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智嘉上市!登顶港股机器人IPO之最,投资人为何6年前坚定下注?

关注
极智嘉
北京物流仓储
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最近融资:IPO|27.12亿港元|2015-02-03
我要联系
极智嘉如何用机器人“驯服”千万订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纪源资本(ID:JiyuanCap),作者:投资笔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640.jpg

7月9日,全球仓储机器人引领者极智嘉(股票代码:2590.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标志着极智嘉正式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市场首家上市企业,本次IPO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 H 股 IPO,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 IPO。

如果我们说有一款智能机器人,它所要做的就是帮你把所需要的物品拿过来,你会不会觉得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太简单了?

但如果我们告诉你,这个机器人要在存有上百万样物品的空间里自如穿梭,准确地记得你所需物品的位置(这种定位一定是三维层级的),走到它跟前,识别出它,平稳地拿起它,送到你期望的位置,并且,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这样的工作重复几十亿、几百亿次,还要保证不出错,你又会作何感想?

电商,尤其是B2C的大型电商系统,就是这种机器人最能够大展身手的应用场景。每逢618、双11,当消费者们千万亿的订单下达之后,那些体积、重量、形状千差万别的商品究竟是怎样被从库房移送到物流端的?在接触到极智嘉所做的仓储机器人后,我们才对这样的工序流程有了具体的想象。

这种想象甚至可以是向过往穿越的——设想一下,在没有智能机器人,纯人工拣选仓储货品的情境下,在一个几千平米,甚至上万平米的仓库里,一位拣选人员要拎着一个筐,在浩如烟海的货品中找出消费者下单的那一本书、一个鼠标、一支笔,并将其打包,这是多么困难且枯燥的事。即便ta掌握着这样货品的精准定位,也依然需要消耗大量心力,跨越太多障碍,去完成这件看起来实在太过普通的工作事项。

641.png

而我们也很容易推断,如果以这样纯人工的方式进行电商货品拣选,那今天消费者们所熟悉的“次日达”“小时送”之类极度高效的电商物流服务也将失去根基。

亚马逊是最早开始探索使用自动化机器人来进行货品拣选的公司。2012年,亚马逊收购了Kiva公司,开始打造电商仓库中的“货到人”方案。不再需要拣选人员满仓库找货物了,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把装有所需商品的货架运送到拣选站,再由拣选人员从货架上取出所需商品完成拣货,继而快速进入打包和发货环节,对电商的发货工序有了相当大的效率提升。

随着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零售业务的增长,市场对于仓库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2025年7月1日,亚马逊宣布其机器人部署数量已达到100万台。

极智嘉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642.png

01硬件公司,胜在稳定

极智嘉公司创立于2015 年,正处于全球电商快速发展阶段。亚马逊、淘宝、京东及拼多多等平台都在此时期前后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类似于双十一这样有海量订单突然涌入的关键时间点上,产品与系统在大体上能否保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对于一款仓储机器人所抱有的信心。创业十年以来,极智嘉已历经多次超高负荷的考验。期间,也必然暴露出了各种小问题——这并非坏事。通过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让智能机器人持续学习与进化,把产品与系统优化到新的高度。

643.png

也正是因为产品的稳定性一直保持在高标准上,极智嘉的客户列表也在不断拉长。最初的客户主要为零售电商和3PL公司,后来拓展到制造业。放眼整个市场,对仓储机器人的需求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增加,且可预计在未来仍会保持这一趋势。

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产品的稳定性也是在投资硬件领域时影响决策的核心因素。同样在2015至2016年时,除了极智嘉,还有多家中国公司也看到了亚马逊收购Kiva(全称Kiva Systems,是一家创立于2003年的仓储机器人制造公司,于2012年被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所带来的机遇,并纷纷入局仓库自动化及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的开发。

644.png

当时,各家产品的指标、参数等,在纸面上都呈现出高度相似甚至雷同的状态。然而在长期的实际运行中,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才能逐渐暴露出来。这些涉及硬件的问题,在早期技术投资阶段往往难以预判。产品稳定性需要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的长期运行,才能得到充分验证。而在这一方面,极智嘉的表现逐渐受到了投资人的关注与青睐。

