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亿!股价暴涨后,新造车三巨头疯狂融资,下一轮淘汰赛开启?

2020-12-15
手里有粮,造车不慌。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若然

编辑| 大湿兄

手里有粮,造车不慌。

继理想、小鹏之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蔚来,也在12月官宣募资。

12月14日,蔚来公布美股增发价为每股ADS 39美元,发行规模由此前公布的6000万股提升至6800万股。发行商还可在30天内超额配售1020万股。

按照发行价计算,蔚来融资额度最高,最大募资额达30.5亿美元;其次是小鹏,为21.6亿美元;理想紧随其后,最高募资约18.4亿美元。三家累计募资额超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58.5亿元。

“造车新势力正处在产品更新、技术研发的关键时期,股价高位时增发募资,有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对于三家同时选择在此时募资,有业内人士告诉创业邦。

截至12月14日美股收盘,蔚来股价报收40.98美元,总市值750.5亿美元,自年初股价暴涨919%;理想自上市股价暴涨90%,总市值达281亿美元;小鹏自上市股价暴涨122%,总市值达369亿美元。

高位融资

“根据目前的资本市场形势,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以及对公司发展规划的评估,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时机。”蔚来汽车告诉创业邦,通过这次融资,蔚来将有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新车型和核心技术研发。

蔚来对创业邦表示,60%将会用于新产品和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的研发。目前蔚来已加速第二代技术平台NT2.0的开发,核心是打造行业领先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搭载在下一款新车型上;30%用于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展以及市场渗透;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图片

蔚来ET7(图源/蔚来官网)

作为对比,理想将此次增发所得收益,70%将用于技术研发,具体包括: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约20%用于纯电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以及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小鹏汽车资金用途则是,30%用于智能电动汽车及软硬件技术研发,30%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拓展,以及超级充电网络;20%用于核心技术的潜在战略投资。

从三家企业的融资用途来看,对电动车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均摆在了重要位置,但在资金分配比例上又有所不同。蔚来的重点是补齐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理想选择将资金重点投入到充电技术和纯电平台的研发;小鹏汽车则在努力补齐其在充换电设施领域的短板。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理想和蔚来当前的产品在该领域一直没有明显的投入,但是特斯拉已经推出测试版的FSD,国内部分科技公司、传统车企都在接连加码该领域,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势力,即使自身的核心技术再强,现实也难免逼着他们必须跟上步伐。此前就曾有消息指出,蔚来正组建团队准备自研自动驾驶芯片。

小鹏汽车则在今年12月8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福州鹏行商贸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由小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从资金用途上看,接下来,理想汽车将会试水纯电技术,蔚来开始主攻自动驾驶,小鹏汽车则有可能开始布局充换电。

新一轮军备竞赛开启

在蔚来增发股票募资成功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新一轮军备竞赛将会正式打响。

创业邦根据公开资料统计,蔚来今年除获得安徽国企的70亿元投资以及当地银行的百亿授信外,从6月到12月三轮增发共募资逾310亿元。今年下半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的理想和小鹏,本轮增发后累计融资额将分别达到207亿元、285亿元。

图片

根据三家车企各自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蔚来、小鹏和理想的账上现金储备分别为222亿、200亿和189亿元。此轮增发完成后,他们的平均储备“弹药”将达到300亿-400亿元。

从财报来看,三家车企的亏损也在逐渐收窄。2019年,蔚来、小鹏、理想分别亏损114亿、37亿和2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分别收窄至39亿、19亿和2.6亿元。

与此同时,第三季度,三家车企的销量增长也令人瞩目。其中,蔚来共交付1.2万辆车,同比增长154%;小鹏交付8578辆,同比大增 265.8%;理想交付8660辆,环比增长31.1%,理想ONE连续2个月成为国内新能源SUV销量第一。

这也就意味着,此次融资完成之后,这三家车企将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对电动车技术的研发、巩固护城河,以应对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

受益于当前国内较为稳定的汽车消费环境,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在股价上都在加速狂奔,从此次理想、小鹏和蔚来不约而同纷纷选择在股价高位时募资,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捧程度。

针对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股价居高不下,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今年低利率时代逼迫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使得拥挤的交易变得更加拥挤,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的前置。

“原本一家公司可能需要6年来建立完整的商业循环,利润开始释放,客户价值变厚,但现在整个市场的判断更加前置了,市场可能会提早行动,在公司发展到第3年的时候,基于预期就已经达到第6年时的估值水平。”

这种新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反应,在估值上最大的体现就是——要‘增长’不要‘价值’,疫情又加重了这种分歧,这一现象在中国几家头部平台级互联网公司(例如美团、拼多多、哔哩哔哩)身上也十分明显。

张颖认为,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低利率时代,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估值,不能一违背历史经验就认为是泡沫。但同时也要对大环境的风险保持警惕。

造车新势力的股价还会涨到多高,我们无法预测,但唯一确定的是,手里有粮、有钱的企业在接下来的军备竞赛中,将会走的更远。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