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口到落地,AIGC漫画和工业设计产业实践

2023-09-08
风口那么久,终于落地了,与AIGC发烧友共创,重构漫画与设计行业。

8月30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3AIGC技术应用大会在深圳举行。本届大会以“元载万物·智启新界”为主题,旨在聚焦AIGC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深入探索AIGC产业落地的交流平台。

会上,水母智能创始人苗奘在《AIGC漫画和工业设计产业落地》演讲中的精彩观点如下:

1、只有商业化落地了,我们做工具和做社区才有价值。如果只有消费者使用,那这个商业闭环是没有形成的。

2、今天大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开拓跨文化的设计业务,这是一个第二曲线的业务。

3、现在我们面临人才的匮乏,我们需要挑选出有行业背景的AIGC发烧友,让他们在新的AIGC时代下用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工具,满足新的需求。

以下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今天分享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触手AI是谁?第二个是触手AI在产业端的哪些方面落地了?第三个问题是AIGC带给企业的是提效降本,还是业务增长?第四个问题是人们会因为AI失业吗?

大家知道去年中国AIGC的第一波用户在哪吗?我们发现很多用户来自于QQ频道,就是中国的DISCORD。我们去年9月上线了触手二次元机器人和绘画机器人。产品上线后,AIGC发烧友纷纷用来画自己的二次元老婆。发烧友的最小年龄是05后。当时我们的用户中70%是17岁以下。三十来岁的我们常说要转型AIGC。但对于AIGC的原住民,根本没有转型一说。在QQ频道很快就有7万多的频道主应用了我们的机器人,像哔哩哔哩的频道、原神的频道都有几十万人开始使用,我们感受到了AIGC发烧友的热情。

第二波发生在去年的11月份,当时抖音有一个话题火了,叫做次元裂缝已打开,指的是年轻人觉得我虽然生活在三次元,但AIGC能让我变成二次元的人,所以次元裂缝已打开,年轻人能够跨越空间。去年11月很多用户上传生活照到我们的平台上,转换成二次元的照片。那阵子平台流量太大,我们的服务器都崩掉了。我们也非常有幸经历了中国AIGC最大的事件和最大的流量,当时触手AI在抖音的播放量已经超过4500万,这是用户流量作用的结果,不是我们作用的结果。第二波的用户大多是20多岁,24岁以上占比超过60%。

第三波是今年3月ChatGPT横空出世,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让大家非常焦虑,感觉要失业了。从个体应用的角度,他们觉得需要用AIGC。从那时起,我们发现专业用户进场了,比如设计师等用来解决工作问题。所以我们那时上线了触手的专业模式,而且我们提供了模型训练工具。专业的用户他们会训练自己的模型,并且发布在我们的社区当中,其它用户也可以来调用。后来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作图+训练模式。

过去一年,触手AI伴随中国AIGC发烧友一起成长起来,从一个社区的机器人,拓展到小程序APP,又做到了PC端,并在每一波浪潮中领先。去年9月到现在,每一波都会筛掉很多公司,很多公司现在是否存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要一直活着。所以有句话说,AI一天,人间一年,我还是非常感慨的。

触手AI背后的公司叫水母智能,我们主要做AI生图,是最早一批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的。目前有数百万的用户、过亿的做图量,我们主要面对C端用户。我们在产业上主要落地了两个垂类,第一个是漫画。在漫画方向上主要有两个形态,一个是漫画,另一个是动态漫视频。我们和上市公司中文在线达成了合作,把小说IP变成漫画。

过去一年里,我们开始逐步解决画手、画脸、人物一致性、分镜场景等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用任务分发系统将社区用户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去共创这个产品。风口过了这么久,我们的第一个产业终于落地了。不仅如此,我们还以社区化形式交付了,这样降低了创作者的门槛。同时我们的AI漫画还在海内外发行了,热度达到200万的浏览量。我们的绘画水平在发行平台上也达到了A级,远远超过了很多画师所做的B级、C级、D级、E级。

我们还把这个交付过程沉淀成了工具,马上就会公测开放给更多社区用户。这是第一个产业的落地,我们会觉得只有商业化落地了,我们做工具和做社区才有价值。如果只有消费者使用,那这个商业闭环是没有形成的。

