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2020年,国民肥胖率从3%上升到12%,糖尿病等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
这些在闭环中的种种问题,都迫使Keep在逃离“工具人”的道路上还需要苦苦挣扎一阵子。
流量变现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最终模式。
「沃特节能」完成3.5亿元Pre-IPO融资,累计股权融资5.2亿元;「越疆科技」完成3.2亿元战略融资,定义协作机器人新品类。
Keep现有的商业化手段并不算高明
受黑天鹅事件影响的2020年,消费主义依然大张旗鼓,似乎每一个传统品类,都以“新品”形式被再造。
2020年年底,国内运动科技公司 Keep 完成 3.6 亿美元 F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Vision Fund)领投,高瓴资本 (Hillhouse Capital)、高都资本 (Coatue Management) 跟投, GGV 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时代资本 (Jeneration Capital) 以及 BAI 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后, Keep 在运动健身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瞩目的运动科技独角兽公司。
“量子科技是不是太高端了?”某知名创投机构满脸疑惑:“我们还没有人研究呢。”
创业邦获悉,5 月 19 日,运动科技公司 Keep 正式宣布于今年年初完成 8000 万美元 E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时代资本 (Jeneration Capital) 领投,GGV纪源资本、腾讯、晨兴资本和 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老股东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至此, Keep 成为运动科技领域首家独角兽且获得 E 轮融资企业,持续领跑运动科技赛道。Keep 成立于 2014 年底,截止至目前,已拥有超 2 亿用户,业务覆盖线上运动平台 App,运动品牌消费品及线下运动空间 Ke
疫情过后,互联网健身品牌该如何实现“再进化”呢?
说到底,健身还是属于需要但不必要的消费升级范畴
先 Keep Calm,才能 Carry On。Keep 不满足于只做健身工具,它试图通过线上线下的全面布局,从 App 变成 Company,成为一家基于数据的科技运动平台。
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工具到生态,Keep正在一步步迈向深水区。
Keep该如何Keep?
工具型产品的“越界”
一年多没有再获得新融资 健身独角兽Keep不得不开源节流
大环境的锅,Keep接了
虽然Keep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波,使得体育市场线上端迎来暂时的反思期。但全民健身理念催生出的体育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加辽阔,比之线上,线下端毫不逊色,例如活跃在各大城市的“马拉松”。
有网友在脉脉职言上爆料称,24日Keep突然裁员300人以上,且被裁的人员中大约有60%的开发和运营。对此,Keep回应称,网传300人不是真实数据,此轮优化实际占800人的10%-15%;被裁的不只是应届毕业生,每个团队都有,是根据全公司业务线来调整的。同时,Keep方说明:“Keep 目前在快速成长阶段,没验证通过的业务及时关掉,绩效差的进行优化,是合理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现象。”
有网友在脉脉职言上爆料称,24日,Keep突然裁员300人以上。有认证为Keep员工的用户评论表示“都是今天才知道”,疑似确认了这一消息。也有员工留言表示自己已经被裁,“有赔偿,按业务线裁的……非常突然,当天就走”。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被裁的人员中,大约有60%的人是开发和运营,补偿方案为N+1。据了解,Keep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健身工具类产品。企查查数据显示,keep的运营主体为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