Granite Asia执行董事邝英挥提到,早在2015年至2016年间,基金就已在接触极智嘉,到2019年决定出手投资。一方面,在于看到其产品能力在国内已经做到最强。同时,其团队也展现出坚决的态度和足够的能力开拓海外市场。这些因素构成了当时Granite Asia对极智嘉的基本投资逻辑。

645.jpg

02 仓储机器人的核心壁垒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极智嘉凭借突出的技术和商业化能力,已连续6年蝉联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业界最全面广泛的解决方案,拥有业内最大的客户基础和最广泛的全球业务。

截至2024年,极智嘉业务版图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服务超800家全球大客户,在3PL、零售电商等领域形成深度渗透。

数据显示,2024年,极智嘉实现营收24.09亿元,是目前港股机器人板块已上市企业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2021至2024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5%,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他们的综合优势正持续转化为更强的客户黏性与复购动能,2024年整体客户复购率高达约74.6%。

除了对于稳定性的把控,极智嘉还拥有怎样的核心壁垒,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保持头部位置?在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技术实力、产品战略和全球布局。

646.jpg

技术实力:大规模多机调度能力

与工业机器人单机作业或服务机器人单点交互不同,现代智能仓库需要成百上千台机器人在数万平米的空间内高效协同运转。这意味着,多机器人协同调度能力和算法直接影响订单履约效率、吞吐极限和运营成本,是客户价值的核心技术支点,也因此成为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尤其在超大型仓库的复杂场景中,该技术壁垒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护城河。

极智嘉的系统具备单仓调度超5000台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在实际项目中成功驾驭单仓超2000台机器人的复杂协同作战,在全球拥有多个“千台级”项目。这一能力已在 3PL 巨头 UPS 的仓库中得到验证。早在 2023年初,Bloomberg也曾报道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与极智嘉共同打造千台级机器人仓,让仓库运营效率获得提升。

647.png

产品战略:全品类解决方案

极智嘉不仅服务于电商客户,同时也覆盖零售及制造业客户,有能力应对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产品搬运需求。

电商商品多为小件,如手机、书本等。零售场景中,如鞋类等商品则有着更大的体积。而如果涉及家具搬运,则需处理尺寸更大的货物。

因此,极智嘉提供业界最广泛全面的AMR 解决方案,适配各种商品的不同尺寸、形状,以及企业所需的不同拣选和存储方式。从最初的“货架到人”方案,逐步衍生出“货箱到人”,乃至如今的“托盘到人”方案,能够一站式满足客户的不同场景需求。

648.png

全球布局

另一项重要壁垒在于极智嘉的全球化服务与交付网络。美国的UPS、韩国最大的电商Coupang,以及一些欧洲公司,这些个体通过极智嘉的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方案都将生产效率提升到了2.4~2.7倍。对这些公司而言,这都是巨大的进步。

投资人非常看重该公司是否具备优秀的服务能力。极智嘉在全球范围构建了完善的交付和服务体系,确保了客户满意度。这也正是其当前70%收入源自海外,且海外增速仍保持高位的支撑所在。

649.png

2019年,Granite Asia投资了极智嘉,正是因为看到了清晰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优质的产品,同时助力其扩大国际化业务,这正符合投资所有机器人公司的核心逻辑:要有清晰的市场需求,能做出全球顶级的产品,且具备国际化的潜力和能力,能创造明确的价值。

此后他们的发展也印证了Granite Asia的精准判断。今天,极智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市场首家上市企业,也开启了公司技术商业化和规模扩张的新周期。

650.jpg

03 结语

将人从枯燥且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是一切智能技术在哲学层面上体现出的共同价值。当然,这也是投资人选择入局智能技术领域的基本逻辑。

因此,越是在传统业态中看似简单的工序,越有必要在这个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重做一次。越来越多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那些在我们这些碳基生物看来无比繁琐、繁重的工作,对于智能体而言,只是其行走于江湖的基本招式。

651.png

把我们早已摸清了门路,却又需要耗费太多心力的工作交给智能机器人,从而让我们可以去踏足更多尚未被踩实的土地,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极智嘉的几个来自清华的创始人共同书写创业故事的热情所在——以智慧为杠杆,让更有限的投入,产出无穷的价值

正是有这样良性的商业逻辑打底,极智嘉的业务也一直处于健康增长中。于投资人而言,一家好公司的样貌莫过于此。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