第二个产业是设计行业的赋能,我们与洛客达成了合作。首先洛客设计师使用的后台管理系统嵌入了触手AI的专业模式。同时我们做了数据的隔离、组织的协同、设计资产的管理。基于这样一套支持系统,洛客产品经理将设计的产品包进行了创新。过去一个设计项目要一个月,但他很快推出了三天的快包装系列,这是在AI能力支持下产业端发生的变革。

在设计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只是提效降本,也不只是业务转型。真正困难的是组织转型,我们应该告诉用户“设计师需要有训练Lora的能力。”我们为了能让这件事情成立,就发起了“封神计划”,让设计师通过炼丹升级的方式不断进步。

另外以洛客为例,它对AIGC的使用程度从项目覆盖上达到了100%,提案命中率达到了90%。最初是用MVP组来试运营,当MVP组跑通之后就开始全公司复制。之前很多教授、企业家问我:组织转型中到底什么是抓手?裁员是不是抓手?

我认为不是。我认为真正的抓手还是回到宣传趋势、数据跟踪、培训考核来帮助组织内的人转型。因为只有他们转型了,业务才能转型成功。业务转型和组织转型都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个问题是AIGC带来的到底是提效降本还是业务增长?

我同学是做游戏公司的,今年1月已经裁掉了80%的人,留下20%,他们是最早一波转型成功的。漫画行业采用新的流程、新的工具转型后,成本是传统流程的50%,看似是提效降本。但从漫画发行和漫画商业闭环的视角来讲,第一过去人力跟不上,没法同时测试多部漫画;第二数据好的时候要快马加鞭,漫画团队会很疲惫。所以内容产业因为生产力供给不足,用户需求在发行阶段受到了压抑。而AIGC既能带来业务增长,又能带来提效降本。

那我们再看看设计行业,有一个做跨国生意的客户来找洛客说,“给我设计一款阿拉伯壶,越快越好,我们的渠道商都等着呢。”设计师因为对阿拉伯壶和所在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所以设计的没有中东的感觉。对于人类来说,你无法创造一个没有认知的东西。过去我们在做跨国、跨文化项目时,需要先调研一个月。现在我们可以问触手机器人这个阿拉伯壶是什么?审美品位是怎样的?彰显了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当设计师将这些元素全部结合起来之后,终于获得了中东的渠道商的认可。

大家会觉得这样做提效降本了,以前是一个方案一周,然后是一个设计师两天就能出100个方案。但大家觉得这里面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我们能理解那些我们没有覆盖的文化和知识,并运用到设计中。

十几年前我在伦敦开设计公司时,帮很多国际品牌做中国的本土化落地工作。实际上大家面临的都是这个问题。今天大模型可以直接帮助设计师开拓跨文化的设计业务,这是一个第二曲线的业务。在我所实践的漫画产业以及设计产业当中,我看到AIGC既能提效降本,又能推动新业务增长。

最后一个问题是行业里的人要失业了,行业也变天了。漫画行业、设计行业是不是很多人都被裁掉了?是不是没有价值了?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人才标准确实被重构了。过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有好的idea、好的手头功夫才能做出来好设计。今天的标准是一个设计师要写好prompt,训练适合这一次需求的模型。

设计产业的人才标准变了,漫画产业里的分工也变了。一个AIGC发烧友现在去做画面,过去的漫画主笔助理来给AI修图,角色和流程都重构了。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将用户分为三层,基础级的用户可以用极简模式,专业级用户就用专业模式,交付级的用户可以接我们的商单,因为我们跟中文在线签了100部的出海漫画,这都是需要交付级的用户来完成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人才的匮乏,在新的人才标准下没有那么多人才。毕竟行业处于初期阶段,所以我们就加紧培训,挑选出有行业背景的AIGC发烧友,让他们在新的AIGC时代下用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工具,满足新的需求。

第二个我们发现设计供应链也被重构了。以前设计供应链是大家去寻找素材、PS工具、3DMax等。今天的设计供应链有垂类大模型、Lora、Pose、包括我们的作品。这些都变成了新的生产资料和新的生产资源。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过去一年在产业中摸爬滚打总结下来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