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食在线(ID:iallfood),作者:李青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天价面包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现在已经吃不起面包了
其实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天价面包的讨论不断,比如去年某网红面包店一款售价为128元的黑山吐司面包就冲上热搜。

128元,足够2个人吃顿海底捞59.9元的自助火锅后,还能余2个人的地铁费。
最近关于天价面包的话题不断,让网友们又爱又恨,爱的是有的面包的确挺好吃,恨的是吃完就后悔,抱怨自己为啥要当冤大头。

15元一个蛋挞,近百元一个吐司,并没有通货膨胀,而是现在烘焙行业真实写照。
门店装修的堪比奢侈品店,品牌名中西混搭,听上去就很洋气,里面的服务员貌美如花,而他们都是给在陈列柜里的面包做点缀。
这些面包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新奇贵。

图源:小红书一支棒棒冰
现场烘焙主打新鲜,造型奇特,奶油是基础款,有的还点缀了新鲜水果,甚至融入了流心夹心技术,而这些面包基本上没有低于10元的。
甚至有的门店在高峰期还要排队,你以为这就是顶配?并不是,因为有的门店还有黄牛插队。

图源:小红书一支棒棒冰
有人说这不是妥妥的“面包刺客”?不你错了,刺客说的是不标价格,但人家这是明码标价,甚至价格打的比产品都要透明,就怕你看不清价格。
有80后感慨道,没想到小时候吃不起面包,长大后发现还吃不起。
所以以后有人告诉你,别灰心多努力,牛奶和面包都会有的,这话你可不敢信。
因为努努力牛奶一定会有,因为现在牛奶都在打折,但面包不一定有,因为好看的面包都很贵。
2个蛋挞就能抵一碗豪华配置的猪脚饭,有肉有菜还送饮料,甚至可以对老板说少肥多瘦,但在面包店,你只能感慨这价位只够买得起蛋挞。
但几十元的蛋挞可能吃不饱,几十元的猪脚饭却能让你顶到嗓子眼。
这是开在一二线城市面包店的真实写照。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大型综合商场的黄金位置,装修考究,看上去气场强势,而且善于利用社交媒体种草造势,开业当天活动力度和排队长度成正比,但即便搞了活动,买下来也很肉疼。
妥妥的月薪8000,实现了租房自由,却实现不了面包自由。
本人之前就在某家商场购买了一个20多元的面包,这还算是良心价,但这面包看上去的确诱人,有生津功能,但吃起来发现还没有3元桃李面包好吃。

又甜又咸,又油油腻,简直是齁嗓子,后来没多久这家面包店就不见了。
事实上这种看起来贵贵的面包品牌大多生命周期很短,就和大街上那种卖鸡蛋糕的一样,一年半载就关门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这种网红类面包店的生命周期大约在2-4年,有58%的门店在2年内消失,超过4年都算奇迹。
那么为啥这些面包卖得贵呢?

因为成本大啊,你想要开在商业中心,那房租势必很贵,再加上糖、面粉、黄油这些必备原料的价格也逐年增长,但这都不算啥,面包店最大的成本来自于卖不出去面包的损耗,毕竟这种门店很少在关门前打折促销,因为要保证产品价格体系的稳定。

最后就是与日俱增的人工成本,虽然很多面包都是冷冻预制的,但还是要安排几班面包师傅镇店,毕竟这样才能吸引人。
所以这种面包店看上去很豪华,实际上成本也不低,所以他们必须要造势,要培育消费者,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流量才能获得持续的销量,一旦消费者新鲜劲过了,流量下滑了,意味着门店也就到头了。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天价”面包店会越来越多呢?
其实都是消费者自己带来的,不信你看。
桃李面包在全国搞了十几个工厂,做到了短保新鲜,而且花样口味也很丰富,但消费者说不好吃,觉得它low,甚至把它踢出了早餐的选项,以至于桃李面包这几年财报并不好看。
当然还是一些人虚荣心作祟,毕竟在商场拍一张面包的照片发朋友圈还是很有感觉得,所以消费者要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
但随着消费者觉悟提高,韩多人都反应过来,原来这种面包店真的是在割韭菜,但当周围人都蜂拥而至,打卡发圈,甚至通过黄牛高价买限定款的时候,我们心里的DNA还是会动。

可能你一边吐槽这种天价面包店的同时还会偶尔自己买一些。
就比如同事花了169元买了5个面包,心疼了一个周末,但好处就是体验到别人没有体验过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情绪价值。
前几天刘润在年度演讲里说到,现在的消费者在生活必需品上削减开支,却在非必需品上增加开支。
这就好比你可能会和买菜的为几毛钱争的面红耳赤,但会毫不犹豫的下手限量版的拉布布,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骑着共享单车去按摩。
而面包,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非必需品,正在通过高价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模式能否长久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消费者花钱买到了心仪已久的体验,买到的是品牌溢价,买到的是排队几小时的感觉,而商家却通过高价面包赚到了该赚的钱。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其实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