的话,我们也要辩证的看看,看这本书可以出版多少次,也看这本书的生命周期,能存活40年,还会继续存活40年。他的核心思想是,脆弱的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只会昙花一线,被更新的事物更迭,比如我们脆弱的手机,被每年更新。如尼采的双关语,我们能流传下来的只有书籍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